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城往事:我曾以一已之力……

旅美三十五年,如今闲云野鶴安度晚年,偶得文思泉源,盼借此博客平台抒发,自娛自乐,也求高手斧正。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十天前老同事凯茜来访,叙不完的旧事,讲不尽的八卦,我们兴奋得像小姑娘一样叽叽喳喳抢着说活,一会儿笑一会儿停,突然俩人又同时开口说话,都听不清对方讲啥,又只好都停住互相谦让:“哈你先讲!”

絮絮叨叨地聊了个把小时,凯茜突然讲:“ 你知道吗? 你是我们的heroine 女英雄!”

“怎么讲,我是吗?”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喔?你不记得了?” 我回忆着自己有过什么顶天立地的英雄业绩?

突然醍醐灌顶般的,想起来了!

那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美国职场故事,并且奇就奇在是以我这外国归化者为主导,意外地为两个医院超声科的美国同事们谋福利成功的故事。

一转眼二十多年了,记得那阵子我接连收到剑桥医院放射科主管杰瑞的几个电话,说是他们超声诊断室有空缺要招人,新来的主任推荐我,我是他们需要的人材云云,我当时并未答应,因为当时就职的医院在波士顿地区名列前茅,而剑桥医院只是一个市立医院。没想到这主管并未放弃,一日又打电话到我家里,我上班去了,是先生接的电话,主管自夸了一番医院的地理位置、福利、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等,还说剑桥市医院是麻州仅有的公立医院,退休待遇是与市政府公务员一样有pension, 而且哈佛大学就在该市,该院也是哈佛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听到这些先生竟被说动心了,就劝我:“ 老话讲树挪死人挪活,这医院离咱家开车不上高速才十分钟路程,小医院工作上压力小点, 工资上可以向他们开价;这不正是符合'事少钱多离家近'的跳槽原则,别错过了”!

杰瑞也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了,竟然曲线救国做通我先生的思想工作,再加上推荐我的科主任卡洛琳医生原先也在我现职医院一起工作过多年,对我很欣赏。她两个月前离职时我参加了告别party, 当时她要了我的电话,所以上任后招兵买马就让杰瑞一定要招聘我。

我当时在美国工作十来年了,从未跳过槽,因为当时工作很顺心,领导很赏识我,与同事们关系很融洽,在顶尖的大医院里又能学到很多新技能,故此从没动过离职的念头。但这次我动心了,因为我女儿已经录取哈佛大学,四年学费要十几万美元,而这次跳槽是个加薪的好机会。我明白剑桥医院既然“凤求凰”,当然愿意出高薪招聘,于是我向科里资历最老的同事盖萝请教怎么谈判工资福利?她很了解本行业的薪酬, 告诉我是一个狮子大开口的好机会,于是我傻乎乎地按她的建议, 向主管出了算是当时本行业高端的要价, 没想到他同意了,不但祝贺我入职,还讲卡洛琳医生要他不惜代价要将我纳入麾下!我心中暗喜,一下子涨薪几万刀,在当时是一个大跃进,但又有一丝丝遗憾,他这么轻易答应了,说明我还有待价而沽的空间?不过我还是心满意足的,跳槽涨薪解决了女儿学费一多半。只是这交易在科里经盖萝之口散播出去,成了公开的秘密。科头找我要挽留,我提出只要match 匹配剑桥医院的offer 我就留下,她找大主管和人事科磨了几次,最后告诉我;“ 非常遗憾,我们很想留下你,但实在无法达到你新工作的薪酬,不能光给你提薪,我们要公平对待所有的同类员工,我们目前没有这个预算…..”

