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經常聽到公司企業宣佈要花幾百萬甚至幾千萬購買回自家股票的消息,也往往被投資人解讀為利多。美國俗話說“Put your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意思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沒有什麼比真正花錢買進一個股票更能說明該股票值得買。
但是事實如何呢?實際情況沒有這麼簡單。股票回購(Stock Buyback)是公司企業操控經營數據的有效手段之一;今天我們來一窺這個數字遊戲的“魔術世界”。
簡單來說,股票回購就是一家公司從市場上購買回自己公司的股票。例如IBM公司購買IBM的股票;艾克桑公司購買艾克桑的股票等等。通常公司企業透過兩個方法來回購股票,首先是做一個公開收購(Tender offer)的宣佈。擁有個別股票的投資人偶爾會接到這類的通知:公司公佈願意收購某一數量的股票,通常是按照一個比市價更高的價格來吸引投資人,先到先得。有興趣的人直接把股票繳回,領取現金。
第二是直接到市場上花錢購買。這個方法較難掌握價格,但成本較低。投資人一定會聽到公司大張旗股的宣佈這個消息,因為它將被市場解讀為利多,導致股價上漲。
公司企業為何要回購自家公司的股票呢?新聞稿上通常包含一個標準官腔:該公司總經理某某人表示,“我們覺得我們的公司股票是當前最好的投資”。的確是漂亮的說法,絕佳的廣告宣傳。
公司有可能真的覺得自家的股票價格偏低,現在用低價買進,等未來股價回升到合理價位,可以賺錢。果真如此,那麼回購的行動就可以合理的被解釋為利多。畢竟,公司管理層對自己的狀況最清楚。
不過,雖然這是一個可能性,並非唯一的可能性。公司企業還有其他各種動機來回購股票。
很巧合,股票回購也有改善某些重要財務數據的作用;而這些數據又被外界用來評價一個股票的好壞。大家像必都熟悉分股與合股的概念,透過把多股合併成一股,可以提高股價,令低價股脫離低價的黑名單;把一股分成數股則可以降低股價,則令上漲得很高的股票感覺起來便宜,刺激投資人繼續推高。但是我們知道,公司的實質價值與投資人的股值是沒有改變的,分股合股只是數字遊戲。回購也有相同的作用,它可以改變數項重要的公司數據,包括公司的每股盈利、本益比、資產回報率、股東回報率。
回購如何影響每股盈利(Earning per share, 簡稱EPS)?把盈利的計算公式寫出來答案就一目了然。每股盈利是公司淨利潤除以全部流通股數量;股票回購減少了流通在外的股數,假設淨利潤不變,則每股盈利就增加了。而我們知道股價又是取決於盈利,盈利上漲自然將帶動股價上漲。
每股盈利增加,則本益比將下降。本益比(Price Earning Ratio, 簡稱PE)是投資計算的最重要數據之一,代表的是一個股票的投資效益;投資人需要花多少錢才能買到一定的盈利。本益比公式為股價除以每股盈利,當每股盈利上升,假設股價不變,則本益比將降低,顯示股票便得便宜了,有利股價上漲到合理本益比水平。但是這不過是一個數字遊戲,股價的增加與公司現金的減少相抵銷,投資人的價值事實上沒有變動。
資產回報率(Return on Asset, 簡稱 ROA)是什麼呢?這項數據說明公司用多少資產可以製造多大的回報,資產回報率當然是越高越好;它的計算公式是總回報除以總資產。當公司回購股票,花掉了手裡的現金,則手裡的資產將減少(現金也算一種資產);假設總回報沒有改變,則按照公式資產回報率將提高。
股東回報率(Return on Equity, 簡稱 ROE)類似資產回報率,這項數據說明公司用多少股東的錢可以製造多大的回報,股東回報率當然也是越高越好;它的計算公式是總回報除以股東總資產。當公司回購股票,減少流通股數目,股東總資產減少(等於流通股乘股價);那麼假設總回報沒有改變,則按照公式股東回報率也將提高。
如果你沒有興趣鑽研上數的財務數學計算,那麼我在這裡幫忙歸納一個結論:區區一個股票回購手段,竟然可以在不改變公司財務的情況下,改變上述一系列重要的公司財務指標,讓股票看起來更具有吸引力,不能不說它是個神奇的工具。
除此之外,近年來公司企業流行用股票選擇權來招募員工,很多公司沒有把這些潛在的支出計算在財務報表之內。當員工執行這些選擇權,公司的每股盈利將面臨稀釋的危機。在此情況下,股票回購也成了最佳的救急方案。如果公司企業進行股票回購的動機是後面這幾項,那麼這非但不是利多,還可能公司問題而意圖遮掩。
無奈,投資人作為“局外人”,實在難以弄清楚股票回購真正的內幕是怎樣。因此,每每大事宣傳的股票回購消息,充其量只能是進一步研究的訊號,不是買進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