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位“挺粟老虱”发表了一些关于我军为什么没有在五0年拿下台湾的的奇谈怪论,心里很是不平,觉得他实在是为了掩饰某些人的无能和怯战,才使这一中国人民的最大愿望五十多年不能实现,而且还成了中国重新崛起的最大障碍。
一、关于把责任推给粟的问题。从上海战役后,军委已经明确,华野作战指挥全由粟负责。陈老总已就任上海市长,一般不再过问军事问题,也不参与决策。而在福建战役后,华野已基本完成大陆作战任务,按照军委在渡江战役前的部署,将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放台湾作战上。也就是说,粟在此时,已基本没有什么其它的事情可做了,唯一的一件事就是研究如何解放台湾。但我们看到此时的粟,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做为一个战区主要军事指挥员来讲,他根本没有把攻台问题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而在当时来讲,粟除了军事以外,没有任何其它工作,接收地方、恢复经济、土地改革等各项工作,都由华东局专人负责。怎么能说粟在攻金失利上没有责任啊?在攻金之前,粟根本没有给全野战军发过任何前瞻性的战役指示,所以部队大都是走到哪打到哪,全无重心。根本没有想过研究过如何进行登陆作战。这不能不说是粟战略眼光的短浅。他没有看到,从上海战役以后,华野的全部军事准备就应该转到解放台湾的战役准备上来。而是放松了自己,造成部队轻敌严重,盲目应战。金门失利,粟应负战略与战役指导的主要责任。
二,关于叶飞讲粟打台湾也不会成功的问题。叶飞什么时候讲了打台湾也不会成功啊?当时叶与粟的争论主要是在是否再次登陆攻击金门上。粟认为,不必采取逐岛攻击的战略,而是象美军在二战时的方法,越过菲律宾、台湾等直接攻击冲绳和日本本岛的策略,直接攻击台湾本岛。而叶因首攻失利,急于再攻金门,挽回士气,因此提出应先取得一些经验,再进攻台湾。其实当时粟是怕再攻金门失利,用一种策略转移来掩饰其内心的胆怯。而十兵团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已经很充分了,就是因为粟不同意攻金,才造成今天整个福建被金门所箝制的局面。
三、关于台湾与海南的差别问题。除了海上距离和岛屿面积,我们看不出二者有什么大的差别。这们挺粟用的论点是,海南可以用帆船登陆,而台湾却不能。这真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就当时来讲,华野准备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从上海战役后就开始了,当时毛就已经高瞻远瞩的指示华东局和华野总部,应大力搜集各类船只,准备登陆东南沿海岛屿,特别是准备夺取台湾。作为全军统帅来讲,毛的战略眼光是非常远的,强调了在上海战役后,华东野战军的注意中心,应放在夺取台湾上,并以此统筹全野战军的军事工作。毛还强调,登陆应以木船为主,趁敌立足未稳,打敌措手不及。
三,在登陆工具的使用上,华野过分强调了登陆困难,没有坚决的要求部队坚决以木船为主进行战役准备,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购买登陆艇和造铁船上面。这样的指导思想与四里有明显不同。四野从一开始就强调,要不靠机帆,不靠铁船,不靠登陆艇,不等航渡条件完全提高,坚决以木船为主进行海南登陆战役。当时,叶帅主持两广工作,叶帅曾经派多人并通过各种关系,去香港购买船用发动机、铁船,并准备将当时英军在二战时留下的一批登陆艇购来。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改变我军的物质条件。邓华认为,这些条件虽然十分有利于提高登陆作战的成功率,但限于当时我们与英国的关系,这些努力并不能保证实现,部队不应该把自己立足点放在这上面,而是要在争取改善航渡条件的情况下,坚决的以木船为主进行登陆作战。这样的决心,是一种科学加努力的态度,高度体现了我军历来强调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科学精神。强调技术上的突然性。因此,直到登陆之前,薛岳仍然认为我军只能是偷渡,不可能依靠木船进行大兵团渡海登陆作战,当我军以木船大规模登上海南岛的时候,完全达成了战术和技术的突然性。而粟一直没有贯彻军委的精神,总是把精力放在以机器动力船进行登陆的准备上。
相比之下,华野进行登陆台湾的战役准备时间远远早于四野。从四九年年底华东军区给军委的电报看,不仅各兵团已经搜集到了大量的木船,而且还搜集到了一定的铁船、*船,甚至于登陆艇。此外,当时上海招商局和上海、宁波的几个船厂,都开足马力的为大军登陆进行工程准备,夜以继日的修复各类*船和适合登陆的船只,对一些大的木船也进行了加装船用柴油机的改造。可以说,准备参加登陆的华野四个兵团,除十兵团外,每个兵团都已能保证第一梯队输送多达一个加强军的能力。也就是说,可以保证首批上陆的部队至少达到十万人以上。而当时国民党在台湾的总力兵也不过二十多万人。这些部队,大多建制混乱、装备缺乏,军心涣散,且分散在从台北到高雄几百公里的西海岸上。极易被我军各个击破。四野海南战役的实践证明,使用木船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完全是有可能的,虽然会遇到敌人海空军的阻击,会损失一些船和人,但绝大部分部队仍能登上岛去。
