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收藏(续二)(菊庐夜话 25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四)

        两周后,梵畅先生来电话,说他的朋友想会会 F 女士,如方便请 F 女士于周六下午到我家会面。我即致电 F 女士, F 女士欣然答应。

        周六下午,梵畅先生和一男子来到我家。只见那男子六旬年纪,颧骨高耸,衣衫不整,给人以不修边幅、放浪形骸之感。经梵畅先生介绍知来者是 Z 先生。

        俄顷,打扮入时的 F 女士来到,并携带藏品数件。

        一盏茶后,谈话转入正题。 F 女士依次展示董其昌画作一幅,齐白石扇面一幅,王雪涛册页八幅,藏印数方。一边展示一边讲述藏品的来历和潜藏的价值。 Z 先生一一细细过目,完毕沉吟不语。

        这时在我面前的两人,一个珠光宝气,侃侃而谈,一个衣衫不整,沉默寡言,形成极鲜明的对比。 F 女士谈锋甚健,聊到兴处,冷不丁儿冒了一句: Z 先生可有于右任大师的藏品。只听 Z 先生轻轻地说了一句:先父与大师是至交,又互为邻居,藏品部分散失,现仅存 300 件。就这一句话顿使 F 女士语塞,方知遇到高人。一盏茶后, F 女士先行告辞。再一盏茶后, Z 先生也起身告辞。

         默默而来,默默而去。夫人惊诧其高深莫测,而我觉得这是真人不露相也。

        果然,又是一个周末,我接到 Z 先生电话,邀请我与夫人到他家品茗。我们按时赴约。在一山坡的绿荫深处,显现一所宅第,只见 Z 先生已站在门口等候。

        随其登堂入室,有暗香浮动。我站定扫视四周,只见客厅门首上方高悬于右任先生手书的《补拙斋》匾额,墙上挂着两幅吴昌硕 76 岁时书写的条幅:金石乐和书画缘。另一面墙上是吴熙载手书的一副对联。客厅对面的大堂里陈列着数百枚奇石异石彩石。大堂一侧的书房里是张大千的四扇 8 尺墨荷屏风。两排书柜里全是各类古籍碑帖。

        家里的所有家具全是清一色的雕花楠木。不用说,仅从这些“显山露水”的物件上,我已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收藏家。

        落座品茗, Z 先生开口说道:知先生喜字画,今天请两位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名家字画。想看什么,你点。说着他戴上手套待命。

        一听此话,我心里暗暗吃惊,能让客人自己点看藏品,没有实力绝对不会口出此言。我先后点了唐伯虎、文征明、张大千、于右任、八大山人、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

        他一一取来,细心展开,让我用放大镜细细观赏。全部看完,已是深夜一点,我和夫人起身告辞。

        今天先看这些,改天再看。下周末到你府上看看你的藏品和书法作品。 Z 先生说着把我们送到门外。

                                                                     (五)

        周末, Z 先生如约而至。

        说实在的,我的藏品与他相比真是九牛一毛。我向他开放了我的全部藏品,他逐一细细看过,并看了我的数幅书法作品。末了在喝茶的空当我向他请教收藏的经验体会。

       “收藏是件高雅的事情,往大的方面说,承继传统,弘扬文化;往小处说修身养性,陶冶性情。” z 先生缓缓说道:由于先天的条件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接触的朋友不同,所以藏品也不同。我是以收藏古代名家字画为主,你是以收藏当代名家字画为主。这是因为你有的条件我没有,反过来说,我有的条件你没有。所以在收藏上,我们谁也不能厚古薄今,谁也不能厚今薄古。我的理解艺术是等同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中国的书画是一门熟透的艺术,今人站在前人的肩上,在用笔用墨、色彩上有许多新的突破。比如王阔海把汉画用水墨表现就是一大突破。李凌云的墨牡丹和于沁的彩牡丹都有独到之处,顾逸的山水画具有小笔墨呈大气势的魅力,陆千波的人物画不同凡响,后生可畏。所以在收藏上不必偏重古代名家,现在的名家多少年后也会成为“古人”。

        其次收藏的目的在于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和变革,不能光计算它的价值,作为一个拍卖行的人要考虑它的价值,作为一个收藏家则看重的是艺术,如果着眼点放在价值上,那就流于俗套,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第三就是你收藏了许多珍品,也得谦虚谨慎,没有必要到处张扬显摆。俗话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所以作为一个收藏家来说为人处世不能像钻石追求光芒四射,而应该像玉石追求内涵,秀外慧中。你我都喜收藏,应该谨记。

        诚哉,斯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耳。

DUMARTINI 发表评论于
阁老这(四)写得真是精彩!环境,人物,对话描划出色,极富流动感!
神在阿堵中 发表评论于
过眼既是拥有!谢谢此文。
清静莲花 发表评论于
同意苏乡门地的看法,美国不是有很多人用自己的私人收藏开博物馆的吗?我喜欢去new york ,主要是去参观博物馆,记得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就是私人收藏。

这位仁兄收的那些可是中国的艺术瑰宝阿,如果有可能,让全世界人见识一下中国的文化,那可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俺们不是妒嫉他有钱,他手头上的东西是值钱,但有些东西是没法用钱衡量的,在这一点上,希望他向其他收藏家学习学习。

苏乡门地 发表评论于
阁老津津乐道的文字和情趣,怎能不令人仰慕并且眼馋。

真切地希望那些XYZ收藏家们即“藏”又“扬”,让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之美得以弘扬。
阁老 发表评论于
莲花,其实收藏的面很宽,不一定收藏文物字画。
我曾经收藏过火花、邮票、各种打火机、各种票证、文革中的毛主席像章等等。拿出来看看,也是很有意思的。可以让你的孩子集邮。
清静莲花 发表评论于
呵呵,葛老,这些藏品我是无缘看到了,哎,一声叹息。您的这篇可让我大开眼界了,怎么这么些难得的好东西都在一人手里啊,他要肯拿到博物馆,再远我也得去参观的。

印刷品再精美和原作还是没法比的,垂涎三尺。。。
阁老 发表评论于

一苇兄弟所言极是。
苏门老乡,为什么兴致勃勃地进来,酸溜溜地离去。。。?
我有点儿明白了。
苏乡门地 发表评论于
嗨,兴致勃勃地进来,酸溜溜地离去。。。
一苇渡江的行者 发表评论于
谢谢阁老分享Z先生的教诲。诚然,收藏家重在“藏”, 而不是“扬”,否则成了“张扬家”了。不过也希望收藏家们能偶尔发些慈悲,借给展览馆作些公益展出,以便我们这些无缘收藏的人能一睹风采。否则我等只能做采花大盗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