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着意化为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昨天十一国庆假日, 登青山, 不知越过多少道梁跨过多少道峡, 才到了圆头山, 暮色苍茫里一桥飞架海上, 连接蛇口, 便借主席诗句“青山着意化为桥”为题以。

天气预报阴天, 遥望北窗, 烟霞弥漫, 但山形屋影仍清晰可见, 便决定重访青山, 见识圆头山, 青山原名杯渡山, 圆头山又称灵渡山, 这次杯灵双“渡”确是一趟铭心之旅!

11:05到了屯门西铁站侧的巴士总站, 西铁站架在半边屯门河上, 河水发出阵阵恶臭, 难为了站里的商户和旅客。已有一次经验, 便轻车熟路沿杯渡路直驱青山。

杯灵双渡, 是新界西域的最外一道山脉, 从西南边的蝴蝶湾蜿蜒至东北边後海干线, 西北面光秃荒芜, 被划为打靶操炮区, 与蛇口经济特区隔海相望; 东南面多陡坡峭壁, 倒也绿郁葱葱, 山脚下的屯门早已是车水马龙的新市镇。山脉两头分别有著名的青山寺灵渡寺镇山, 相传是由传奇的僧人杯渡禅师於1,500年前所创建,亦道亦佛。

在杯渡路尽头向左走青云路一小段, 对着圣彼得教堂横过马路和铁路, 接兴才路, 在杨青路的叉口上, 一辆货柜拖车切入, 恰似要载走青山, 可又怎麽拉得走杯灵双渡的千载悲凉和百年欣荣。

沿青山寺径过了“香海名山”牌坊, 很快就到了青山寺, 也称青山禅院, 若修得道来出得山门便可“回头是岸”。我暂无心向佛, 又不懂道, 何况前不久已入寺区走了一趟, 这次就从一边小路迳自上山。

 

 

有感於屯门民政事务处心细, 不厌其字多, 将路旁中英并举的“告示和警告”抄录如下

“此段路艰险难行, 只宜有经验及装备良好的游人前往, 天气恶劣时切勿尝试。此径游人须自顾安全, 倘有任何意外伤亡或财物损坏, 政府概不负任何责任。十五岁以下儿童, 必须由胜任的监护人陪同, 否则不得使用此径, 请倍加小心。屯门民政事务处示”

虽说不负任何责任, 却比其他地方简单立一块“路不通行”要负责得多! 多少显得一点人情味。

天阴无风, 上山途中闷得很, 豆大汗珠滚滚而下, 直到超过半山的高度才有阵阵微风, 只好缓缓而行, 时而停下拈花惹草拍照, 透过烟霞领略半壁青山和青山下的繁荣市镇。岩壁上有一巨石像大鹏矗立, “鹏”视眈眈, 神武有馀, 想必比唐宋皇朝在屯门设立驻军还更早, 就在此镇守屯门了。  

 

 

 

 

在山腰上已可尽览从天水围到黄金海岸的繁荣, 让你体会香港人常说的“石屎森林”的模样, 左边的圆头山在高楼的拥托下好像也近在咫尺, 对面的无名山显露出清晰的山径, 我走过那环绕山脚的麦理浩径第十段, 山上“乱石崩云”, 却不知此山叫甚麽名字, 地图上没名, 相信民间会有名的, 不妨下次去走一回。

来到青山坳, 有小亭镇坳, 横额“韩菱片石”, 名字有点怪, 内有游青山碑铭, 被作为小亭的一边矮墙, 碑文用墨描出, 但太低也不易读。

令人震撼的是眼前一片蜿蜒连绵的山地, 无数小山脉就像一个个衣衫褴褛, 裸肩露背的乞丐汇集成一片穷山僻壤, 又像一张巨大的充满补钉的纲撒在空旷的外星球的表面, 那种荒凉頽废和山那边的石屎森林的反差居然可以如此之大,  若不是龙鼓洲、沙洲和点点航船点缀在海面, 还真以为到了外星球了。

上次烟雨上青山, 能见度只有三五米, 甚麽也看不见, 这次透过烟霞轻纱看见了这情景, 马上就想到要择个晴空碧海的日子再来一次体验, 而且要深入到那些荒芜的峡谷中寻找另类美感, 如龙鼓滩、大冷水, 还有传言的所谓月牙谷、青松红壑等等。 

 

 

重上青山顶, 坐在微波发射站台阶上午餐, 静看龙鼓水道的行船快艇, 远方勾勒出了凤凰和弥勒山的轮廓, 机场若隐若现, 台阶下几苹小蜜蜂寻觅在一小丛绿草白花间, 显出特有的一点生机。