四,关于战场准备问题。这位挺粟兄讲国民党早就开始经营台湾。我不知道这位粟派领军人物的历史知识有多少。但在1948年年底蒋让陈诚出任台湾省主席之前,国民党连想都没有想过会被共产党赶出大陆,何来早就开始经营台湾啊?哪个时候,蒋手握重兵,又有美国在军事、经济上的全力支持,他根本没有想到他会龟缩到台湾岛上去。而且台湾岛上原来就没有多少国民党军队,在49年前,整个台湾的兵力也不过几个旅,还是陈诚去了以后带过去的。根本没有进行抗登陆战役准备。据孙立人回忆,国民党在台湾开始进行抗登陆准备,是在上海战役以后,而真正大规模的准备是在福建战役以后。这与海南岛的准备时间相差无几。
此外,从国民党的部署看,也根本没有放弃海南的想法。在海南战役开始时,国民党在海南的兵力为4个军15个师,约11万人,在台湾本岛的兵力为8个军28个师,21万余人。相比之下,四野攻海南的兵力为2个军约9万余人,加上琼崖纵队1万余人,也就10万多人。而三野准备攻台的兵力为3个兵团9个军近40万人。二者一比就可以发现,究竟是谁的条件更好、优势更大。而四野的四十、四十三军分别是在四九年底,由衡宝战役和广西战役结束后,才调归十五兵团准备进行海南战役的。而华野的七、八、九兵团,在七月上海和浙江战役结束后,军委就没有再赋予其战略性作战任务,而是指示其以主要精力开始进行台湾战役的准备了。为了减轻三野的负担,中央还把江西交四野夺取并经营,让华野全力以付的准备攻台。
五,关于解放海南的难度在舟山之下的问题。我觉得这完全是这位挺粟先生的一种伤心病狂。从哪个方面能判断出解放舟山比解放海南难度小啊?是敌我兵力对比吗?是距离大陆距离远吗?还是敌人的战斗力强啊?全都不是,而且全都相反。只是华野的战斗力不行罢了。四野打海南,兵力对比1:1,距岛距离也远于舟山,时间也晚于舟山。真不明白,这个舟山还基本是国民党主动放弃的,三野几乎没打什么仗就登上了岛,到比海南还难打。感觉这位挺粟挺的不是有点神智混乱,一定就是别有用心了!
六,说如果登陆台湾将遇到国民党海空军的全力阻挡。我不知道这位挺粟老虱看没看过海南战役的介绍?国民党在海南驻有一个分舰队,各类舰艇30多艘,作战飞机近百架。而四野在偷渡阶段和强渡时,都遇到国民党海空军的全力阻截。而正是在这次战役中,四野创立了以后被我海军继承,并屡次使用的以武装机帆船打敌兵舰近战歼敌海军的范例,并且发明了“跳帮”活捉敌军舰的历史创举。而三野空有那么多当时现代化的海军舰艇,也空有那么多的铁船*船,空有苏联空军对大上海的防空保护,竟然不敢出海进行实战演练。还要妄称自己是什么“王牌”。
看看四十军和四十三军登陆海南的战例吧。那真正反映了四野部队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战胜强大敌人的英雄气慨,善于因敌而异改进战术和战法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四野部队的战术素质在全军中应是最强的。在海南战役中,四十三军偷渡部队约二个团,在128师师长王登保的指挥下,抗击国民党军的三个师的围剿,竟然可以基本全歼一个师,击溃二个师,其战斗力之强悍,可以看出“铁军”的真实所在。
七,关于朝鲜战争对进攻台湾的影响问题。这位挺粟老虱完全是本末倒置了。正因为粟的优柔寡断,才使解放台湾的战役一推再推,甚至粟在五月给毛的电报中还讲,台湾战役的成功完全依赖中央与苏联谈判购买海军和空军装备的结果,建议整个1950年都不考虑实施攻台战役,并提出要军委考虑派人来接替他指挥攻台战役。在这些电报里,粟把困难列的重重又重重,从客观上让毛没了决心,只好听粟的意见。到了六月二十五日,朝鲜战争爆发了,台湾战役才没法进行了。军委只好解除了三野攻台的任务。粟没想到朝鲜战役会使收复台湾战役没了机会。
八,关于金门失利的问题。目前总结的教训有这样几条,一是领导者指导不利,没有把重心放在战役筹划和指挥上,整个金门登陆部队来自三个军,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部,也没有一个师级指挥员上岛指挥。二是敌情不明,没有想到头一天胡琏兵团会转到金门上来,后来知道了,也没有当回事,仍按原计划发起战役。三是轻敌,没有想到国民党会顽强抵抗。四是最主要的问题,不懂潮汐规律,在落潮时登陆,结果船只全部搁浅在海滩上,被国民党军队用炮火给摧毁,第二梯队无法后续上岛,坐看上岛部队被敌全部歼灭。感觉这都与粟的指导不利有关。而101在十五兵团一接手开始进行海南战役准备时,就告知要邓华研究二战以来登陆战役的成败问题,特别注意海洋潮汐的掌握。
说到底,台湾岛没能在五十年代拿下来,粟应负主要责任。正是他的优柔寡断,断送了解放台湾的最有利时机。粟先是对准备漫不经心,盲目自信,不做仔细的战役战术准备和研究,不对部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要求。在金门失利后,粟又犯了胆小怕事的问题,把困难看的一片黑暗,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登陆时机,过分强调技术条件的提高和需要,不看敌我综合条件的优劣,不敢以木船为主进行登陆作战,实在是其军事生涯中的一个最大的败笔。联想到他在解放战争中两次不愿意去外线作战,一直在内线转来转去的打法,真正反映了其并不是有人吹嘘的的那样,是个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可惜这一耽搁,就是五十多年过去了,这台湾真正成了中国人民现在的一块最大的心病。在最有利的时机没有拿下台湾,以致越拖情况变化越大,战役准备的新问题也越多,自己也越没了信心,从这方面讲,粟愧对了毛给他的统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