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虫系列(8)-波尔特酒
葡萄牙的北部,有一个海港城市波尔特(Porto),是葡萄牙第二大城市,Portugal这个名字就来源于此。城的北部,小街窄巷,曲径通幽,花园别墅,错落有致。城的南面,酒庄酒窖,鳞次栉比,酒香酒味,长飘不散。它的足球队小有名气,在欧洲联赛中常有不俗的表现。不过真正使它驰名海外享誉世界的,是波尔特(Port)酒,一种加烈葡萄酒(fortified wine)。
葡萄牙的“母亲河”杜罗(Douro)河自东向西从西班牙横穿葡萄牙,在这里汇入大西洋。生产波尔特酒的葡萄园就在近百公里以外的杜罗河上游山谷,酿好的酒运来这里陈放储存,混合装瓶,然后分销各地,所以以这个集散地命名,Port。
好葡萄总是长在赖土地上。著名的吐鲁番葡萄种在一片沙子烁石上,而所谓黄金河谷的的杜罗河谷实际是一片崎岖不平鸟兽绝迹的山地。山脉挡住了大西洋的强风,夏季炎热干燥,冬天潮湿阴冷,葡萄秧就分布在陡峭险恶寸草不生的山坡上,倒也见缝插针,翠绿茁壮。倒也成行成片,郁郁葱葱。没有国际知名品牌,全是名不见经传的当地品种。被称为“片岩”的土地不会板结,有反射热量的功能,但它如此坚硬,每种一颗葡萄苗都要用炸药才能开出一道缝。等苗长出来以后,竟可以扎根深二三十米,结几十年的葡萄,而树龄五年以上,才可酿酒。为了防止暴雨时水土流失,用石头垒起几十尺高的墙,全靠人工。层层梯田,细窄狭长,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大寨的阶级弟兄来了,也要自愧不如,俯首称臣。
葡萄与山坡有不解之缘。由于太阳是斜射的,坡度有增温效应,提高阳光的效率。朝南的坡度每增加一度,相当于纬度向南推进一度(112公里)。最好的角度是20-35度。如果下面有河或湖,更是绝佳的配套,因为有丰富的地下水,水位又是在1.5-2米以下,如此之深引导着根使劲往下扎,吸收深层丰富的磷,钾和钙。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水面反射的紫外光促进叶子的生长。出乎一般人的想象,地势较高的葡萄要比地势低的长得好。
这是一片古朴原始,与世隔绝的土地,却有着两千年的酿酒历史,是世界上第一片法定的葡萄园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家家有葡萄园,户户有酿酒厂,“全民皆酒”,到处飘香。据统计,这里有两万五千户农民,他们拥有十万个葡萄园!他们依然用着罗马人开的道,建的桥,七十年代才通电源,八十年代才有公路。葡萄生长季节,人迹罕至,静谧深幽,靠天吃饭,偶尔只能看到河里的独木舟和崎岖小道上的骡子。到了收获时,则是另一番景象,漫山遍野是人,全家老少上阵,远处民工也来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人背大筐,孩子背小筐,女人摘葡萄,全是手工劳动。葡萄不像其他水果,一旦摘下,就停止生长,不会“自熟”,所以必须按照成熟分批摘采。在十月底雨季到来之前,要收掉所有葡萄,老天爷只给四个星期时间。
收下的新鲜葡萄立即进行破碎,榨汁,这是酿出好酒的关键。在一个大的水泥槽内,老爷儿们排成一排,搭着肩,赤着脚,伴着音乐,喊着号子,踩葡萄。这样的人工脚踩,用力柔合,不会挤破葡萄籽,也不会弄烂葡萄皮。要连续工作十二个小时,比瞎驴拉磨可累多了。苦中作乐,有时要跳舞,有时要行进,有时甚至要玩游戏,捉迷藏之类。
害怕臭脚丫子味而不敢喝Port的哥们儿不必担心,自从有了电,这种古老的破碎榨汁方式只用于作秀表演了。现在用的破碎的方法主要是通入高压二氧化碳,进行翻滚,压挤。人工声了,劳动的欢乐也少了一些
下一步就是发酵,带皮发酵。不长,大约两三天,度数6-9%时,兑入白兰地,一般是75%的。葡萄汁与白兰地的比例是4:1,将酒精度调到了18-20,波尔特酒所以与众不同,就在此举。第一,发酵提前停止,酵母突然死亡,剩下大量的糖(叫“住糖”),所以甜。第二,加了白兰地,度数比其他葡萄酒高。第三,有白兰地带来的香。
乡间小厂产的酒,11月份经过第一次试尝以后,便沿着颠簸迂回的杜罗河陆续运到波尔特。途中雾气弥漫,两岸清风习习,新酒吸足了新鲜空气,准备进入漫长的休眠。这也是不可或缺的经历。到了港口,进入维拉-诺瓦-盖雅(Vila Nova de Gaia)的酒窖封存陈化。这个地方空气比杜罗河谷潮湿得多,抑制酒里水分的挥发,可以缓慢地熟化。陈化十年二十年,上好的甚至四十年。
