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的夕阳 - 麻将馆探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不知道经常去伦敦唐人街的人有没有注意到,当你在唐人街笃步慢行时,时时可以听到空气中散发着一种特殊而熟悉的声音-麻将的洗牌声。也许这时的你并不在意,因为你太熟悉这种国粹了。也许你会不经意地抬头寻找那发出清脆洗牌声音的窗口。要是你好奇心再重一点,想循声寻源,一旦你跟着哗--哗的声音,爬上那半明半暗的楼梯,小心推开那虚掩的的房门,立刻就会听到从房间的某一角落里传出并不友好的广东口音:“揾秉个啊(找谁啊)?”、“做么也(干啥)?”逼得你进退两难,只有向里张望一下的机会,然后就悻悻然地离开。

那房间就是遍布唐人街的麻将馆之一。一个外人并不熟悉的地方。

说起麻将馆,它是随着英国移民的步伐从小到大,从大到壮,再由壮到衰。可以说是历经了整整一代人的沧桑,它亲眼见证了现代华人在英生活奋斗的全过程。

英国的华人移民形成于一百年之前,但是真正成气候的时机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移民主要来自香港新界。在一九六零年代初期,当时的英国法律允许香港新界原住民到英国定居,因此吸引了许多新界人移居英国,自那时起伦敦的华人社区正在从伦敦的东部船坞区(Dockland)西移到了伦敦最热闹的苏豪区(SOHO)的爵禄街(Gerrard Street)一带,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唐人街格局。

一九六七年,香港又发生暴乱事件,引发了香港社会的极度动荡,不少香港人就在那时大量移民到了英国,其中一部分人在伦敦唐人街附近开设店铺、饭店,使伦敦唐人街的范围一步步地扩大。

香港原居民在新界是以姓氏划分居住的,随着这些移民的大量涌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各种以同宗同姓为特征的宗亲会就相继出现了,并很快发展壮大起来。与此同时,一种具有香港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麻将也因此在唐人街流行蔓延开来。

那时这些香港移民都还是青壮年,而且那时伦敦的气候远不如今天这般美好。阴天、雨天是家常便饭,雾天、雪天经常见面。而且一到晚上,马路上连个鬼影子都见不到,绝无今天伦敦西区的这般人气。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人生地不熟,这些移民最大的乐趣只能靠打麻将消遣,排解工作以外的寂寞时光。于是,唐人街的麻将馆逐步兴旺起来。麻将馆那时是通宵开放,以致曾有过夜夜像白昼的辉煌时光。

其实,这些麻将馆里每天进行的麻将活动,并不只是一般的玩玩那么简单,在玩的过程中是有金钱的交易的,一句话,在麻将馆里靠打麻将赌博是一个无声的公开约定。

但是英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所有的赌博活动都必须用博彩法来管治,任何赌博场所,在开业之前一定先要按章程申请博彩执照,而且要交比普通营业税高得多的博彩税。但是唐人街的麻将馆却享受了犹如中国特区一样的免税待遇。

原来唐人街的所谓的麻将馆只是在唐人街的宗亲会馆里放几张麻将桌,并没有很严密的管理制度。这些宗亲会馆是香港老一代移民的联谊组织,犹如我们当今的华商会,湖北同乡会等。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这些宗亲会都有各自固定的活动场所。逢年过节会开个饭局什么的,甚至会以宗亲会的名义搞一些慈善活动。打麻将在唐人街宗亲会馆被定义为一种文化活动,与英国政府所管辖的博彩毫无联系,更谈不上税务问题了。

每天,麻将迷们,或者无所事事的闲人们从中午起就陆陆续续地来到了麻将馆,一旦人数凑齐一桌,麻将就正式开张。而且,要么不打,一旦开始,无论输赢,愿不愿意,至少得打满四圈,方可离开。这是一个不成文的铁定规矩。谁也无权犯规。一般来说,麻将桌上,打满八圈,也就自动散了。也有少数人在兴头上,会连续打满二十圈的,那就是真正的麻将迷了。

现在每天去麻将馆的也就是固定的一些人,就像卡西诺的会员一样,而且基本上都是固定在某一特定的麻将馆,换场的频率并不高。

麻将的打法也与大陆的打法基本相同。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去玩。但是由于大部分玩的人全是香港的老移民,他们全说广东话,你若连广东话都说不周全,坐在一张麻将桌上肯定是鸡同鸭讲,退一步而言,即使你可以讲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也不见得受欢迎,因为你不是他们一伙的,进不了他们的圈子。

在麻将馆里麻将的输赢都用真金实银-现金来孝敬赢家,不同的麻将馆对输赢时的赌金大小有不同的规格。麻将迷们可以上铜氏宗亲会馆打打八镑或二十镑的小麻将,也可以去银氏宗亲会馆玩四十镑到八十镑的中麻将。如果胆子够大,本钱够足,甚至可以进金氏宗亲会馆体会一下一百六十镑到三百二十镑的大麻将,这时候一天的输赢则能达到二、三千镑。因此玩家凭个人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和偏爱选择适合自己的麻将馆。

麻将馆没有入场费,而且有免费的咖啡和茶水供应。如果玩兴正浓,遇上晚餐时分,馆内值班员还会替你叫外卖。可是玩麻将的过程中,麻将馆会在每一铺结束时向赢家抽佣金。数额从8%15%不等,以凑成整数为准。例如,赢八镑,佣金一镑,若赢一百二十镑,佣金十镑。若赢三百六十镑,则要给四十镑的佣金。麻将馆全凭该佣金维持麻将馆的生存。

然而,当初在英国奋斗的香港移民如今都已到了知天命,甚至古稀的年龄,他们的孩子是在英国长大的,受的是英国式的教育,他们不会再像他们父辈一样一辈子窝在唐人街里,将厨房革命进行到底。于是唐人街麻将馆的兴旺情景已经不再上演。就像夕阳一样,尽管还是无限好,但毕竟近黄昏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终究会有这么一天,唐人街的麻将馆会变得面目全非,一个全新概念的什么馆也一定会出现在唐人街。

我们等待着这一天。
(注:文中提及的宗亲会馆的名字纯粹杜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若本文有误导成分或错误信息,也望得到指正。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