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八,这个排名不怎么引人注目,但八月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桂花飘香,鱼肥蟹美,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
羊是驯养最早的动物之一,跟牛的历史差不多, 中国古代不论提三大畜还是说四大畜六大畜,羊都是其中之一。
羊很温顺,比猪和牛还温顺。猪和牛平常很懒,但是对于死亡还是很敏感--猪被逮起来后, 叫得非常惨厉;牛呢?在死前也会掉眼泪,让人同情。 羊对于死亡却没有那么敏感,非常从容不迫。
羊对被牺牲的从容不迫,让人敬佩,也让人郁闷。
中国有“替罪羊”的习语。 譬如梁惠王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堂下走过,牛拼命抵抗,四条腿牢牢地抵着土地不肯挪步。梁惠王看了就充满了同情,问那个人牵牛去干什么?这个人说牵牛去宰了做祭祀品。梁惠王听了就让这人找一头羊作替代品。
这就是羊作替罪羊的经典故事。羊之所以作替罪羊,就是因为太温顺,对牺牲太从容不迫。
不但中国有这样的故事,西方也是如此。譬如“沉默的羔羊”这个电影就告诉我们,羊对危险和死亡太不敏感了,因此也让刽子手非常坦然地屠宰它们, 非常自然地把它们当作替罪品。
《三国演义》里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说明曹操的坏。就是说吕伯奢一家想热情地招待曹操,曹操却因为误解而把吕伯奢全家杀了一个干净。这个编故事的人别的地方很聪明,但是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他要是说曹操跑到后面看见一头被缚起来的羊,就完美了,但是他偏偏说,被绑起来的是一头猪。 这就非常值得怀疑。 猪是不会一声不吭地被人绑起来的, 羊才可能。
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非常爱玩耍。其实也不是我一个人爱玩闹,全班都那样,男生和女生经常一起打架。每当考试,我们那时的班主任就用一种怜悯无奈地口吻对我们说:“你们就像一群被捆在凳子上还不知道死活的羊。”
我那时不太明白老师为什么会那么说,后来因为亲眼看到杀羊的经过,才慢慢明白这其中的意思。
羊因为太温顺,对危险不敏感,就特别喜欢扎堆。中国文字中的“群”专门用羊作了偏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群”后来就不单指羊群,凡扎堆的都可以成为群。譬如“群众”,就是扎堆的人。 更为不幸的是,这个“群众”居然也和羊一样比较温顺,不但不能辨别披着羊皮的狼,也不太喜欢抱怨,因此也就更容易成为“替罪羊”。
羊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只有“替罪羊”这么一个用法,还有另外一些说法,譬如“羊毛出在羊身上”,“挂羊头卖狗肉”,倒是说明了羊对人的贡献--不但提供了食物,还提供了衣服--但同时又充满着一种奸诈的味道。
总而言之,人骄傲地对羊说:就欺负你了,怎么着?谁让你愚蠢好欺负来着?
羊确实比较愚蠢,至少比猪狗马牛都愚蠢。相比马来说吧,马视力虽然不好,但听觉嗅觉都非常好,所以老马识途。猪狗牛也都比较聪明, 至少比较认路。
那么羊呢?大家都知道“歧路亡羊”的成语,知道羊不太认路。再譬如“亡羊补牢“,“迷途的小羊羔”等等,也都说明羊是最不认路的。
但是这个事情也反过来说明了羊的一个很大的优点:羊是非常独立的动物。羊虽然最早被人驯化,但是被驯化的羊对人不是特别依恋。把一头羊放在外面,它自个慢慢悠悠就能找到食物;人如果不去管它,它就慢慢悠悠地一路吃下去,一直到离开人群,重新成为野生的自由的羊。
从这个意义上讲,羊大概是最不卑不亢最没有奴性的家生动物了。
十二生肖里的动物,大多是象形字。譬如鼠牛虎兔龙马狗(犬)猪(豕)都是象形,羊也不例外。
羊在中文里的引申字却很不好理解。譬如“鲜”就不太好理解, 羊和鱼一起做汤很好喝,但是一起做汤好喝的东西多了去了,鱼和羊就那么特别么?更为奇怪的是,这个“鲜”好像不是指味道好的意思,而是比较少的意思。羊和鱼都是特别喜欢扎堆的动物,为什么鱼和羊就那么“少”?
更让人不明白的就是“美義善”这几个字。说文说“羊大为美”,这个说法好象只说明了“美”这个字的写法,根本没有解释这个字的意思。那么“羊我为義”,“羊言为善”--古文善写作羊下面一个言字--这又能说明什么?当然说文又说这几个字属于转注字,也就是说这几个字的意思大概转了好几回了,爱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那么要我说,“美”这个字的样子就是一个女人--梳着两个高大的发髻,下面是修长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高耸的胸脯,还有一条细细的腰,再下面就是大大的臀部和长长的腿--一个美女的最简单的素描。
“義”呢?就是一人左手拿矛,右手持戈,瞄准了一头羊。这个姿势够美,后来大家吃羊肉更美。既然这么美,那么当然也就够得上“義”了。后来呢?这个左手拿矛,右手持戈的英武形象往往被人解释成自个的形象--也就是说是“我”的形象,这个“我”躲在“羊”后面的形象也就是光辉正大的“義”的形象。
那么“善”呢?就是说,羊开口说话就是“善”。 羊不是不能开口说话吗--那不更好了么?难道还有比吃了羊肉又不让人发觉更“善”的么?
所以羊的沉默如金,就是至善至義至美--我们的老祖宗倒是一点不伪道学假正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