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大宗教的遗址,我已经介绍了两个,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其实,在耶路撒冷老城内外,更多的,更为人所熟知的,是有关耶稣基督的圣迹。
在第一天,迷失在迷宫般石街石巷中时,我们曾经走过耶稣最后背负十字架所走过的路,也路过基督教圣地____圣墓大教堂。只是那个入口的门太小,太不起眼,我们甚至没有想过那不到三尺宽的门后,就是全世界基督徒梦想有生之年能去朝圣一次的圣墓大教堂 (Basilica of the Holy Sepulchre) !待第二天又到门前时,才知道自己也是个大“俗人”,竟与圣地失之交臂。也难怪,谁教我们的佛教寺庙大门,一个个都建造得气宇轩昂,和宫殿差不多呢。
在耶路撒冷,从耶稣被逮捕到钉上十字架,再到从墓中复活,根据圣经,列出十四个景点,称为十字架的十四个stations (Fourteen Stations of the Cross)。其中前十个,都在去圣墓教堂的路上,就是那条著名的 Via Dolorosa 街。而后面的四个,也就是基督教最惊心动魄的时刻,都在圣墓教堂中。了解基督教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耶稣是死于荒野,下葬在离十字架不远的石洞中,那这个连耶稣墓地都包括在内的大教堂,是从哪来的呢?
鸟瞰圣墓大教堂。大圆拱下,就是圣墓。
公元四世纪初,在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之后,皇帝康斯坦丁敦信基督教的母亲,海伦娜,访问了耶路撒冷。她要求康斯坦丁在耶稣蒙难的地方,建造一个大教堂。公元335年,教堂完工。从那以后,教堂几经异教徒占领者的毁灭,直到1149年,才重建为今天见到的样式。外表统一了,但内部却因基督教内的不同派别,都声称对圣地有参拜的权力,而分为不同的区间。现在,包括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人等在内的五个教派,都是圣墓教堂的主人。非常有趣的是,在教堂里多待一段时间,就会见到不同教派的神职人员,身着不同的教服,以不同形式的宗教礼仪,敬拜共同的圣灵。这其实是一个学习了解基督教的好机会呢。
下面的两张图片,是十字架苦路的第十一、十二和十三站。第十一、十二站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和死于十字架上。就在这副画的正前方,也就是我照相的的地方,耶稣基督在他母亲眼前,被活生生地钉在十字架。然后,十字架在旁边立起,直到耶稣殉难(第十二站)。我仿佛回到了2000年前,看到了这血淋淋的一幕,不由自主地有些颤栗。尽管基督教,象其它宗教一样,不能打动我;但耶稣这种为信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一直为我所敬重。身临其境,方感震撼。
钉上十字架的地方,圣母眼看着儿子受难。
第十三站,是耶稣死后,放置他尸体的石板。耶稣死后几百年才建了这个教堂,以后教堂又被摧毁了几次,那石板依旧留存,使我怀疑是不是后人的附会。但每一个基督徒,走进教堂,都会径直走到正对大门的石板前下跪,或用嘴去亲吻,或用手抚摸。那种庄重和敬仰的表情,显示了信徒们的虔诚。所以,只要能使信徒的心灵有所归宿,石板的真假,其实是不重要的。
耶稣死后的停尸石板,眼见很多信徒在此掉泪。
教堂的中心,是在巨型穹拱下的圣墓。它气势雄伟,庄严阴森。它不是原始的墓穴,是按两墓室的原型仿造的。我们第二次去圣墓时,正值它开放。从很矮小的石门进去,前厅是天使室。圣经上讲星期天早晨,一个妇女进耶稣墓穴为他的尸体涂抹香精时,看到的天使,就坐在这里,所以起名为天使室(Chapel of the Angel)。里面的一间更小,是耶稣的墓穴,也是十字架苦路的最后一站。因为排队的人很多,进去的人,多是跪一下,转身就出来。我不会为他下跪,用手摸摸白色大理石装饰的墓穴和石棺,也算是对殉道者致以敬意了。
耶路撒冷老城外,还有两处基督徒的圣地。一处在城南的锡安山顶,是耶稣最后晚餐的遗址和圣母玛利娅升天的教堂。不知是来自犹太先知的预言,还是来自古老的传说,耶稣最后晚餐的地方,正是祖先犹太大卫王坟墓的上方。这个按预言重建于15世纪的建筑,就成为世界各地基督徒崇拜的殿堂。我们去的时候,几支从美国来朝圣的基督徒团队,正好同时在。他们充满著敬意,有人在前面致词祷告,人群就不断地回复“阿们”“阿里路亚”。然后,一起唱起颂歌。我加入不进去,趁机照了几张他们的相片。
最后晚餐的所在,是教徒们永久的怀念。
从圣母升天教堂出来,还要去地处老城东边的橄榄山,也叫客西马尼 (Gethsemane),是另一处基督徒的圣地。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就在这儿,耶稣看望过他的母亲玛利娅后,被罗马士兵抓获。再押入耶路撒冷,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
在追寻耶稣最后的脚步的我们,也走过了很长的路,实在是很累了。这时,正好有一个出租车的司机向我们自荐,说他是阿拉伯人,又是基督徒,不但可以带我们去橄榄山,还可以带我们去巴勒斯坦人管辖下的伯利恒----耶稣基督的诞生地。经过一阵尖锐的讨价还价后,我们坐上了他的丰田车,向客西马尼驶去。
Thank you for sharing. A rare experience. I hope I can visit it some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