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香自苦寒来——兼点老八路那十四个团zt 2

上述言论仅及八路军经抗日发展壮大的缘由关键。为充分佐证本文命题,下面则梳理分析八路各部主力的战斗力在“打鬼子”过程中锻炼培养的具体情况。37年秋在陕誓师出征的老八路共13个番号团,另外成规模的还有杨成武的115师独立团。先说115师(1方面军)称头等主力的685、686、689这三个团。前面说过,685、686是平型关之战的两大“打手”,林彪随后指挥的广阳伏击,陈光组织的午城攻歼,两团都是赤膊上阵,通打通吃,消灭日军少说也有三、四千。可自个儿开编时每团定员不过就1500来人,和日军那般“捉对儿”厮杀,那不早就打光了?可王秉璋38年初在太行的晋城时统计:当时的685团达3700多人,686团达3800多人,王并称其声势、战力更是空前的超强。那是因为部队在边打边补,红军成色自然是“稀释”了,可战力不减反增。原因嘛,首先能想到的是:一是兵员的身体条件在提高(新来的北方小伙嘛);二嘛,官兵通过实战对日军特点积累了经验。这可从前总通知派兵救卫立煌突围那次来验证:前总命令去一个营,陈光掂量一下后就指派686团去一个连,找了个隘口埋伏阻击,竟抗击八百日军整整一天使其毫无进展。看得脱险的卫长官目瞪口呆,连称“八路真能干”。还有后来华中刘老庄那次,685团(当时叫7旅19团)4连为掩护政府,在村落、平地和一千多扫荡日军血战缠斗一天,82名将士全体“玉碎”,也毙伤鬼子兵好几百。此685团不过就是当初老团的1营扩成,轮到这个连就没几个老红军,定员也不满额,然而其战斗力竟如此绵韧坚强。另一个主力689团是从687、688两团中分灶另编,全是清一色的陕北子弟兵,参加了平型关的打斗,后来归八路前总直接指挥。它的特点是先后受过林、左(权)、陈(赓)、徐(向前)、刘(伯承)几大帅的指导点拨,战争学问师承多门。平型关时紧挨着大哥686团扯旗放炮,虽然斩获不多,但是总结时很较心劲儿,那韩先楚是带着各营“管带”几处壕沟、鹿砦一番刻意调研。到陈赓手下386旅“打工”,出击长乐村时与129师的头号主力772团比拼疯劲,仰攻戴家垴时连着七次打冲锋,斩鬼子首千余级,也“累得”772的团长叶成焕当场阵亡。38年中跟着徐副赴冀南南宫一地驰援当地土八路,当攻则攻,当灭则灭,该出手时就出手,俨然一副“带头大哥”的实力和气派了。当46年间在关外松江省与久违的大哥、二哥喜泣重逢后,这几哥弟“发育”长成的1师、16师、5师暗地里开始了林总军帐下的“关东刀客”大比武。冬季攻势完后东总点评,689团为核心的5师竟跃升为“我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这什么概念?老子,东北野战军36个正规师中战斗力最强!      再说129师(4方面军)“晋魏三杰”的769、771、772这三个团。这三团入晋后基本上是刘(伯承)、徐(向前)、陈(赓)三将人手一团。对日开打采用的战术,一会儿是几团群殴(如徐指挥的响堂铺设伏;陈指挥的长乐村强攻),一会儿又是单挑独斗(如772团的二伏七亘村;769团的死守狮垴山)。37年10月769团首先去烧了阳明堡飞机场,此战和115、120师的平型关、雁门关二仗齐名,并列为八路军出兵抗日的揭幕三战。打了空军打陆军,接着就在忻口、原平一带袭扰日军,攻营劫寨,给守城阎军助拳。陈大将这黄埔大哥岂甘落后?也是天赐良机,领着772团一出山就逮着扬名立万的机会,越过娘子关出击到河北的长生口,演义出“八爷”一个团救中央一个军(曾万钟3军)并一个师(武士敏169师)的神话,和686上次比,这救驾尉迟的风头就压过了镖客秦琼。接着回马太行,连着发动七亘村、神头岭两次巧仗,死鬼子兵千余人,这名头等闲就直窜上全师“冠军”。