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留下的政治悬念 ZT

邓小平留下的政治悬念 仅供参考

今天是邓小平逝世十周年,此前大陆部份地方和部门,举办了不同形式的活动,纪念邓小平南巡十五周年。十年前邓小平的逝世,与十五年前邓小平的南巡,同为两件影响中国大陆发展进程的事件。今天,除了官式文件的神台式表述,邓小平的名字已经淡出政治舞台,但邓小平留下的政治悬念,犹如那楼上的靴子仍未落下。

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公认邓小平有三大历史功绩,一是以改革开放的政策,带领中国大陆走出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一是终止了阶级斗争,打破了中共终身制,实现了中共人事新老交替和权力平稳过渡;一是果断打碎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为今天中国大陆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邓小平辞世的十年间,中国大陆经历了亚洲金融的大风暴、自然界的大洪水、人类社会的大疫症、国际关系的大演变、中共政治的代际大换班。邓小平及他的理论,已作为一面政治旗帜,先后被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等,压缩向历史遥遥的空间中。但邓小平仍然留下了他自认的诸多未竟之业,外间认为的诸多政治悬念,仍在不断发酵演化,在他逝世十周年之际,表现特别突出。

邓小平给中共留下的精神财富,被定名为邓小平理论,也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被后人装饰整理的艰涩理论之外,人们熟悉的是「黑猫白猫」论、「摸著石头过河」论、「不搞争论」论。这些具邓小平特色的论点,被社会广为接受,被当政者长期坚持,也正由之留下政治悬念。

其中对中国大陆政治发展来说,影响最大的是「不搞争论」论。所谓不搞争论,主要是邓小平南巡强调的,不搞姓社姓资的争论,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后来这一理论被延伸到诸多争议性的政治议题,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

虽说「不搞争论」,但邓小平在生还是辞世,中国大陆的争论,从未间歇,特别是围绕政治体制改革的争论。由二OO五年开始,中国大陆的知识界开始有改革成败的反思,到二OO六年政圈中燃起改革的争论,二OO七年开年以来,不同方面的人物,进一步围绕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出现争论,包括借邓小平逝世十周年之机,打著邓小平旗帜的争论。

邓小平辞世十周年,开始出现围绕改革特别是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关的争论,一点也不令人奇怪,因为过去十年间,中国大陆的经济腾飞,社会转型,但政治体制变革甚微。与之同时,在现行体制积蓄的种种弊端下,在私有财产积累和寻求保护、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官商勾结问题恶化、政府部门和柯断企业获取特殊利益、社会的分配和再分配扭曲等种种问题下,社会矛盾开始激化,要求实现民主、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

在这种发展大势之下,中国大陆还正处于一个较特别的关口,就是中共十七大已进入最后准备期。中共每五年一度的全国代表大会,不仅有人事大换班,还通常是政治大转折的关口,当政者要有新的政治发展思路,各方要提出不同的政治要求。此时此际,相关的改革诉求,相应的政治呼声,将集中迸发出来。

在邓小平逝世十周年之际,面对种种争论风起,当局当然不宜再套用邓小平的「不搞争论」去处理,反而应「保护争论」,因为这是一个改革热情消退的年代,有争论才能煽起社会上必要的改革热情。当然,更重要的是顺势而为,汲取民意,将争论引导到改革的推动和实施上去。因为今天中国大陆,不论是为大国崛起,是为保持续发展,还是为巩固中共的执政地位,都到了闯大关之际,而最大的关口,正是政治体制关。
(社论)

来源:世界日报2007-02-19社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