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税负沉重服务缺失 制度冷漠让810万个体户消失
税负沉重服务缺失 制度冷漠让810万个体户消失
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
在工商部门的严格执法下,我国市场监管的确得到了很大加强,不过在监管加强的同时,我国个体户却面临一场“缩水”危机。
沉重的税费负担、缺位的创业服务等,成为个体户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个体户数量的减少所引发的民生之痛——公众创业热情不再,创富激情消弭,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更让人感到沉重。
编辑的话:
“个体户”这样一个词汇,曾标志着中国人终于走向市场经济所赋予的对自身命运的自主。然而谁能想到,在改革开放20多年之后,在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中,“个体户”却日益成为一个渐趋消亡的词汇。
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不再需要“个体户”了吗?当然不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个体工商户这样的经济单元,而面对就业日趋艰难的现实,个体工商户更是维系社会稳定与民生的基础。但是,严格的登记制度、繁琐的审批程序、沉重的税费负担,加之各种“创业服务”的缺失,让众多个体户的创业活力遭遇“制度性冷漠”,也使很多个体户不堪重负而关门倒闭。
由于个体户的特殊性,我们无法判断统计数字的准确性,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调查结果指出的国内个体户逐年减少的现象,的确不可否认,关键是个体户的减少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规范的发展呢?事实上,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小商小贩多点并不是件坏事。毕竟擦皮鞋、卖杂货等小行业容不了大型企业,毕竟在从农村不断涌入城市的打工者们,需要在新型的家园中找到生存之路。此时,我们政府的管理职能并不是收费或是处罚。“大禹治水,用疏不用堵”的道理我们都明白,但在局部利益的面前,我们的执法者却似乎只顾及到了眼前利益。
810万个体户为什么消失
“国有的有政策倾斜、外资的有超国民待遇,只有我们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李燕干了几年个体户收入虽然不菲,却是满肚怨气,而她之所以干不下去,“物竞天择”的市场规律并非主因。
短短6年时间,810万户个体户消弭于无形,如此的锐减实在惊人,联系到“国内私企平均寿命只有2.9岁”的报道,这一消息发出了危险警号。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沉重的税费负担、缺位的创业服务等,是抑制创业活力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这种消亡不能归结为单纯的市场沉浮,它有着深层次的体制性原因。
“每赚一毛钱至少有5分钱要用来打理‘关系’,这是最基本的‘规矩’。”刚出校门时的李燕可不懂这些。店面开门后率先迎来的不是生意却是罚款,工商税务、卫生环保……李燕突然发现,她想象中的自主创业路上,竟然有那么多要应付的人际关系。而类似李燕这样一位个体户老板,每天的精力大多放在应付处理“关系”上,不同的政府部门都需要细心维持着。
“要想了解中国个体户的艰难,可以数数他们手中政府收费的发票。”李燕感慨地说。根据全国工商联的有关调查,繁重的政府收费已使得个体私营企业的成本不断提高。一些地方个体私营企业需要缴纳的费用有卫生费(向城建局、环保局、环卫站、文明办缴纳)、劳动用工年检费(向劳动局缴纳)、土地发放费(向土管局缴纳)、耕地占补开发费、出外经营手续费、工商年鉴公告费、造地专项基金、发票结报费、市政押金、电脑票据工本费、土地设施管理费、房产抵押管理费等各项政府征收税费和基金多达375种,这还不包括各种摊派、赞助、协会收费、有偿宣传费、部门下达的报刊杂志费和非生产性招待费。
“虽然国家表示个体私营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歧视性政策还是存在,特别是在北京这样市场比较大的城市,个体户实际经营成本越来越高。”李燕告诉记者,由于自身资金短缺,再加上昂贵的地租,类似于她原来的小公司不得不选择租用民宅进行创业,以减少就业成本。“1个月最多5000多元的房租,起初还能承受。但现在北京不允许‘民宅商用’,而我们又租不起那些写字楼。”今年6月,北京市工商局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停止民宅商用的登记,这样一个在许多国家流行的鼓励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在“扰民”的限制下,在北京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就此消失了。
类似的规定在中国还有很多。比如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非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街头摊贩都具有合法性,但中国的很多街道却不允许。2005年,纽约市市长否决了市议会的“人行道摊位修正法案”。可以在世界上最昂贵的街道上摆摊,精明的纽约人的确比部分中国人有商业头脑。
另据9月份世界银行发布的《2007全球商业环境报告》显示:在全球商业运营活动的便利性排名里,中国位居175个经济体中的第九十三位。在175个经济体中,我国开办企业的排名只在128位,在税制税收方面是168位。中国开办企业的最低资本是213.1%,虽然比以前的947%大幅度下降,但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企业初始资金的比例均为零。
一位知情者透露,每年北京有大量与中小企业相关的创业基金和项目基金,但由于基层执行力度不够,往往到不了真正的创业者手中。更让人吃惊的是,就在中小企业因资金紧缺“卡脖子”的同时,国家提供的创业无抵押小额贷款,在北京市一个区5年来只放了不到10笔。
个体户应该再多消失点?
“不干个体了也好,凭你的学历找个正经工作不难。”听到李燕的抱怨不少人出言安慰,可他们的宽解之词却让李燕更加难过,难道几年来自己辛辛苦苦干的根本就不算正经工作?
