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看看看看 [太守★☆] 于 November 12, 2006 01:32:50
川军出川时,又名“双枪将”,说的是一边打枪,一边抽烟枪,当时各战区不要川军也是为此,当后来川军战力令人侧目,可见国难当头,人心当现。
四川军阀打内战的时候特搞笑,但是川军出川抗日后的英勇表现简直不敢让人相信这就是那支搞笑军队。川军一向是怯于私斗,勇于公战。按四川人的说法:大家都是兄弟伙,没得必要搞得你死我说的,但对外就不一样了。就是出了名的“外战内行,内战外行”。
虽然搞笑,但是仍然应该为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敬礼!说到川军,我们这里老时候有一句民谣说川军是“山上下来一群猴”。谓其散兵游勇,乱糟糟也么哥哥!家乡河东大阳,为川军不远千里过来抗战叫声好。邓锡侯部出川抗日,给1战区,不要,给2战区,还不要,说是形似土匪,抗战不足,扰民有余。李宗仁手头吃紧要了过去,结果在滕县一举打出了川军的威名,川军的王铭章师名垂青史!在民国政府颁布追认的10大上将里,王铭章仅次于张自忠,排名第二.豫湘桂会战时战死的上将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也是川军.也有人说当年李家钰、杨森、范绍增、王铭章等诸位将军在四川当军阀的时候,都是无恶不作的.王铭章将军以身殉国后,时人写了一首诗送给川军:
闻王铭章师长殉国后写
枉在战场上混了二十几年,
却无一天你们真正见过敌人的面。
现在,真正的敌人一站在跟前,
你们才第一次明白为什么要战。
二十几年的回忆象一条毒蛇:
你们流过的血,徒然换来举国的骂。
现在你们要把自己的血重新估价,
“四川”从现在起也要担起一份“中华”。
门外的世界并不陌生:
每个老百姓都成了你们的亲人。
二十几年来从战争得来的怨愤,
现在仍然是给你们泄清。
现在再不用问谁的首领姓刘或姓杨……,
“百家姓”已给战火融成了一条心!
昔日相打的手现在握得紧紧,
全四川的枪尖只共支住这一个战争!
啊,战争!你们是为了战争才出川!
你们在怔战中生活了二十几年
二十几年的操练,二十几年的经验。
就是为了这个伟大的今天!
布一个背水阵在誓节渡边,
筑一座血肉的长城保卫津浦线。
纯熟的技术今天要全部施展,
今天要作一次生平最痛快的战!
冲!一声呼啸,响似沙漠风,
人之流,胜过峡江之水的汹涌,
倒了一个,又一个上去补充,
四川健儿生命的源流没有止穷!
流血吗,四川健儿可从不挂念,
这血的雨将要浇息敌人的凶焰!
死亡吗,这是四川健儿的家常便饭,
四川健儿的英灵还要保卫这江山!
四川健儿今天寻得最伟大的死!
四川健儿今天给四川留下最光荣的史!
四川健儿今天给国家做到最紧要的事!
四川健儿今天给人类写了最悲壮的诗!
不管我们的战争打到十年或八年,
不管我们的人马只剩一万或八千,
我们的四川健儿永远记住这誓言:
强敌未灭,永不重返四川!
川军1937年初夏步行出川北上抗日(从秦岭出川)。(比起XX党在军事失利后又美其名曰为北上抗日的万里大溃逃可强得多)很多军人只有两件单衣,一双草鞋。一路上无有任何补给,但经历了北方严寒的考验。不得以还抢了阎锡山的军库,以补充补给。步行到1938年才到徐州附近。这时南京已经失守。川军就近参加徐州会战。当时国军主力都不愿意接纳军纪涣散,素有双枪将(土枪+烟枪)之称的川军。最后李宗仁收留了川军。川军未及休整就投入了台儿庄战役。承担了正面阻击日寇的重大任务。其作战英勇另各部正规军刮目相看。
川军也承受了巨大损失。有一个师,几乎拼光。当时师长打电话给李宗仁,说给我们川军留一点种子吧。李宗仁当时知道对日军的包围已经快合陇,因而不同意。师长也坚决服从命令,最后全体官兵阵亡。李总仁将军也说过,没有王铭章和张自忠,就没有台儿庄的胜利!
