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象我一样, 象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象梦一般地, 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象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写于1927年。他是用象征笔法抒发他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惆怅心绪,撇开这一层,这首诗本身那种空灵哀怨的意境更令我销魂。走廊安静眼中的丁香是恬淡羞涩的,那么自然地,如她所言,象丁香一样的人,也是淡然的面对一生,接受自己,”平凡朴素的参透了存在的真谛. 既不会因为比牡丹少了几片花瓣而放弃 开放, 也不会因为比玫瑰少了 几分浓艳而收敛微笑“。 我很欣赏这种人生态度。 在戴望书的眼里,丁香却是哀怨的 ----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读到此句,我甚至想到了林妹妹。其实南唐诗人李璟眼中的丁香也是哀怨的象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的花蕾,也就是丁香结,是古诗词中常 用来象征 愁心的。 看来中西文化确实很不同,对花的理解 就有显著差异,正如安静所介绍的,在欧洲人 看来, 丁香 代表羞怯。 比较安静对丁香的慧悟与戴望舒对丁香的感悟,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人的内心的折射;比较南唐诗人与欧洲人对丁香的注解,我们领会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各自的精彩。我们应该象认识丁香一样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的文化。 进一步引伸开去,文明发展至今,中西文化各有所长,那些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是许许多代人积累的物质与精神的文明,是在与自然和人的严酷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兼收并蓄,是扬弃。据说花店里卖的玫瑰都是”现代月季“,是嫁接的产物。或许,这对我们在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上有启发。我们看到外国的奇花的美丽,可以想法移植,嫁接,但如果水土不符,盲目行事,花会夭折死去,所以既要研究花,也要认真研究土,研究气候。我们自己花园中的万紫千红,更需要保护,要懂得疼爱。因为她们已被验证经得住风霜,曾经并将继续给我们带来智慧的芬芳和爱的温暖。当然我们要懂得鉴别,毫不留情的除去那些谬误的杂草,那些恶之花,以防它们蔓延,但如果说要把自家整个花园的花,或许因为各自的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世上有完美的花吗?),都连根拔掉,岂不荒谬? 我们海外华人的一个责任---这词太重,没有人有这责任,可以做的有意义的事吧---就是利用得天独厚的跨越中西的优势,悉心领悟中西文化的精神,把西学的精华而不是糟粕带给中国,把中国文化的灵秀与美丽而不是落后的” 国粹“介绍给西方。 话扯远了,还是回头来谈诗文。欣赏了安静的散文>后,让我们再读一读戴望书的>。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象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 多么优美的文字,多么曼妙的意境。那是纯粹的中国人的文字与意境啊,伴我成长,让我永远留恋,让我倾心向往。 11/0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