当下,尽管个体户的地位已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个体户”这个词在不少人心目中仍然与“投机倒把”、“偷税漏税”之类的贬义词脱不了干系,甚至有些人把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很多不良现象都推到了他们身上,认为“个体户的出现在搞活市场的同时也搅乱了市场,是社会整体诚信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进步,让原来的个体经济逐渐退出未尝不是件好事。”
然而,就在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我国个体户6年间“缩水”810万户的数字的同时,英国贸工部下属的小企业服务局公布数据却显示,在2005年初,英国的企业数量达430万家,比上一年增加5.9万家,增幅1.4%。这是连续第八年出现增长,而这其中有320万家企业没有雇员,也就是说近3/4的企业都是“个体户”。
国外的月亮不一定是圆的,但国家工商总局的另一组数据也许更能让人警醒。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内资企业实有350万户,比上年净减少30.1万户,下降7.9%。无论如何,在中国正在进一步开放市场与国际接轨的现在,增强民族资本的竞争力已成当务之急。
人们环顾四周不难发现,原来近在身边的集贸市场越来越远,出门就有的个体摊位也越来越少,驱车数十公里到大型超市采购日用品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幕。有人说,没有了那么多路边个体摊位的嘈杂,城市治安好了很多;但仍然有人想念着刘大妈的盐卤豆腐、张大哥现磨的香油,我们依然能见到路边卖菜、卖水果的人,只是他们时刻准备与城管“打游击”,甚至不时还能听到商贩暴力抗法的新闻。或许我们在大商场里能得到更实惠的服务,但我们依然看到有毒食品出现、不合格产品现身超市。不能否认,如今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进步了很多,但不少人家依然留恋门口个体小店里亲如一家的温馨。
今年,有几个地方政府改革的新闻值得人们反思。一个是安徽合肥市提出创建“无摊城市”目标,主要措施是全部拆除脏破、杂乱店的招牌,彻底取缔占道摊点;另一个是乌鲁木齐市个体户数量有增无减,个体户数量达到6.56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48%,从业人员达到12.4万人,2005年,乌鲁木齐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4.4亿元,占59%。
网络成个体户“隐身所”
“老顾客以后找我,不用来办公室了,直接上网就成。”说要回去做家庭主妇只是气话,李燕毕竟放不下经营了好几年的生意,这几天正在忙着派发新印制的名片,上面有她刚在淘宝、易趣等几个电子商务网站上开的网店的网址。
“这招也是别人教的。有实体店更容易取得网友们的信任,等口碑打好,有没有实体店就不重要了。”李燕的不少个体户朋友目前都在网上“二度创业”,在现实中疲于应付各种收费的个体户们,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找到了一个网上开店的避风港。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流行,很多人从实体经营转向了网上开店。
目前国内最主流的电子商务网站是淘宝和易趣。淘宝现在有40万左右的店铺,不少卖家已经雇佣了多名雇员,成立了自己的网上客服中心。“以前在商铺开店,1个月赚的还不够交费的,现在淘宝可是免费开店。”曾开过实体店,没几个月便转战网络的淘宝卖家表示,网上开店没有现实中开店那么麻烦,只要做好质量和服务,惟一多付出的就是时间而已。
另外,网上开店的风险性很低,就算赔了也只是货钱,也许这也是目前很多人选择网上开店的原因。就记者所知,目前淘宝网上的一些顶级卖家,1个月的交易量达到几千件,交易额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收入颇为可观。目前网上开店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拥有自己的电脑,会上网,会使用数码相机,这也是一道门槛。“可不管怎么说,没了重重叠叠的杂费,负担总是轻多了。”李燕在网上做生意感觉颇为愉快,“没有店面,就不用应付检查;他的钱打过来我的货交出去,一来一往清清爽爽,不用请会计,我自己都能把账作了,而且往往连发票都不用开。”不用开发票就不用纳税,记者发现网络上不少店家都不提供发票或者只提供餐票之类与所售商品并不相符的报销用票据。
当然,网上开店也会遭受信任危机。虚假宣传,送货时间无法保障,商品没有办法完全“三包”等都是困扰众多网络个体户的难题。
随着个体户隐身于网络的数量急剧增加,我国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加强网络经营的监管,不仅在电信部门还是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都已提上日程。不过,和我国现实中的商业一样,监管部门一旦多了,原本的商人经营思路就要换,这个市场的规则也就变了。至于变化带来的后果如何?还需我们拭目以待。
“房租就交到月底,明年我这个个体户说什么都不干了。”大学毕业后放着好好的公务员不做,跑去独自创业且小有所成的李燕,一直被周围朋友视作典型的“女强人”,可几天前在朋友的聚会上她却发出了无奈的叹息:“说起来是老板,可谁知道老板也分着层次,我这种个体老板是最底层的,见到谁都得点头哈腰,还不如自己员工的腰杆硬;操不完的心、缴不完的账单,赚了点钱还不全是你的。我还不如回家看孩子去呢,做家庭主妇好歹不用交税。”一向意气风发的李燕牢骚满腹,近年来,像李燕这样选择退出的个体户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