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产生美,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而且我发现,对于我和我喜欢的流行歌手之间,最小距离要远大于一场演唱会中台上与台下的距离. 我看过的每一场演唱会,几乎都意味着一个终结,从此我就对那个歌手基本上失去了兴趣...
我看的第一场演唱会,是在高中,大概2000年,那时候根本不敢想象花钱去看演唱会,所以那场的确也没花钱. 起因是演出前大量票仍然卖不出去,于是下放权利给某个学生组织,叫他们安排一部分同学去凑数,算是奖励这些学生干部平时的贡献. 我们学校做为市一中,通常总是享受最多特权,因此去看免费表演的学生也最多.
这个如此不卖座的歌手,就是当时貌似大红大紫的coco李玟. 也是那时候我开始了解什么叫作"捧红",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名. 媒体的报道绝大多数有主观误导性,以及先入为主的优势,掌握了一部分人的命运. 总体感觉是coco表演得很卖力,算得上敬业,但非常公式化. 是个人都看得出来现场气氛有点半死不活的状态,但coco够强,由头到尾都很high的样子,而且还使出浑身解数制造高潮,越挫越勇. 可惜coco有点人红歌不红,只有一两首歌里的一两句歌词勉强算观众耳熟能详的,于是刚刚出现一个小高潮的苗头时,歌曲就结束了,又换成没听过也不怎么好听的,气氛一下就萎了. 然后就闷闷地看她浑身上下一起扭动,整场都是那个招牌动作和招牌s.
我后面那排坐着几个别校的学生,估计是忠实fans,只要是会的一定跟着唱,很动情地挥动荧光棒,而且还义正言辞地指责周围我们这些只顾着看s的人说:"这些人根本都不是coco的饭丝来的...". 一会儿又说:"不如叫前面那排跟我们一起用荧光棒拼成coco几个字啊?" 我们装作没听到. 后来,一直没等到那首我还比较喜欢的“想你的365夜”,我们怕散场后人多挤不上公车就提前开溜了. 刚坐上车,就听到体育场响起365夜...原来coco也知道拿它做压轴啊...
本来也对coco没什么感觉,所以没有造成破坏,只是更加觉得,所谓大红大紫的明星也就那么回事吧.
第二场演唱会是高二休学在家那段时间,记得清楚是因为票是石晶给的,一个跟我一样休学在家的闲人.那场表演汇集了好几个当红歌星,是某个公司举办的宣传活动,别人给了石晶的妈妈几张入场券,于是我就和石晶两人兴致勃勃地去了.
场地比较小,被观众席围在正中间,我们可以清楚看见舞台中央. 主持人就是那种常常在公司迎春晚会上露脸的一男一女,男的激昂,女的更激昂. 他们报歌手名字的时候,总让人起鸡皮,仿佛在说,让我们欢迎某某市市委书记,陈冠希!
没错第一个出场的是陈冠希edison. 他实在跟现场有点不搭调,场上认识他的似乎就我跟石晶,他一出场的时候我们俩尖叫了几声,他似乎也朝我们这边笑了笑,的确是有点坏坏的样子. 但开口唱了几句后,我们就开始轮番嘲笑.
第二个是陈慧娴. 出场前主持人描述得像天皇巨星,我还想会是谁呢. 面对现实吧,陈那个时候是有些过时了. 不过歌是唱得不赖,嗓音很清亮,比较怀旧. 后来听朋友说她当年激流勇退是因为耳朵有点聋,挺可惜的. 不认识陈冠希的观众其实也不认识称慧娴,我觉得他们只认识刘德华。
全场第一个高潮是羽泉的出现. 我们俩也不算多喜欢羽泉,但那首冷酷到底的节奏感很强,加上两个人表演容易带动气氛,观众在那种环境下是比较容易出现假high的...于是我和石晶高举着双手疯狂地尖叫,一边叫一边看着对方笑,很有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的意思. 我身边一个年轻男子不解地对我说:"他们这跟唱卡拉ok有什么不同,我也会啊." 的确,现场是没有band的. 而此时羽泉中的那个羽凡,就是那个服装上走“出位”路线的那个,突然向尖叫的我们挥挥手说,"嘿,看到了."我和石晶面面相觑,他是指我们么? 当然羽凡那是友好的表示,但我们反而不好意思再叫了. 那个年轻男子这时候却有点兴奋地碰了碰我的胳膊说:"他在说你们耶,下去送束花吧!"
最后好像还有斯琴格日勒,不记得背bass了没有,有的话我就要嘲笑一番了. 抱着个bass不插电不夹band,根本就是在唬人. 春晚和同一首歌好像她都是这样唬人的...
这场看得挺过瘾,很难得都没有假唱. 估计只有春晚和同一首歌才有钱有心思事先录制吧,有时候都干脆直接放原版cd了,真牛,无人能及. 不过,旁边那个人说的话倒是有理. 跟唱k一样的演唱会,的确还不足以称作演唱会.
