看了喧嚣一时的《达芬奇密码》。这以前,不少媒体文章,铺天盖地的介绍这部通俗小说的优秀,比如它集宗教,艺术,悬念,谋杀,侦探,追捕等等最能引诱大众感官刺激的亮点于一体。最吸引大家的,还莫过于宗教的阴谋论。在美国,星期天大家都去教堂陶冶心灵的国度,这种宗教的是非曲直,还是非常能让人们重新思考一下,大家信仰背后的基石是否那么坚固。历史的原来面目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也就是刚认得字吧。当时,最喜欢的书,无一例外全是童话故事。一日,和同学拜见了一位才女。才女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但已经非常成熟智慧。她是住在我们那片最好的专家楼里面的,那栋楼里的男孩女孩,都是非常有教养的孩子。和我们那边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三家挤一个单元的小孩儿,完全不一样。我们最喜欢喧闹,游戏,显得非常野蛮。他们楼里的孩子,文雅,优美,干净。我们到那边去,都要收敛了举止,配合那边庄重文雅的气氛。谈话我至今还记得,她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阶段喜欢看的书,她说,最先是迷童话,然后有喜欢侦探,科幻故事,在以后爱看爱情小说,然后呢,会看社会小说,最后,要看宗教方面的书。
我不以为然,怎么会呢?我当时还沉浸在葛翠林的童话世界,脑子里只有黑亮亮的野葡萄。我当时说,我一辈子也不会对那些腻腻歪歪的爱情小说感兴趣的。侦探小说,多恐怖啊,坚决不看。可后来的事实证明,她说的话,我都一步不落的跟着走了。不光后来喜欢侦探,科幻。各类爱情小说,也看得哭哭啼啼,心潮澎湃。后来也是看烦了男欢女爱,喜欢看社会小说,看历史画卷,众生百态。只是,还没有认真看过宗教方面的书。关键是还没有到信仰的时候。家里也有圣经。怎么看怎么觉得逻辑不甚严谨。尽管周围的信教的朋友,每次都想点化我的愚蛮,不停的向我灌输一些宗教观点。我还是翻到圣经第三页,就放弃了。
朋友说,宗教要信。不能推敲。尤其是用我们愚昧的逻辑推敲。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是数学里面的逻辑,比如我喜欢,因式分解。它基本上是一种由果推因的练习。虽然这练习只是数学解题用的。还有,我喜欢数列。最喜欢找通项公式。因为这种找规律的过程,是训练预测下一个的本领。总之,我比较喜欢因果关系。这样我觉得踏实。对有因有果的世界,我觉得放心。就好象我有了很多Control。
到底是年龄大了,到了学现代物理,数学。基本上演绎的都是概率,和测不准原理时候,我的直接因果的观点很明显的往后退了。而生活教会我的种种,也使我明白,没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必然,有的是概率。种瓜得瓜的概率比较大,很多时候,瓜不出来,还有别的综合因素在里面。所以,有一阵,在学过量子物理,我就被Chaos System所吸引。我想弄明白,混乱是怎么回事,随机到底有多随机,大西洋的蝴蝶擅的翅膀会不会影响我的婚姻。
而在这些随机,概率也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世界时,其实宗教倒是不费劲的答案。宗教有历史,宗教有信徒。最后进天堂,还是去地狱,都看你平时有没有把上帝放在心里了。可我喜欢推敲的陋习,还是阻止我对这些宗教产生崇拜。比如,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争斗,犹太教,伊斯兰教,摩门教,种种种种。我看了,只觉得宗教,带给人们的平安,反而不抵它带来的争端和混乱。“阿拉真主,我赞美你。”的口号,带来的是圣战,牺牲的是信徒。
电影之所以轰动,小说之所以畅销,是说达芬奇的密码,动摇了整个基督教的基石。而这是虚构还是史时,作者宣布要由神学家和史学家们来决定。当然,电影还是电影,大家也不会就此怀疑自己的信仰,如果这么轻易的改玄更张,也不叫信仰了。就像知道每天要吃饭,精神的食粮,不管是大米,还是馒头,有的吃管饱就好。而吃大米的看不惯吃馒头的,也是有编馒头不是粮食的自由。李先生的转法轮,都转得风风火火,更甭说这几大宗教了。比较下来,还是佛教宽容自由,不排他。你是可以念着观音,过圣诞的。
不过,也许以后,我还是要至少读一遍圣经。有个进监狱的人,要被处死了。他急急忙忙在看圣经,别人问起,他说,我要准备最后的考试。如果天堂的门口,有个考官等在那里,问,“五鱼二饼是咋回事啊?”,我也不至于说,“我做过红烧鱼,清蒸鱼,和葱油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