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去剑桥医院上班了,发现新单位已有五位同事,凯茜也在内,她和另一越战老兵同事年纪都比我大,在超声诊断领域已经工作了快三十年了,是祖师爷级别,比如凯茜的ARDMS( 美国注册医学超声诊断师)号码是75号,而我的是两万多号,可见资历相差之远。但我在大医院磨练十几年,带来了新技术新手法,他们还是心服口服的。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由于每年行业都有开会讲座学习,要拿CME (医学继续教育)学分,同行间都熟识,盖萝以前还在剑桥医院moonlighting 兼职过,不知怎的,我被高薪聘任的消息就慢慢地传开了,他们是地道的美国人,又是超声诊断界的开山鼻祖类人物,但由于在小医院长期工作,薪资比我低一大截,肯定会不开心。但过了一段,发现大家相处没有什么隔阂,反而几位老同事常常有喜形于色的表情。

我们的工资是周薪,直接存入各人银行帐户,但纸质支票副本底单会放在资料室的抽屉里。工作几个月后,我回中国度假三周,是跳槽前就定好的旅程。当我回美后兴冲冲地去取那些支票副本时,赫然发现其中一张被撕开一半,我怔住了,呆立一会儿,我完全明白了。我收起支票副本,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报告上级。

大家都心照不宣又都不捅破那层窗户纸,这就是美国职场的相处之道!渐渐地从一些日常不经意间的只言片语、蛛丝马迹中我发现了科里同事因为我的入职,全都被调整加薪了!支票被人打开偷窥大概是为了向主管拿出证明?美国职场讲究公平公正, 但员工的薪資待遇并不透明,我的相对高薪入职引起了同事们强烈反弹,要求公平合理,捍卫他们的权益,我从心底里支持他们,为他们高兴。

这回见面凯茜说那次加薪是她有生以来最多的一次,她和老兵同事都调到与我一样的水平,另外三位也根据工作年限调整了,然后放射科其他技术人员也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工资。据说剑桥医院的薪酬标准当时成为波士顿地区最高的。医院出血了,同事们如愿以偿,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把我都当我是女英雄了,以至凯茜至今念念不忘!

更有趣的是不久后我回去原医院moonlighting 打短工时,老同事们告诉我:他们也集体要求调高薪资,理由就是我跳槽得高薪,不调整的话他们也考虑离开。院方无奈,因为科室人数多,他们一时无法在预算上解决,结果出了个方案,在两年内分四次每人每次加时薪三美刀! 这下我在这个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超声科里也成了heroine 女英雄了!

在美国除了女人的年龄是秘密,工资待遇更是绝密,我的薪情却在不经意间被公之于众,从而成了两家医院同事间的攀比对象,最终皆大欢喜。

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在工作场所讨论工资是大忌。因为美国人强调privacy 隐私权,一般人约定俗成地认为员工们不能互通薪资待遇信息,有些公司的员工手册上也都会明文规定,不得与同事讨论工资,否則会有被解僱的危险。这真的是职场规则吗?

为了解开疑团,我特地询问ChatGPT , 得到以下信息:

这是假的。在美国,员工有权在工作场合谈论工资和福利,受到《国家劳资关系法》(NLRA)的保护。根据NLRA的规定,员工有权就工资、工作条件和其他就业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无论他们是否加入工会。如果雇主因为员工谈论工资或福利而解雇或惩罚他们,那就是非法的,员工可以向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NLRB)投诉。不过,这项保护主要适用于非管理层员工,高级管理人员或某些特殊行业的员工可能不受此保护。当然,公司可能有政策希望员工避免这些讨论,但任何试图禁止或惩罚员工讨论工资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哈哈完全放心吧!总而言之在美国我们作为员工,有权与同事就我们的工资进行沟通,书面信息或者面对面谈话中讨论薪水都是合法的。老板可能不高兴,但不能因此把你解雇。

因我而起的这场涉及两个医院的超声科的调资事务中,我是完全被蒙在鼓里,我并未做错任何事,而泄露我的跳槽加薪信息的盖萝也没大错,她只是闲谈别家医院新员工的待遇;那位偷偷撕开了我支票底单的同事肯定有道义上的错误,但他是为了大家的利益,我也不想去探究去责备他!

那天我倒是忍不住问了凯茜:“你知道当时是谁撕开我的支票底单呢?”