769团“那厮”怎甘屈居老二?新任团长王疯子,这刚挖过来的“外援”。在772做二当家时就想强出头的货,“今日长缨在手”,岂能再听你陈赓摆布命运?憋着心气在响堂铺伏击战中就想和772较劲儿,这仗短暂没分高下,长乐村这种攻袭战正合“冲顶”的脾气。虽又给安排了做“后军主将”(前、左、右军由沿漳河两岸运动的772、689、771团认下)担任断敌阻击。可枪声一响,就来个“后队变前队”,扭住尾敌就开火冲击,将寇阵击破并从武乡一直掩杀到襄垣。可这一来“前军主将”772团对付日军主力力不裕如,死拼中又受到689的过分挑战,破绽稍露就折了本适合做政委的叶团长。王疯子不久就重返386来做旅长,又飚着陈锡联的385旅去竞技。这陈“小钢炮”也是个人中蛟龙,不肯丝毫承让,所以这一比试就超出了八年抗战。两将继续比拼解放战争,厮杀到一百个回合还难分伯仲,奈何只能同为刘邓帐下“二枝花”。阅129师乃至后来二野的战史,我怎么看都觉得:整一个王近山在“乱军”搅合,而且还甚受刘邓的亲近“纵容”。这不,上党开战,已经上任延安府的王提辖(提督新4旅),竟被去开会的刘邓“请乞”只身归建。级别不够上美国飞机,就作为首长“夹带”核准。这“战争疯子”可与115师的那“好战分子”哥俩,韩先楚、钟伟有得一比,极品武艺而又甚慰主心。不像凶猛同等的许和尚,在129师就混得个只能离“家”出走。也不像那风流倜傥的陈大将,一直都在二野“掺和”却始终算个“异数”。这属后话,抱歉离题。      排名老二的771团论业绩名气只能列全师老三。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一直到百团大战中关地垴血战,这些129师的大仗它都一场不落,“场场踢满”。随徐总、陈再道下冀南收服段海洲也显了些威风,得了点便宜,但就是声名不彰。除37年底被刘帅点将做主力,担纲领头大战黄崖底外,似乎每仗都任或大哥(769)或小弟(772)的做主,自己甘居副将,一点也无“出头做个好鸟,人生有些担当”的野心气派。这个风格极像115师的老688团,那团队也是个腼腆得很的“情义二郎”。对大哥(687)、三弟(689)一贯行“捧头扶脚”之举,成全其美,自个儿就守着个勇夺香城固的功劳,再不妄想非为。笔者想,现时今提倡团队凝聚力,莫不成那虎狼师旅中也需要个居中转圜、调停的鲁肃角色?不然一年到头军营里强抢豪夺的,时间长了,难免伤了兄弟间的“义气”团结。所以当年的徐团长(深吉),韦团长(杰)就是这类“仁义”之将,以“谦让”维系着八路主力的“和谐”发展。不然怎么解释,771团43年秋随王近山入陕重组新4旅“勤王”,在夺回爷台山,反击胡宗南集团军时的“那副凶恶相”?当看到左右的陕385旅、警1旅等老牌御林军全无“带头大哥”的实力、气质后,该旅的老、新771(又叫16团)两团倾巢出击,一啸冲天,对死守爷台的胡军辣施“霹雳绝杀手”,连攻五阵,杀得胡匪弃阵夜遁关中。新4旅即日就成了陕甘卫戍区中的“禁军”老大。即使后来47年初张宗逊率358旅过河来增援领衔,毛、周帐前那伙“带刀侍卫”仍异口同声认定:新4旅战斗力最强!又说说那688团血性传脉铸就的113师,在朝战中也露了一手穿插阻敌的绝活,为38军争得个“万岁”头衔(永不裁编了吧?)。到如今仍精神翻番,气势紧逼得个全军“老大”的112师“练摊”、演习不敢偷懒须臾。当然这也是后话。      129师抗日作战中也有败绩,首推百团大战二阶段的关家垴攻击战。老彭死令“晋魏三杰”所在的129师三个旅环攻固守关家垴的冈崎大队,三天两头轮番上阵,终于力尽关山,功亏一篑。“三把王牌”都伤了元气,兵员尽折大半,还死了个新771团长谢家庆。按理红军精华至此地步已损伤殆尽,老主力恐怕是一蹶难振。可战争最讲辩证法。这772、769两团,上一层级的385、386两旅,经简补后战力仍旧强健,斗志越发旺盛。