抗战时川军还闹起了"川军回川保卫大四川"的流言,所谓“川军回川保卫大四川”这句口号,并不是正式的由谁提出来的,而是在私下不满的个别川军张贴的传单上说的。这不能说是川军的主张。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出川抗日的川军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枪械弹药人员的整补都不如其它一起作战的部队,其中还夹杂着地方实力派(四川军阀)与蒋中央对于川军高级将领人事安排的纠葛。补充一点,这个是某次会战后,陈诚指挥出了点问题,老蒋开军事会议的时候, 陈推卸责任,说川军不力,川军一听火冒三丈,说老子死了那么多人,千里出门保家卫国,牺牲那么大,武器兵员还得不到有效补充,你几爷子欺负老子在中央没后台迈,于是几个将领商量后,传单便出来了,老蒋看见后,大为生气,因为四川是大后方,兵员粮食的主要供应地,这些地方军队当真闹起来,这个抗战也无法继续下去了,骂了陈,会议风向马上转变了,表扬川军了,并且优先补充了下川军武器。
川军的吃苦耐劳精神可以说是独步华夏,没有其他的省份的人的吃苦精神可以比得上川军。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砸锅卖铁以一个省份,承担了全国百分之三十的供应,和十分之一兵源,不知数字是否有误,请见识广博者考证一下。那个报道里面有个细节让我挺感动的,讲的是抗战期间四川一而再再而三的捐款,有很多要饭的都把家底翻空的投钱.抗战口号也响亮:“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返乡”,“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打仗有输赢,可不能丢人.国军第一王牌74军,共军第一王牌27军, 都经历过无数血战。都也有胜负,可从来没有丢人的时候,走到哪里都是赞誉一片。同样,川军的122师在王铭章的领导下,在滕县全军牺牲。从严格的军事意义上说,应该是惨败,因为 3000人的牺牲换来的是日军仅仅66人的伤亡。可在各种舆论的眼里,川军赢得了尊重。考虑到川军低劣的装备和低水平的训练,没有任何人认为那是丢人的。相反,那是名垂千古!于是有了无川不带兵的美谈。川军最大的荣誉,应该是抗美援朝。虽然没有一个部队是起源于四川的,可四川的牺牲是3万多人,竟然是牺牲最多的地方省份。在上甘岭,可以说正是川军的吃苦精神,把阵地死死的守住让美军感到无能为力。
徐州会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 1929年到1930蒋冯阎大战中原,中央军和地方军打得一塌糊涂,此后,中央军与地方军也是貌合神离,各有算盘。但是在徐州会战之际,中央军、西北军、东北军、广西部队、云南部队、川军、山东部队、江苏保安队这些部队在七八年前彼此还是兵刃相见互相杀个你死我活的,而在面对凶恶的倭寇时,这些部队却能捐弃前嫌无私无我空前合作空前团结,皆中国热血汉子。
此中,值得一说的是川军。川军,历来就是两条枪,一支步枪,一支烟枪,军纪松弛,最不为人待见。
而这支不为人待见的部队,在民族危亡之际,也显热血汉子本色。
孙震的22集团军本是成都部队,原有6个师,1937年9月1日,孙震带领41、45两个军4个师的人马出川支援华北作战,他们是穿着单衣出发,沿川陕大道徒步行军1400余公里,走了50多天,到山西时已是冰天雪地的寒冬了,还没有领到棉衣,甚至连一张山西地图都没有,就在阳泉和日军打了起来,这一仗打了 10天,死伤惨重。
我在《一寸河山一寸血》里看到一个年轻川军牺牲后的照片,让人十分心酸,他脚上穿的是草鞋,身上是用草绳系着的两件单衣御寒。川军在阳泉打散后,补给不继,粮草缺乏,他们在无奈之下,沿途遇有晋军的军械库就自己破门而入进行补给,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这孙子就发火了,把川军赶出山西,而后川军又跑到第一战区程潜的地盘,向他申请补给,程长官TNND也不肯给,可能都是觉得川军哪里能打什么仗,成天抽大烟的也跑到这里来凑热闹了。
白崇禧见此,就问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李宗仁要不要川军,当时人手单薄的李宗仁就说:“当年诸葛亮草船借箭,连草人都管用,他们(川军)总比草人强吧!”走投无路的川军第22集团军就到了李长官的手下来效命疆场。
22 集团军满怀感激的来到山东奉命进驻津浦路北段,和孙桐萱部并肩作战,他们作战英勇,让日军在徐州会战初期吃了不少苦头。川军的英勇更出人意料,其 122师长王铭章在滕县中弹受伤自杀,其部自参谋长以下1800人战死,受伤300余人,受伤的川军不愿被日寇俘虏,就相拥引爆手榴弹而亡。
另外如西北军,死守台儿庄庄寨内的池峰城31师激战7天7夜,伤亡惨重,再打下去就要全军覆灭了,他向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请示希望转移阵地,其实孙连仲的整个第二集团军伤亡已过七成,孙向李宗仁电请示可否暂时退守运河南岸好让西北军留下一点种子。李宗仁知道汤恩伯的援军将到,让孙连仲一定要坚持到拂晓,说这是命令。孙连仲回答:“好吧,长官,我绝对服从,整个军团打完为止。”而池峰城听到孙传来的消息后,也下令炸掉后撤的便桥,背水一战,与台儿庄共存亡。正在台儿庄苦战之际,在外围打运动战的汤恩伯的20集团军,有效切断日军后路形成反包围,最后终有台儿庄大捷。
我军在台儿庄血战100天,打了自抗战以来结结实实的一次胜仗,此役,日军自称伤亡11918人,我军统计为歼敌24000人。但不管怎么样,“皇军无敌”的牛皮口袋被中国军人用热血戳穿了一个大大的洞。
此后,中国军人还要面对如此规模的20次会战、面对1000次南口那样的火拼、面对38000次卢沟桥那样的战斗,也正是有这样同仇敌忾的军队和抗战领导者,中国人才没有变成亡国奴,虽然日本人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但它却没有让这个在当时看似羸弱的民族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