调头走回小亭,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圆头山进发, 过了一道道山梁一道道峡谷冲沟, 我尝试在这片土地上发现多一点生气, 也只能拍下乾瘪泥道上的几个音符和长在龟裂石面上自成图案的菌藻。地球上再恶劣的环境都有生物存在。

 

 

 

 

 

转悠了老半天, 下午三点半才走到良景坳, 老人放着纸鸢, 妇孺在军车路上嬉戏, 回首青山已是那麽的遥远, 侧看圆头山好像很近了, 於是横过军车路继续行程。 

绕上小山头, 有一个晨运休憩地, 一位刚上来的老妇居然在此跳绳, 不禁赞道好脚力! 回头望著对面布满冲沟裂隙的高山, 最初糊里糊涂地以为那就是圆头山了, 下了两道峡谷才到山前, 沿著红石黄土冲沟裂谷大步提升自己, 曲曲折折到了山头, 前面更有一山高, 到山顶才看见圆头山还是那麽的遥远, 还要上下翻过好几座山头, 落差相当大, 这时才取出地图重新审视了一下目前的位置, 正处於海拔海394米的山头, 时间是四点廿一分, 万籁寂寥, 面临重大决择, 是从下白泥撤出, 还是完成既定的目标?  

 

 

 

遥望圆头山, 预计若赶在一小时到达那山顶, 还可能天黑前出山, 便鼓起勇气, 踏着撕裂的陡坡冲下峡谷, 迈上山梁, 行行复行行, 稀稀拉拉的雨点开始打在身上, 揉进汗水, 湿透衣裤, 左边後海湾海峡连着蛇口特区, 右边发展中的洪水桥天水围新市镇, 无暇环顾, 偶而停下喘口气才举起相机顺手拍她两张。最险的莫过於有段五米左右只有一尺宽两侧均是崩坍泻谷的必经之道, 上面都是大粒砂子, 一脚踩上去, 沙沙作响, 好像时刻会失足滑下裂谷, 令你脚底发毛, 想快快不了, 只能慢慢地稳步上前, 过去後回头狠狠地拍了几张相, 可看上去远不如实际那麽险要。    

 

 

 

天越发阴沉, 雨点不密也不大, 时有时无伴我一口气登上圆头山, 已经五点五十分了, 比预计迟了二十分钟。在山林里, 目测距离容易造成错觉, 山头看起来不远, 实际走下来, 又上又下, 左兜右转要比原想的远得多。

青山已经要隐到暮色里去了, 後海湾“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西部通道很快就会把蛇口和新界连接起来, 那时候, 香港货柜码头的生意就更加惨淡了, 航运中心也可能很快成为史话。

现在已是夜长昼短季节, 今天更觉得天黑得早, 匆匆拍了几张相便取捷径朝东北面赶下山, 看来这条下山路线已久无行人, 又陡又滑, 走出没多远就 全被山草覆盖, 很难找到路了, 只好一手抓住小草, 侧身下行, 要轮番先下手, 再移动身子, 才不致於滑倒。在山腰向右横移了一大段, 山草齐腰, 看准高压电铁塔方向下行, 根本不知道脚下踩到的是平还是凹, 连滑带溜, 总算走到铁塔下, 黑暗中勉强可看见一条小径, 有时要从高高的茅草或树丛下钻过、闪避,  心里正想着要走在路中间, 以测安全, 左手正向前扶着树枝, 冷不防左胸被枯枝正面捅了一下, 避无可避, 好在左手同时推开树枝, 不至於伤得太重。

一脚高一脚低的走出山边, 前面有一片平整中的空地, 还是顺着小路想尽快走出山林, 可越走越不对劲, 怎麽兜到另一边山坳且越走越深了? 於是果断回头走回空地旁, 心想一定有推土机进出的通道, 钻入空地後便在尽头找到出口, 再从铁门下钻出去, 在黑暗中发现了大路, 直通西部通道的天桥底, 此时心里顿觉轻松起来, 走出去後发现这是亦园路, 原来我闯了一条地图上没有标示的路线, 从亦园路直出就是青山公路, 轻铁巴士小巴的士齐备, 果然是条条大路通天下。

 

 

在昏暗的路灯下孤独地等车, 脑子里回转著今天在山上所见的画面, 香港的山贫瘠, 但最贫瘠的就是杯灵双渡, 杯灵双渡绵延十几二十公里的青山腹地, 可以说满目疮痍, 万分悲凉, 要不是有一桥飞架後海湾, 借题发挥, 可能只好以“青山原不青, 灵渡哪堪灵”为题了, 不知杯渡高僧有灵又作何想呢!    
 

九日山人 2006年10月10日完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