这是因为团队的战斗精神会衍生赓续,战斗经验在总结普及,战、技术水平也在改善提升。宝剑锋从砥砺出,千磨万击还坚劲,中国自古带兵者就懂这道理。史称772团后来进中原时狭路斗胡琏,战后全团拢齐了仅剩两个连。可那也压根儿影响不了其以后仍坐定陈谢兵团“头把交椅”的实力(现在叫109团)。无独有偶的689团归新四军后在河南也吃过陈大庆的亏,全团几乎打光。可战后得黄师座“抢救”及时,又经林总关东“疗骨”,再由钟伟统带出山。凤凰涅磐,反“新生”为关外战斗力最朝气蓬勃的师团。那不是君临平津不久,唾手就灭了当年的杀戮仇家、后来华北剿总副长官陈大庆麾下的13军吗?      现在再来检视120师(2方面军)的两个团,即715、716团。因其抗战中作战和发展经历较为相似,我们再稍带上115师的687团。在上述列举的686等七个主力团有一共同处,就是团队的建制沿革变化非常大。这些团队中红军“骨干”的锐减,不仅仅是损失于残酷的战斗搏杀,有很大部分则“流失”于所部各分队(营或连)的分解和调出。这种拆分不论是为了给扩建的新军作核心,还是为了分布兵力去发动百姓执行毛的“山地游击战”,以及创建抗日根据地,笔者都十分认同肯定。八路军的任务嘛,既是作战,又是扩军和组织创造根据地,三者不可片面强调其一。关于八路各师分解、扩组、“据地”表现的优窳高下,笔者的另一篇文章已做过评点和分析,本文还是着眼于“开仗”。715、716、687这三团受拆分之“苦”较少,团队至今仍保存了较多的红军营连。非常凑巧的是此三个团都仅调出了个2营。716的2营是由宋时轮带去冀东;715团2营则随姚喆留在绥蒙;687的2营则早就调出新建689团。715、716对日作战很有特点:就是个“打仗亲兄弟”的感觉,开战就是一齐上,分工以后也很配合。攻坚的就冲锋,阻援的就防御,从头到尾听调度,一点都不犯纪律。这就是“贺龙子弟兵”的特色。翻看120师的八年抗日簿,除百团大战中那些鸡毛蒜皮的袭扰不算,也就是四、五仗还有些激烈精彩。首先就是716在雁门关口的那次处女伏(也是绝少的一次“单位自己解决”),毁了日军他百把人的车队。其二是39年初下冀中在齐会痛歼吉田。三就是撤出冀中的归路上,抵晋察冀地面的陈庄时与水原旅团的迎头碰撞。四呢,就数42年晋绥夏季反扫荡中的田家会之战,整一个吃了日69师团的林川(约一个大队)。再后来甄家庄的复歼日85大队(原林川的番号),这次似乎就和715、716团的关系不大了。前四仗两个团都是“齐抓共管”,因此有功均功,有过均过,团队战力的比较谈不出什么个性,因此只能评论上面的统率层级。贺龙抗日灭寇还是个“会家子”。每仗歼敌七、八百,多的不赚,自个儿也不大赔。投入的兵力都占有优势,两团又都具红军的原始战斗力,歼敌不多,但也打得不痛苦。虽然将士的水平提高缓慢,但是发展进步稳定,也刚好和自己部队的阵容规模相适宜。晋绥根据地也这个特色,不大不小,总之级别够大军区就行。对毛领袖的指示嘛采取了些取舍的做法。什么“…应以自觉的被动姿势”啦;什么“…而不是集中打仗为主”啦;再什么“...暂时把我军兵力一概隐蔽,并养精蓄锐”啦等等,很中听,照办就是。但要说到分兵啊,调遣啊什么的,那就强调困难。关键就是要把亚5(715团)、亚6(716团)紧捏手中,决不言分散,更不能赔掉。有部队就有实力、地位、根据地。这么精明的算度、把握什么的操作还非得自己来才行。所以基本上每年就打它个中等漂亮仗。这个嘛,一是林彪的话很深刻:打一仗才足以显示部队存在的价值。我不时而打它一仗怎证明我带兵方面的正确?怎反映出“主力集中”的必要?二嘛老毛不是说抗日就是持久战吗?那就拖,就熬,就等呗,这比较符合我好“休闲”的性格。急有么子好处?因此上级的思想就左右着下头的行动,715、716两大“豪华”红军团,其战斗力、编成、业绩什么的也就个中偏上的概念。这评价为后来的授军衔所证明:120师的几百将领就多半是那种少将、大校。      