第二年春季是分级品试,决定波尔特酒的类型。杜罗河谷的葡萄园分为A到F六级,出身门第不同,注定酒的上中下品,大部分还不能用作波尔特酒。Port的品种复杂,就像一位英国记者批评的,“简直跟裁缝店里的碎布条一样多”。不同的类型,培养方法,陈化年限,颜色风味,都大相庭径。木头不是Port专家,记不住那些玩意儿。好在我们市面上看到的,主要是两类:Ruby(红宝石)型,比较年轻,低档而价廉,是在瓶中陈化的,时间短。Tawny(茶色)型,木桶陈化,时有十年甚至更长,酒体复杂。
Port和Sherry一样,也有冠名权的问题。葡萄牙政府规定,只有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酒,才能用Port的名字:1。必须用杜罗河地区中的葡萄,有48种。勾兑用的白兰地也要由当地葡萄酿制而成。2。酒要在河口的Vila Nova de Gaia的酒窖陈化储存,并在对岸的港口运出。(1986年以后,这一条取消)3。度数大于16.5度。
当然这只能限制欧盟国家,“新世界”特别是美国人才不听这一套,照样心安理得地在自己造的酒上贴Port的标签,甚至冠冕堂皇地用大名鼎鼎的“泰勒”厂家牌子!葡萄牙人只好屈尊忍让,委曲求全,运往美国的酒用Porto的名字。也许葡国人对此一则以恼,一则以喜。毕竟它的酒还是名牌,还有那麽多粉丝。不管怎麽样,美国人消耗的Port占世界第六。木头以为,如果冒牌的茅台,五粮液充满了美国超市,那它们是真的走向世界了。此等拙见,不知诸位学长认同否。
波尔特酒的发明和成名,又多亏知音英国人。十七世纪,英法交恶,英国无法再从法国得到他们餐不离口的葡萄酒,只好另辟蹊径,转向低进口税的葡萄牙。为了使葡萄酒长期海运不变质,两个商人突发奇想,在酒里加了一些白兰地,作为防腐剂。哪知歪打正着,酒的涩味没有了,变得润滑顺畅,香甜可口,大受欢迎。从此Port出没于上流社会,一手拿雪茄,一手端Port,成了英国绅士的新形象。
由于经常有不规矩的酿酒厂用掺入可疑物(比如牛血)来盈利,葡萄牙政府认为这种方法也是歪门邪道,一开始不予批准。但那时酒是控制在教堂里,法律管不着。修道士搞地下斗争,坚持此法,称为“神圣的酒”。眼见着销量大增,民心所向,1805年政府才正式认可,立为标准,独此一家,不许分店。那两个英国商人若生而有知,该多麽后悔没有申请专利权啊。
由于当年Port酒是沿着顺时针方向从葡萄牙运往英国的,直到现在葡萄牙人饮用Port,还有一个“顺时针传酒”的习俗。主客坐成一圈喝酒时,主人先给右手的客人倒酒,然后给左边的客人,酒依次沿左边传下去,顺时针转。又是酒瓶子的底是圆的,这样在任何人那里都不能放下停住,一直要穿到把酒喝光。这里还有一个古老的风俗:酒从桶里倒出来卖,上面没有正经的标签,只是一些行家才懂得记号,让人们感到回到酒标发明以前的历史年代。
波尔特酒被英国人带到世界,成为葡萄牙的“第一个大使”。这个欧盟的小国,弱国,Port给它挣了面子,赚了银子。它的国土和人口都只有中国的百分之一,而种植葡萄的面积比中国的还大,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葡萄牙人家家藏Port,可餐前开胃,可餐中加饭,可餐后消食,甚至只是红酒一杯,乐在其中,葡萄酒饮用量竟居世界第二三位,成了“酒比水还便宜的国度”。有意思的是,Port的第一出口大国不再是英国,而是葡萄酒王国的法国。而法国人又不拿它当回事,只是饭后兑着苏打水喝,要知道讲究的法国人喝好酒是绝对不掺东西的。
的确,Port和Sherry一道,已经成了风光不再的破落贵族。作为世界两个最大的加烈葡萄酒,它们互相竞争抗衡过,又同盛同衰过。当然它们远没有到穷途末路,更不会销声匿迹。令人喜欢的香甜,高的酒精度数,加上非常合理的价格,这是Port不可替代的优势。买一瓶原汁原味的葡萄牙货15-20元,而美国出的只要5个刀,照样喝,who cares!对于多数老中,应该大对胃口。如果你心动了想买一瓶,我建议不要买Vintage Port(有年代的),倒不是因为贵,据说它的塞子经常非常难开,你要有一把特殊的钳子把瓶颈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