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栽树一个乘凉 施明德与扁的恩怨情仇

2006年08月26日 08:09:49  来源:环球时报


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

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发起的“百万人民倒扁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施明德表示,民众比他预期中反响更强烈,照这个速度,原定9月9日在‘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静坐示威,现在可能要提前。施明德表示,如果“倒扁”诉求成功,他将功成身退。

岛内今年9月将推出的新版《台湾史》高中课本称施明德为“威权体制”期间“反对运动”的灵魂人物。一时间,这个岛内的“过气”人物又“流行”起来。施明德过去的经历,以及他与陈水扁的恩怨情仇,再度被人们提起。

靠坐牢起家

现年65岁的施明德出生于高雄的一个医生家庭,其父在“二·二八”事件后受到牵连,出狱后隔年病逝,施明德因此从小就对国民党怀恨在心。高中一年级时,他参与组建“亚细亚同盟”,表示要推翻国民党。该组织后来与“台湾民主同盟”合并为“台湾独立联盟”,以施明德为首。1962年初,“台湾独立联盟”部分成员讨论发动军事政变。在密谋过程中,一名与会者向国民党自首,导致该联盟被国民党一网打尽,施明德被判无期徒刑。1975年,由于蒋介石去世,全台犯人减刑。施明德刑期减为15年,于1977年出狱。之后他投身于“党外”运动,曾任《美丽岛》杂志社总经理。1979年“美丽岛事件”发生后,他被军法审判为无期徒刑,直到1990年李登辉就任“总统”后才获特赦。施明德出狱后逐渐成为台湾政坛的活跃人物,先后任民进党顾问、中常委、民进党籍“立委”,并于1994年5月正式出任民进党第六任党主席。

为扁“栽树搭桥”

施明德和陈水扁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近10岁。在“美丽岛事件”审判中,施明德是主要当事人,而陈水扁只不过是一名辩护律师。出狱后,施明德受到民进党“台独基本教义派”的青睐;此时陈水扁也已成为民进党内风头强劲的政治新星,依附在“美丽岛系”之下,后来又另起炉灶成立了“正义连线”。尽管两人在1994年之前在党内的交情一般,人们却不得不承认,陈水扁从律师转投党外运动,与施明德等人的“感召”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当年有施明德“栽树搭桥”,陈水扁才能“乘尽荫凉”。

施明德对陈水扁最大的帮助是1994年的台北市长选举。当时陈水扁代表民进党参选台北市长,但由于民进党在台北没有优势,他获胜的可能性不大,加上媒体在关键时刻爆料陈水扁曾到澳门旅游嫖妓,更是让选情雪上加霜。然而,因为有施明德充当陈水扁的超级助选员,陈水扁得以转危为安,当选台北市长。

因权力之争遭排挤

陈水扁虽然对施明德心存“感激”,却禁不住权力的诱惑,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公开化。1996年,代表民进党的施明德以一票之差与“立法院长”一职失之交臂,原因是陈水扁在背后捣鬼,让自己的嫡系张晋城不顾众怒投下废票,以免施明德当选“立法院长”后在民进党内赢得更大的声望。为了给自己的权力之路扫清障碍,陈水扁不惜以牺牲民进党的利益为代价。

1999年4月,“台湾公民投票行动委员会”发起绝食抗议,要求通过“公投法”。施明德认为此举“已经失去正当性”,陈水扁则公开表示对绝食活动感到由衷的敬佩,两人观点完全不同。后来当许信良和陈水扁为竞争民进党“总统”提名斗得不可开交时,施明德选择站在老友许信良一边,与陈水扁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陈水扁当选“总统”后,施明德一度想帮他稳住政局,提议组建“多数执政联盟”,但陈水扁时刻提防着大权旁落,宁肯承受在野联盟的压力,也不愿与同党人士分享实权。于是,施明德不再向陈水扁建议,而是批评台湾已变成“超级总统制”,再发展下去将出现“超级大独裁”。他还指出,台湾在陈水扁治理下出现了“政府”无能、经济下滑、资金外流,政治不稳等问题。2000年,施明德宣布退出民进党。台湾问题研究专家张黎宏认为,施明德之所以离开民进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与陈水扁之间的矛盾,这里面既有政治主张和路线认知上的不同,也有政治道德上的差异。

自称是理想主义者

将政治作为毕生事业的施明德,离开民进党后仍时刻关注政治,并身体力行着自己的政治主张。他重新思考了台湾的前途和两岸关系,认为泛绿没有权利动辄给人扣“卖台”的帽子,并指出陈水扁推动“公投、制宪、正名”、煽动民粹,目的就是为了选举。施明德表示,“我没有反中共情结,更没有反中国情结”,因此建议台湾当局尽快促成两岸开通直航,放开对大陆投资和两岸文化交流的限制,以这种形式避免台湾被边缘化。

施明德强调自己是理想主义者,更是强悍的实践者,主张未落实前誓不罢休;而陈水扁则是个典型的“政治人”,视权力为命根子,遇到权力问题就把个人利益凌驾于民进党的利益之上。然而,一个专权的人终归是要碰壁的。如今,施明德发动声势浩大的“倒扁”运动,不知四面楚歌的陈水扁作何感想。(特约记者 孟甲 陈开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