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夏日回国小记---饭局,又一个饭局

吃饭是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国内,其重要性不仅是因为民以食为天,更因为吃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一个久居国外的同学和老外一样,奇怪的问:国内同学聚会怎么老是吃饭?我指责其没有与时据进,表示我若是有时间,要把老同学们一个一个吃一遍!我的雄心壮志得到国内同志的普遍赞赏。

今夏的一个例子是,家乡县的县委副书记,说要接见我。我恭谨询问是否可以在书记方便的时候到其办公室去拜访,秘书回答曰:书记忙得很,只有空和你吃顿饭。父亲所居村的村长书记,为了给村里要些拨来的资金,“乱投医”找到我,因为已经是此行在家的最后一顿晚饭,想和家人安安静静地吃,父母也已经在准备,便婉拒了他们吃饭的邀请,请他们谅解。书记曾和我有过同窗之谊,我说:老同学了,又是家乡的事,我但凡能出十份力决不出九分九九……老同学看上去很忐忑,我爸爸一针见血的指出:你不吃他的饭,他不能心安啊!……可想若真是个有实权的县官现管们拒绝了吃饭的请求,我们可怜的村长书记该有多么大的精神负担!

见朋友同学叙旧情要吃饭。我们大学同学在北京的,多年前就积累经验,每年每人交纳一定“会费”,选出秘书长管钱,供见面聚餐之用。为适应形势变化,今年拟增加下列条款:每次不来参加饭局者,不管什么原因,统统罚款100元;每次开车来(所以不能喝酒者),罚款50,所得款项补充会费。我这次把这个经验大力推广给了我高中同学,研究生同学,以及其他有可能定期非定期聚起来的朋友、乡亲、熟人。这样的吃饭型聚会,最亏的就是我,我在国外饿了600多天,看着那些美味双眼发绿冒火的,还不得不稍微顾及一下仪表仪态,不能抢得太过格,更主要是,席间这些原本仪表堂堂的俊男靓女们一般会扔掉面具,他们的胡说八道我又很爱听,这样总是搞得我顾了舌头,拉了耳朵的,所以我决心向组织强烈要求饭后也要有补充节目,而且要非吃型的。

饭桌上觥筹交错,气氛宽松,也是谈论严肃公事的好地方。我和原单位的老战友们的聚餐,被变成了他们的“办公餐”。饭桌上谈论起我们共同奋斗的岁月,我们共同打下的江山后——感谢他们还不把我当外人——话题不由自主转移到了现在,偏巧几位都已经当权,于是人事变动问题,奖金延滞问题,上级单位干涉问题,合作单位无赖问题,加上席间的公事电话,这分明成了他们的餐桌常委会了。没有人搭理我,我于是抓住时机,赶紧拣好的吃啊,吃撑了他们也没有办法把其中一个问题讨论清楚。

此次我见了一个大商人,他一个中午赶了三个饭局,A处开个头,B处喝杯酒,C处是正餐,和我讨论女儿的教育。我戏说他的点到为止是表示领导重视,他满脸无奈:哪里,那些饭都是我买单啊!都惹不起,都惹不起啊!我说我多么荣幸地在他选的餐厅的耐心等候啊!想象那些起步阶段的小商人小职员们更无奈了,诚惶诚恐的请大商人们和各路神仙们吃饭啊!为吃出印象,吃出利润,吃出市场份额绞尽脑汁地选址啊!

我夫家姐夫,在距离闹市几公里外的毫不引人处开了一家野味馆。我被拉去试吃,路上我还以为要进山采风。他的想法是:现在的人,天天伸着鼻子找稀罕的吃,只要味道好,保准顾客盈门!几天后,被请在一家热闹地段的乡土饭店吃饭,味道不错;我娘家姐夫说:我前年请你在他家吃过的哦。原来这就是那个躲在一个十分偏僻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从我父亲乡下的家要往山里开车40多分钟的土饭店啊。前年我姐夫拉着全家去吃饭,路上越走越荒凉,连我姐姐都担心了,说:你不会带我们先去挖野菜吧?现在果然抓住了时机,草鸡变凤凰,一跃成为本地最好的饭店,盘下了这繁华地段的几间门脸,寻求可持续发展。真真是菜香不怕路途远啊!我要找夫家姐夫谈谈,看看是否可以追加投资啥的。

原本憋着回国要大吃大喝,誓把损失补回。回头看看,就回去的第一天,和亲近的个别朋友在一起,不管吃相,只管大嚼,算是快了下朵颐。接下来,谈公事,谈合作,和各路领导吃饭,这些饭局基本上吃啥都一样。有时连品尝的心情都没有,何况拍照。亲友聚会,则大块耳朵和心情的心思更多些,美味遗憾的成了配角。只希望,下回回国能有一个安静的日程,能多些和家人的饭局,多些自己一个人的饭局。也能有心情拍些FB的照片,上传到私房来~~

依然愤青 发表评论于
写的真不错!哪里能看到你更多的文章啊
nba_fan 发表评论于
同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