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强渡大渡河时朱德首次提出长征概念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18:47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马骧:信件中有一些什么样的描述和表达?
左太北:当时战争非常紧张,我母亲在延安是学生,不怎么挣钱,要养活我就得有额外的费用,我父亲在前线,一边写稿子,一边指挥打仗,有点稿费,只要有稿费就让人带回延安给我,有什么吃的,或者买点花布都带回延安给我,还做点儿小衣服带回去。
作为父亲他能做的,他尽量地做,当然他说衣服可能做小了,也可能不合适,可是他的心意到了,花布不好看了,可是他非常细心想着女儿,他应该怎么出力,这点信里写得非常多。
主持人马骧:怎么称呼您,她。
左太北:所有父亲对孩子的称呼那里面都用多了,平常叫我北北,太北,我的宝贝什么的,我父亲又是文人,怎么抒发感情怎么写,所以称呼非常多。
主持人马骧:有合影吗?
左太北:只有我母亲带着我离开太行山的时候,我那时候三个月,有一张全家福,只有那一张,全家惟一的一张照片。
主持人马骧:那照片现在在您家里?
左太北:对,在家里。
主持人马骧:彭德怀伯伯对待您的时候是严厉的,还是另外一个样子?
左太北:我从小看见的第一个男人大概就是彭伯伯,因为我生下来时父亲不在家,后来到医院看的就是彭伯伯,给我起名字的也是彭伯伯。后来到了延安,我父亲不在,母亲又忙,有时候彭伯伯到托儿所接我,所以我从小到彭伯伯他们家里头就很习惯,觉得就是自己的一个家。
后来解放后在北京,我母亲从北京调出去以后,我就住在彭伯伯家,正好彭伯伯的夫人浦安修又跟我妈妈是同学,所以两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他们就我就觉得是自己的家。彭伯伯在家里都不不大声说话,浦阿姨不爱说话,彭伯伯对我完全是慈祥的老父亲,我要是哪顿早饭不吃,他都得叨叨半天,我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他都能数清楚,这些事他考虑得特别细,就是个老父亲。所以在彭伯伯家,我就觉着有家的感觉。
主持人马骧:彭伯伯跟您怎么样描述您的父亲?
左太北:那是到62年,庐山会议以后彭伯伯最困难的时期,他讲我父亲的牺牲。他说我父亲太负责任了,本来作为一个参谋长,他可以突围出去的,可是他因为身边有机要科的女同志,再有当时华北局党校,秘书长,都是非武装人员。大家一起爬山,从西北突围,他实际已经离山顶五六步的路程了,翻过山这道烽火线就过了。可是看到飞机来了,他老让大家趴下,一会儿飞机走了,就说赶紧起来,赶紧跑,有的女同志在那儿吓得已经腿软了,他就一个一个拽。他自己始终没有过这几步翻过山去,后来敌人的炮弹打来了,他就让大家趴下,大家那时候比较慌乱,他在那儿喊“大家趴下”,自己没趴,一个炮弹打过来,正好一个炮弹片打到头上,牺牲了。
所以彭伯伯说,他责任心太强了,照顾到每个人就是没照顾到自己。
主持人马骧:想起过去的时候肯定有很多心酸,尤其是谈到我们为共和国的建立牺牲的元勋们,无论是一个普通战士还是一个将领,他的牺牲都是无私的,对共和国的奠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问刘老的是,我们看到的资料是35年红军的总司令朱德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在这个《布告》当中第一次提出了长征这个说法,朱德元帅也是第一次提出长征这个概念的人,是不是这样?
刘铮:根据资料来看,好像是长征这次。因为中国工农红军一直是存在的,“长征”这个词主要是在强渡大渡河时期,当时形势是敌强我弱,恰好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敌人趁机从四面八方围追堵截,尽量想办法把红军主要力量消灭掉。
当时要渡河了,这里头也有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一个是需要渡河的工具,第二个要粮食,同时也需要老百姓的支持和帮助。当时过的正是一个黎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很好地执行民族政策,在做准备的时候,就发布了布告,这个布告内容就是说:黎族和汉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兄弟骨肉,应该是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都得到解放。中心内容大概就是这样,当时里边就提到,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而是进行的是万里长征,当时提的是万里长征,因此在文字上第一次见到万里长征这个词,还是在这个布告里面看到的,别的都没有,一直讲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对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反击的内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