687团的抗日作为也与715、716团“求同存异”。按说在115师、前总、129师几大单位都混过,经历应该非凡。可阅战史下来,687不管在太行、在晋西、在冀鲁豫,凡有点名声的战斗都没见到这个番号,连偶露锋芒的688“亲弟兄”都不如。还是37年平型关那“一招半式”。究其原因,一是黄克诚也有点贺龙的私淑,不管344旅归谁指挥,687团我是决不松手。二是该团走了个悍将张绍东,打仗的水平直线下降。在作战方式和建军思想两大课题上,687团的上级344旅综合得很有特色。这黄大将是个智能型的统帅,毛泽东的“山地游击战”与林、刘的“运动游击战”我都兼而学之;贺龙的“集中主力”和老聂的“全部分散”的带兵模式我也折衷参考。因此在华中那段自己做主的美好时光,685、687两大王牌时刻集中在手,觑空就给鬼子喝一壶。688、689团各营、连就分散开成立一批游击队,偷袭散打,样样练习。黄这一思路后来经东北的实践证明极其正确,刚出关685、687立马就构成了16师、4师两个主力师并成为6、2纵队的稳固核心;688、689的各分队集中凑成的2师、5师其战斗精神直冲霄汉,其战斗历练天天向上,很快就并肩成为东野“常任”的当打主力,真可谓传统、新秀两兴旺。      八年抗战基本上呆在前线的杨成武独立团(属115师)的战果分析起来得用“两分法”。首先得承认这个团执行毛泽东“分散兵力;创建根据地”的指示最彻底。该团以团部及其三个营拆分成五个“摊子”,晋察冀、冀热察部队都辖有它组建的支队或分队。因此晋察冀八路也是裁军前的解放军中含有红军团最多的“山头”,有五个军称有所谓红军团。独立团在老聂的分派下也创造了八路军最大、最模范的一个敌后根据地。山地或平原游击战也开展得最为红火,什么地雷战,地道战,雁翎队都是这个团队派出的老红军所创举。其次,与685、686俩“亲兄弟”比,独立团在“散伙”前各营多未形成“单挑”战力,而此战力的获得须以硬仗的锻炼来解决,但寻战机又需假以时日,所以时效不够该团已“走散”未免操之过急。查该团有影响的战例就是37年11月北岳区的黄土岭反扫荡战役。此役由两仗构成,先是在雁宿崖歼灭了辻村大队;尔后刺激了那怒而寻仇的阿部旅团长来犯,并发炮将其击毙。此仗名气远大于斩获,因为八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击毙日军中将。参战主力称谓晋察冀1团,实际乃独立团1营扩充而成。后来的井陘煤矿攻坚、火烧东团堡打的都是日军连一级的部队,不足为例。所以独立团就成为前线资历最长,战场最广,战绩效果评价最有争议的团队。不过独立团擅长的“人民战争”方式没有在战争后期“与时俱进”,尽快地转化为运动战法并组织好相应的“运动队”这是事实。这直接导致了华北的运动(歼灭)战学习演练完全在“解放操场”上进行,各“主力队员”的身体也不能及时“雄起”,造成晋察冀成为时达48年初尚未能全歼“国军”一个师(相当于旅)的唯一一个共产党战略区。      最后来展阅留守延安府的“大内禁军”。“禁军”编成内的八路正规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37年秋主力东渡时决定留守的,如120师718团、129师的770团。另一种是开赴前线后又奉命折返的,如39年秋即返延的359旅717团;43年冬紧跟王近山入陕“勤王”的771团。先说359旅的717团,王震359旅的作战行动从来都是独立卓行。渡河入晋后就在贺师的侧翼运动,39年间更穿插到晋察冀的恒山地区,支持了杨成武的游击行动。717团打仗也还了得。从37年冬到39年秋回陕,不到两年时间打了三场胜仗。首场震动了晋西北,史称断水攻苛岚,出手就是个“技术”攻坚战。二战北岳张家湾,歼寇虽仅500,但斩了一少将常冈。再三就是来回转悠五台山,在上、下细腰涧处寻得个机会,毙伤日军700余。