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父亲早就落难了。只是几年来我一直不知道他被关在哪里。后来有音信了,知道父亲被关到粤北山区隔离审查,父亲被关到南华寺了。佛教讲缘分,我不知道这是否也算一种缘分,总之,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世界上有个地方叫南华寺。我不但知道了,而且,我上路去南华寺探望我的父亲了。
我坐上京广线的火车沿着北江东岸,到了韶关南边几公里的一个小站下了车,这就是马坝。出了马坝车站,就可以清楚看见北江西岸远处的狮子山。那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包,形状就跟自家蒸笼腾出来的扁扁的馒头一样,1958年在这狮子山上发现了十多万年前人类头盖骨化石,那是旧石器时代的人,被称为马坝人。哎,十多万年是如此久远,几千万度的夕阳都红过了,狮子山还是青山依旧在,相比之下,人生确实是寄蜉蚴于天地。
我出了车站,走上了一条黄泥公路,沿着曹溪北岸往东行,走了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到了南华寺。南华寺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道场。
快到南华寺了,只见路边有一个小茅房,有一个老头在门口摆卖茶叶。茶叶是用黄纸包着的,每包有半斤,面上贴着一张红纸,上边印着“地道南华茶”。这不是含咖啡因提神的那种茶,而是解暑健脾胃的保健茶。过了“地道南华茶”铺子几十米,路的北边就是南华寺了。
进了寺门内,有一小拱桥跨过一个小池子。后来我问爸爸为什么有一个池子,爸爸给我解释说,那是“放生池”,以前来庙里烧香的人,会买一条活鱼或一只活乌龟放到池子里,叫“放生”。这是我文革期间学到的“四旧”之一。
南华寺是一个很大的建筑群,依山而建,座北朝南,前边有曹溪流过,周围是郁郁葱葱的丛林,依山傍水,气势雄伟。这种气势,在我以后走过的地方中,只有南京的中山陵可以相比拟。
寺院里的每个建筑都有个名称,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前院两墙角遥遥相对凸起的两个楼在着有点相北京紫禁城的角楼,但有不完全对称,细究起来,才知道两个楼确实不同,一个是钟楼,一个是鼓楼。晨钟暮鼓,钟楼在东角,鼓楼在西角。
再往前走,门道左右有四大金刚,看到四大金刚凶神恶煞的样子,就感觉到进了隔离审查的地方了。寺院中心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边是藏经阁。所有这些殿堂都是锁着门的。我打厢廊上来,一边走一边问路。厢廊也是依山势上行的。大雄宝殿和藏经阁之间的那段西厢廊有一小门走出大院,出门后往左拐有两间半地下室的房间。挨着院门的一间住着一位老工人,再下一间住着我父亲,在往前就是一个石阶上一个公厕。我父亲住的房间有两面墙是依着地底泥土建的,墙上都长着绿色的青苔。父亲将床对着门,靠着工人房间这堵墙。床底下有一簸簊生石灰,显然是用来吸潮用的,但看上去都已经完全变成熟石灰了。床上的被子叠成一卷,脚部用绳子扎起来,父亲说这样人钻到被窝里睡不会踢开被子,可以暖很多。
父亲跟管理的人交涉了一番,让我住到了东厢单位招待所里。从西厢过东厢路过大雄宝殿后边时,父亲指着一个鼎一样的东西告诉我说,这是千人锅,以前寺里成千僧人吃饭可以这一锅煮出来。我后来有空又扒着那玩艺儿上上下下琢磨过一番,怎么看怎么像一只鼎,之后我就知道什么叫钟鸣鼎食了。
父亲也很忙,每天得写检查交代或劳动。他忙时,我就自己一个人在寺院里四处溜达。一天,大雄宝殿后门打开了,大概是打扫卫生的人忘了锁门了,我进去看了一圈,看着满墙的罗汉,还有释迦牟泥像,非常惊讶,我还没见过那么多的罗汉呢,都真人般大小,多得数不清。
那天,我告诉父亲说我进了大雄宝殿了,把看到的佛像和罗汉说了一遍。父亲说大雄宝殿里有个六祖真身,那个才真正值得看看。后来我又到大雄宝殿,可惜门给锁上了。我绕到正门,扒着门框来个引体向上,从门上边的雕花孔往里看,可不是吗,殿前有一个小小的玻璃柜,就是博物馆用来陈列珍品的那种四方玻璃罩似的柜子,里边端坐着一个黑黝黝的人,那能是真人吗?我怎么在里边时就没注意到呢?后来,父亲跟我说,有红卫兵想探明究竟挖开了六祖真身背后,结果挖出了两块骨头。
在父亲住处往西前去十米左右,有一棵参天古木,高大无比,我问是什么树,父亲告诉我那是榛子树,榛子可以吃。我们在树下捡了一些榛子,隔壁的工人帮我们炒了吃。吃起来要剥壳,有点费劲,但味道比炒黄豆好多了。我看得出父亲与隔壁这个工人相处很好,但来往很简单,只是相互微笑点点头而已,毕竟父亲不想连累别人。
一天,父亲跟审查工作组请了假,带我去爬山。上山的路就在那棵榛子树旁边过。我们沿着小路上山。我问他都被审查什么了。父亲说,他们说我隐瞒年龄,年龄有什么好隐瞒吗(典型的欲加之罪)?战乱年代,谁还记得那么清楚,证人都死了,找个证人也不容易了,以前我也不追究自己到底多少岁,这次是一个一个历史事件验证,我终于把自己年龄搞清楚了。
我们到了山口,小路过了山口就下后山了。山口很窄,山风源源不断,就像宇宙中有个大风扇不停地往山口吹,我们俩站在烈烈风中看着四方云涌。我们望着山下的南华寺,望着南方一片山头连绵起伏铺向天边,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情怀。那些山很特别,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山头,每个山头都差不多一般大,形状有点像窝窝头,并且都有一点对着我们倾斜。父亲指点着这些山头跟我说,这就是有名的“千佛来朝”。
我看到山下的曹溪,就跟父亲说,我从马坝走来时,看见溪里好多人在水里,不知是干什么。父亲说,这里人经常在溪里捞鱼。我说不像呀,没网没钩没船的,只是一堆人嘈嘈杂杂地在溪当中。父亲解释说,他们在上山割一种有毒的草放到水里,不久鱼就会翻肚皮,他们就上把鱼捞起来。有时他们也炸鱼,在水里放一炮炸药,把鱼炸昏了就下水捞。父亲还说,文革了,寺里僧人都被迫还俗了,这周围许多农民就是原来寺里的僧人。
父亲永远都是那么开朗乐观,即便是在被批斗殴打、关押隔离这段期间,在南华寺潮湿并带有粪臭味的半地下室里,他一样活的那么潇洒自信。他爬山、他到周围了解人们的生活,他也坦坦荡荡地写检查。他那天兴致勃勃地带我蹬上山口,指点江山,放眼“千佛来朝”壮景。六祖说,境由心生,以父亲的坦荡心怀,人生无处不风流。
二零零六年十月十五日, 父亲的周年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