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走馬中國---不變的主題
走馬中國---不變的主題
2005年10月30 日
夏秋之际,国际上涌动着中国热,人人谈论着中国崛起。前些年的“中国崩溃论”几近销声匿迹,让位给了“中国威胁论”。今天的中国到底如何?带着几许疑问,几许期待,踏上久违的故国,走过半个神州,饮茶粤海,濯足长江。听达官贵人讲道,闻贩夫走卒牢骚。所见所闻,有惊,有喜,有悲,有叹。
首先,中国的发展是真实的,可以触摸的。经济与民生的升级,处处清晰可见。各类建设在大规模铺开,物质供应充足且价廉,产品技术档次也今非昔比,“世界加工厂”并非浪得虚名。城市在长高,变美。“回家迷路”并非笑话。当年故园,故地,竟未留下几条旧街, 几栋旧楼,使怀旧失去了凭据。
现代化在猛烈敲门。中国已踏在信息社会的门坎上。且不说手机的普及,连手机短信,也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使美国来客叹为观止。而更令人惊讶的是汽车社会的汹汹来势,就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 有车的阶层在急剧扩大,昔日的运动 休闲场所被纷纷改为停车场。相伴而来的是城市的堵塞和空气的污染。在大城市中,蓝天白云,绿树青草已成奢侈品。一场突如其来的汽油荒,更使得中国人初尝能源危机的厉害。在一个南方石油城中,亲眼目睹了购买汽油的车辆大排长龙的奇观。在刚刚经历了“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西方社会对中国加入国际能源市场竞争虎视眈眈之际,使人对中国能源供应的前景表示深深的忧虑。
中国经济中到底有无泡沫?有无盲目?答案是肯定的。如听到许多城市的市长,信誓旦旦地表白,要成为中国的芝加哥,底特律,休斯顿,但当开列出发展清单时,几乎都包含大同小异的钢铁,汽车,石化,电子等产业。这种大包大揽的“雄心”将使芝加哥,底特律,休斯顿叹为观止。重复性建设背后, 隐含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与资源浪费危机。尤其是许多项目背后是政府行为,政绩工程,更会加速潜在危机的爆发。
经济高速发展的副产品是社会分层的加速, 改革的受益者,受害者,失落者的落差拉开。从得益者来看,首先是民营经济的兴起和民营企业家阶层的快速冒升,他们动辄有上亿,数十亿的投资,已经具备了和国营资本分庭抗礼的实力。也不乏拥有现代意识和高新技术的佼佼者。但是,这个阶层还带着“为富不仁”的标签,其社会形像,社会地位还有待提升。
其次,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但拥有了知识,也开始拥有财富。当年“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成了追忆,不再作食无鱼,出无车的“冯谖之叹”。只是,当知识分子成为得益者,开始享受远远高出社会一般阶层的物质生活水准时,其忧患情怀,批评精神,还有多少依据?而农民,民工,城市工人还是处于弱势,而且更值得忧虑的是,差距在越拉越大。当高收入阶层收入向西方看齐时,农民,民工的收入还与十年前差不多。这种差距已经不是单靠发展,靠市场所能缩小的。政府的介入成为了必须。目前, 国内在大力宣扬“和谐社会”, 但是, 衡量“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准, 只能是经济的, 也就是一个相对均富的社会, 才能是一个“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结果是社会意识的多元。自上而下的“统一思想”和“统一意志”已成为皇历,而一个互动,参与型的社会在萌动之中。回国之际,正值“超级女声”热,一个地方电视台普通的电视歌唱大赛,演变成有上千万人狂热参与的社会“运动”,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湖南,超出了歌唱,甚至超出了娱乐的范围。有人说,这是一场大众参与的实验,也有人说,这是一场“伪民主”的娱乐。但不论如何定义,这是一场互动式社会的尝试,往日中国人习惯的那种“中央电视台”式的,居高临下的,单向式的灌输方式已经不合时宜。
今天在国内,媒体空前繁荣,数量,质量都今非昔比, 正反映大众对资讯的强烈需求。但是,媒体的灵魂--“监督权”依然缺位。回国之际,听到有地方官员联名上书,反对媒体的“异地监督”, 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在中国,在垂直式的领导体制下,“本地监督”已流为空话,唯有靠异地监督弥补。一些媒体和新闻人正是靠这一条在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如果“异地监督”也被限制,舆论监督只留下一个空壳。在社会大势变化, 群体意识多元的情况,为政者如何调整心态,改变执政方式,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耳闻与目睹之际,在惊喜与疑虑之余,深深感到,不论世事如何变化,中国的主题不应改变。也就是,求发展和求和谐应还是主题,稳健的改革和大胆的开放也还应是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