717团不光能打,也很会扩编,热战中结拜了俩“义弟”。“平山团”改称为本旅的新718,还新编一个建制团(番号719)。39年冬到延安,勤务、“健身”带整风,中间一段屯垦于南泥湾,一呆就是三、四年。分属八路两个师的718、770两团自长征到陕北后就一直“偶家住在黄土高坡”,基本是按毛“要隐蔽要养精蓄锐”的指示屯军养兵的。团队基本上没见什么阵仗,至多38年9月初日寇108师团一股企图入陕时,隔河对其炮轰。军队不打仗干什么呢?那有的是好处,就是听“三讲”,做生意或搞生产,彻底武装毛的军事思想,团队先行一步达到了“党军”的标准。说这“党军”就没要求出征作战恐怕要生误会,叫“军队”的都想得荣誉。机会等到1944年,中央决定向南发展。10月出动了前锋770团,王树声率领去建立嵩岳根据地。跟着11月359旅也去河南,稍事休整接着南征湖广。45年春热辽“行情”看好,文年生听令带718团北上热河参战。这下好,各“禁军”王牌团队南征北战加入大反攻,那天时、地段正有利,领袖的设想也很气魄,就看各人好身手。可这“大内禁军”任你思想过硬,没打过仗的就不会打仗,休战闲散惯了的也不能打仗。那王树声、张才千又上党校又吃毛家菜的,光辉思想吸收不少。没见和什么正牌日军交上火,就是在与“国军”摩擦挤兑,结果还是个输多赢少。先是45年10月丢了嵩岳逃到5师入伙,一起混到46年,中原也不能呆了又不擅突围。好不容易窜到武当山,提心掉胆到处避战,还是没过完46年。红彤彤的770团就在这种“逃生”中折腾耗尽,同时“遇难”的还有陈先瑞那编余的红军警4团(陪同出陕)。因此毛泽东寄以厚望并“养精蓄锐”的这两千多红军(团队“瘦身”,精炼得马夫、伙夫都有红军衔)全数投注而一朝玩完,这代价要换取的毛计划也完全破产。对比刚刚结束的定陶战役,“短胳膊少腿”(红军成分残缺)的乃兄769团,已经长成“担纲”战役进攻的一个军。再看王震的359旅,南下时中央足足配齐四千众。45、46两年间,也是南窜北逃找不到个能喘息休整,再开展“生产自救”的驻屯基地。不过王胡子毕竟经过硬仗,懂得弃守的道理,也会找将贵专断的理由。因此全力以赴不停留,斩关夺隘回延安。虽然最后入陕只剩千把人,毕竟保住了717团残留的红军老骨头。可这个战损也远大于平型关了。抬望眼北上热辽的718团,殊途异归命运就是好。跟关外那伙“大侠”、“打手”相比虽然能力战绩乏善可陈,但在林彪、黄永胜麾下结果就是不同,第一没吃什么亏;第二还发展壮大为一个主力师;第三则是后来也挣了些战功,成为至今仍然活得甚好颇有些名声的红军“瑞金团”。   因此,千辛万苦,千死百伤并且顽强图存的团队也就是千锤百炼的团队。这种过程铸就的军队,它的灵魂就是“它要压到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这个定律同样适合国民党。后来的解放战争各战场,能真正和共军高手们一较高低的就“国军”那几大主力军:5、74、新1、新6、52军,试问这当中有哪一支不是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抗日铁军?从这个意义讲,日本就是国、共两军主力部队战斗力提升加强的倍增器。然而从敢打必胜的信心讲,应该说获益更大更普遍的共产党军队更足更坚强。你听最能代表将士心声的四野老军歌:…我们是林彪的部队。从太行到山东,从华中到关东,…我们越打越大,我们越战越强。这何等的豪迈!想起一位老将军曾经说过:日本人这块好钢压在了我们军队的刀刃上。从这个意义上看,日本人才算是真正地帮了共产党的忙。            老夫子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2005年7月于云南昆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