“管他是谁?多少年过去了!反正大家都加薪了,太好了!”凯茜的脸笑成一朵花!

后来我在这个医院工作了十五年直到退休,期间医院因政府拨款少、医疗保险给付不足等原因导致银根紧张,每年只给我们3%的低幅涨薪,有两年还停了,所以凯茜她们都很怀念那回因我而得到的大幅调薪……

往事如烟飘渺远,回忆萦绕心头牵。

这个职场花絮有点意思吧!

2025年4月2日于洛杉矶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谢谢花儿:谢谢你来访呀!讲这故事完全是怀旧,没有show off 的意思,想想这生命征途中的职场小花絮挺好玩的!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回林向田:你好聪明!我也想过,但又不太象,因为她是虔诚的教徒,但是从她心心念念20多年前的往事来看,又像是她。不过往事随风飘散,都不是事儿了!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有意思,倒回去我要跟慧玲一起干!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你知道当时是谁撕开我的支票底单呢?”- 应该就是凯茜。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ayflower98' 的评论 : 謝謝五月花,我在美国沒有上过医学院校,英语也靠在社区大学混及主要自學,用國內学历和工作經驗考取了本專業执照,沒在美国实习过直接霸王硬上弓找工作,从刚开始的生疏青涩到后来技术全面,吃尽苦头,真的非常努力。十几年奋斗在科里从工资最低跃升至最高,还帶动两院老美同事受益,私心认为這职场花絮证实了美國的伟大,只要肯努力外国人小人物也可以在美國人尽其才,美國是个机会之邦!是我們热爱的家园。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謝謝可可临帖留言,這件职场往事的确有些奇葩,記錄下來分享給讀者,也許能夠对美國职场多个视角吧?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倪颖' 的评论 : 感謝新朋友來訪留言。护士助理是非常艰辛,在医疗护理链中底层的工作,医生护士病人都可以以颐指气使,千万不要久干。我在考到本专业执照前曾在nursing home 干过三个月,真是度日如年!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美国同事也很念旧,至今还铭记此事令我感動。美国的确是机会之邦,职场也比較公平公正,我工作近三十年沒有感受過种族歧視,反而因为技术较拔尖受到重視,被挖掘招聘,所以才发生了那被赞为英雄的事情,想起來很溫暖。謝謝荷姐总是美言和欣賞。
mayflower98 发表评论于
惠玲能干又善良,两家医院的同事都因为你的原因而提高了工资,了不起啊!
倪颖 发表评论于
当遇到法律纠纷时,请律师。大多数注册护士会推卸责任给护士助理或其他人,这是人的本性。而美国医院经常有法律官司。
倪颖 发表评论于
在医院久了,感觉大多数病人对护士不够满意,觉得还是对他们护理的不够细致,问题是护士往往要针对20,有时更多的病人,这不是私人护理。亚裔在美国社会要保护自己,或拒绝或有选择性。当我不舒服时,不上班。当不利于护士助理工作范围,家庭关系,不上班。这是12小时的班,有很多法律责任。
可能成功的P 发表评论于
哇,太厉害了啊!估计大家都记你的好一辈子了:)
倪颖 发表评论于
其实医院里也反应了美国的小社会,工资低的,新冠来了,让他们打头镇。每个人都保护自己的利益,注册护士恨不得让护士助理多干一些。遇到老兵要求让助理多干一些,电脑上少报一些。 问题是这样不反映真实情况,对诊断和护理计划有利吗?对护士助理公平吗?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哈哈荷姐姐,我这沙发宽大,常常门可罗雀,谢谢你来,蓬荜生辉了!
canhe 发表评论于
惠玲能干,同一城市同行业跳槽能一下子涨几万刀,而且还带动提高了两家医院同事们的工资,不简单!被人铭记一辈子,念你的好,夸你是女英雄!谢谢惠玲好分享。
canhe 发表评论于
我居然坐到惠玲家沙发!开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