真正意义上看演唱会,是来英国之后. 04年的夏天,bryan adams来伦敦做巡回. 我想,为了那首我曾经的最爱,everything i do,还有后来的on a day like today,就花它几十磅吧. 那天是bryan在伦敦的最后一场,我和猪头立早早赶到arena,结果还是被眼前的长龙严重打击了,持站票的队伍排在会场侧门已经形成了好几个s,站票是基于先来后到的原则,以我们能排到的位置加上我们的身高大概就真的只能在后排"听"演唱会了.
我们索性放弃了排队,走去会场正门找吃的. 谁知正门不让通行,我们站在门口眼巴巴看着坐在大堂里吃东西的人,这时守门的工作人员说,你们是想去里面的餐厅么?想的话可以从这里进,但就不能再出来了,等下演唱会开始的时候就从餐厅那边直接入场. 于是他检过我们的票,给我们手腕上戴个蓝色的标识,就放行了. 我们决定不吃东西,而去寻找那个'从餐厅入场'的通道. 听起来,这个通道像在餐厅后面,而且比较隐秘. 于是我们绕到后面,发现餐厅洗手间旁边有个门,通过门上的玻璃看见门那边还有一扇大铁门,似乎一打开就能看见舞台. 于是,我们战战兢兢地推开这扇门走进去,然后去开大铁门,锁的. 只好回头,不料进来的那扇门竟然自动锁上了,我们困在两道门之间出不去了. 真是弄巧成拙. 还好厕所总有人光顾的,我们很快被解救了.
再回到餐厅前的大堂,发现有几个戴着一样蓝色标识的人在一道临时护栏前排队,于是赶紧跟在后面. 果然,不到一会儿,工作人员收起护栏,人们先是疾走,当一个巨大的舞台突然出现在大堂尽头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跑起来了,工作人员在不停地喊"no running, no running!" 我们俩冲向舞台,竟然占到最前排靠近中央的位置,靠在围栏上一边喘气一边兴奋地笑. 这时,旁边一个英国女人突然说,"嘿,这么巧又见面了. 啊,你们刚才一定是在找秘密通道对不对,哈..." 原来是刚才那个上完厕所来解救我们的人...
说这些,是因为那场表演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个小插曲. 同时也给将来要去伦敦wembley arena看演唱会的朋友一点小贴士.
不过这个意外收获带来的兴奋随着bryan的表演逐渐减退了. 我甚至怀疑周围那些人是不是有磕药之类的,否则怎么可以保持这么长时间的亢奋. bryan已经相当苍老了,穿着简单的t-shirt和jeans,很卖力地唱着,偶尔跟观众打声招呼,互动一下. 气氛很好,几乎每首歌都是大合唱. 在唱everything i do的之前,他说,这首歌很难,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演绎好...现场版everything很有渲染力,bryan采用不插电,独自边弹边唱,台下安静地听着. 我就在那时候心里感动了一下.
只是后来越看越觉得像机械的重复,娴熟有余即兴不足,我们这群尖叫的人对他而言没有任何区别,他只是在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唱完这句唱那句,从左跑到右,又跑到左,然后下来跟我们前排的人握手.我握到他的手了,却没有一点感觉,他眼里根本看不见我们这些人,握手只是为了引起更多尖叫罢了,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 更无语的是,一首歌唱到一半,让所有歌迷一起反复唱其中一句歌词,然后比较哪边声音大...当然,也不能免俗请观众同台表演,而且又是通过尖叫声来决定...后来我的心情完全脱离了现场气氛.
这场演唱会换来了我对bryan adams这个男人的彻底失望和幻想的破灭,而且物超所值,他使我对所有喜欢的歌手都产生了怀疑.
我还看过不少演唱会实录,就不一一评了.
最差劲的是梁咏淇,那么简单的歌,她又是跑调又是破音,而且这个人喜欢卖弄她牵强又做作的幽默感,看得我脊背发凉.
最搞笑的是周传雄,或者小刚,我是服了这个男人. 跟他比,我就算是很不自恋了. 但歌唱得还不错.
最郁闷的是王菲,日本演唱会,造型华丽自然不必说,但几乎都是模仿bjork和其他一些个性音乐人,比如那个翻版天鹅服...王菲基本上很酷,对观众总是一脸不屑,最多在唱"闷"的时候跳几跳,甩甩头.有个朋友感慨说,"就这么唱几句,这钱赚得真容易啊..." 天后的歌很好听,但唱现场...是不好听的,都有点声嘶力竭了,按音乐老师的话说,就是缺乏穿透力.
最惊人的是李娜,告别演唱会,跟爸爸一起看的.歌写得很好,唱得更是无可挑剔...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