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腐败感想(二)

不作修改的第一稿,凌乱真实的第一版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出门特别方便——电瓶车!
        N年前一篇小学校门口接送高峰时间段严重尾气污染的稿子在通城掀起一股治理热潮,轻骑摩托的牌照被强制报废掉一大批,也就是在这次治理中诞生了一种新的交通模式——电瓶车。外观造型跟轻骑摩托几乎一模一样,但使用的是蓄电池,上路车辆再多也不见一点尾气。回去两个礼拜一直都是骑电瓶车出门,城市里的空气的确比以前改善了很多,他姐姐都说南通的蓝天和空气比顺德要明净许多。
        11月在南通举办了第16届全运会,郊外建成了一座大型自动顶式的体育馆,通往市区的大道两侧都是崭新漂亮又陌生的各式汽车销售城。
        报纸上的售楼广告越来越小资化,也越来越抽象模糊了。
        大街上讲普通话的外地客远远多于讲南通话的本地人,其中还包括会听但不大说南通话,在学校一律普通话的学生。我小表妹都念高二了,南通话说得是磕磕碰碰,一般不到普通话表达不了的词,她是不会讲方言的。难怪现在电视里涌现出一股保护南通话保护本土文化的浪潮,黄金时间段里大播南通话版本的“实话实说”、“读新闻”。
        市政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改建到令南通人有了前所未有的家乡自豪感。最繁华的商业街圈出几处做绿地广场,还不是跟风俗气的那种,但也不阳春白雪到望而止步。夜晚的城市是亮的,但不全是俗气的商业霓虹灯,护城河濠河两岸的非商业彩灯还是比较内敛煽情的。现有的商业中心没有增加新的大型购物中心,而是把旧房拆迁后新建了城建展览中心、蓝印花布纪念馆等等纯文化设施。原先的市政府也迁移到郊外,把所占有的城隍庙修葺成本来模样。大片的芳草地公园都是免费的,里面错落着几处小酒吧,就是大多数酒吧都太闹了,只有体育广场深处拿老宅子改建的吧比较清静,不过这次去似乎也开始走热闹路线了。
         南通本地没有太多小吃,大多是外来的。以前也就是烤羊肉串、玉米花、台湾香肠、珍珠奶茶啥的,这次发现了土耳其肉饼、土家烧饼(看着好吃,吃着咯牙)、水果糖葫芦、煎饼果子(忒好吃!回国腐败的最大收获,和劳工总共吃了三次,还买了三个带回家)、关东煮等等。同时,南通人习惯的烤玉米和烘番芋(即烤红薯)相对规范化的列上了小吃铺子。看新闻,最早在南通开兰州拉面的老张师傅一年能赚十多万,在城里的好地段买了套房当上业主,彻底扎根下来了。反正有能耐能吃苦的,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南通都做好海纳百川的准备,提供宽阔的奋斗空间。
         咖啡馆遍地开花了,价格不比东京便宜,咖啡面包奶制品的种类却不多,但去消费享受的人很多。
         在家吃的都便宜,不过衣服鞋什么的都不便宜,起码对照收入来看的话,当然这么多年了,我妈退休工资都一千块一个月,在职的可能早就翻倍涨了吧。想买双真皮靴子,大多是1000块以上的,虽然只是日本同类产品的1/3都不到,但实在想不通真的会有人花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去买双鞋吗?可是看商场里人头攒动,丝毫没有滞销的迹象,而且还是牌子越大价格越高的越好卖。反倒是我这个所谓从外国回来的小里小气,相中了莱尔斯丹的靴子,看看价格还是干脆不了,其实兑换成日元还是很便宜的,不知怎的照人民币算,怎么都觉得贵。后来还是去上海逛街时路过它的专卖店赶上打折才买了双790块的。
         总的说来大伙儿的消费观和消费水准都跟以前不一样了,连我妈都舍得花2000块买件外套,还不是皮草的。觉得即便拿着日本的工资回国消费也不是特别滋润,现在明显感觉到贫富两极分化。当然不供房子车子孩子,不买高级时尚用品,小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