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sh-食文化~不可逾越的鸿沟

随性之生活,精彩之人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前一阵纽约某电视台播出不负责任的诬陷中餐馆的新闻已经够令人气愤的了,近期的美国新闻评论界有对中餐的营养问题大做文章,说中餐不仅热量高,钠盐含量也比大多数食物高出很多倍,如此断章取义,实在是对国人眼中的中国食文化的侮辱。


不过,不得不承认,中餐馆里的美式中国菜的确不健康。营养专家对来中国餐馆的菜与美国快餐比较,说一盘炒素菜的钠盐含量相当于两个麦当劳汉堡加一包薯片的钠含量。然后又说一盘左宗堂鸡的热量是多少多少。说到这个左宗堂鸡(
General Tso’s chicken),我真的觉得可笑,从来没听说过的一道菜竟然是美国中餐馆最受欢迎,尽人皆知的一道中国菜。做法就是鸡肉裹上面什么的放在油里使劲炸,然后在浇上一层酸酸甜甜的汁,非常难吃。一系列耸人听闻的对比数字使中餐成为了一种可怕的食品,还危害健康!作为非常为本族文化而自豪的中国人,听了中国食文化遭此践踏,实在不爽!

仔细想想,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了种族文化的差异上。


首先,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对待食物和一日三餐的态度都不尽相同,再加上种族歧视无法根除,导致不同种族之间无法积极有效的沟通,造成不理解,然后只好曲解,然后不得不动怒于某一方,最后隔阂越来越深。


扯远了,还说中餐吧。首先,此中餐非彼中餐也。为什么中餐馆的菜都是中不中、西不西,要不大油大炸,要不酸酸甜甜,多肉少菜,很少能吃出家乡的味道,那是因为要迎合美国人的胃口。老板们知道,菜只有做成这样才会有生意,所以也就有了那些高脂肪高热量的菜。要知道,那些只能叫做美式中国菜。其实,中国人比较多的大城市也不乏有地道的中餐馆,那真是放眼望去,黄皮肤黑眼睛,高朋满座,而这些地道的中餐西方人却不去研究,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八大菜系,理解不了中国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不知道我们吃的是什么东西。


再有,吃饭的方式的不同,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要是这个不统一,就根本没有讨论的平台。我们东方人吃饭必然是大家围坐一桌,点几个菜一起吃,也就是他们讲的
share. 而西方人都各点各的,互不分享。一大桌子人每个人点一个菜,放在自己面前,然后就着一碗米饭吃,令人哭笑不得。哎。。。要是点一个荤菜,一盘子下去,热量能不高才怪呢。还是我们share着吃最科学,荤素搭配,有助于均衡营养,客人们还可以对菜肴各抒己见,成为闲聊的话题。


由于吃的形式不同,菜的吃法也就不同了。比如吃一份牛排,往往汤汁(
sauce)是重要的部分,吃到最后,可以做到盘子干净,一点不剩。中国菜可就别这么吃了,红烧肉,盛起来有很多油,但其实肉并不油腻,因为油脂早就在长达数小时的烹制过程中给析出去了,况且荤菜也是作为配餐来吃的,中餐讲究荤素搭配,谷物类才是主食。一道清炒素菜有时候也需要用一些油,但是那只是为了用油编出葱蒜的香味,菜才会更好吃,如果连油的热量也算进去,卡路里自然会很高。如果再看看我们中国人普遍苗条的身材,事实胜于雄辩嘛。


说到卡路里,美国有不少垃圾食品。汉堡,比萨,薯条,甜碳酸饮料,还有那些所谓
creamy的意大利面,不要算卡路里,你会吓着的。相比之下快餐中的Subway赛百味还是有一些健康的选择的。不过,冷三明治~我的晚餐是决不会有它的。当然了,我也承认西方也有不少健康的食品,比如大量的乳制品,我认为小孩子尤其应该多吃。现在美国提倡3-A-Day,就是每天食用三分脱脂乳制品,比如牛奶、奶酪、酸奶。乳制品中含有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营养成分,是最天然的健康食品,多吃无妨。再比如清淡而健康的沙拉,橄榄油和谷物早餐等。还有,建议每天吃57份的水果或蔬菜,这些都是好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欣然接受。


我想到了去年的一部电影
,讲的是美国这个多元化社会里种族之间的矛盾、隔阂,又互相依赖的局面。都是小人物的故事,我印象很深,虽然里面那个中餐馆老板的形象实在有点勉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文化上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理解别人对自己的的不理解就是最高境界了。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怎样的饮食习惯,也是自己可以掌握的。有些中餐馆的老板更聪明,干脆变出两份菜单,一份英文,一份中文,菜式各不相同。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大家都吃的不亦乐乎。


一位美国老人曾经跟我说,他的医生不让他吃蔬菜,具体什么原因我忘了,反正是为他的健康着想。我开始以为我听错了,很不理解,但也没再问下去。还有的时候,超市收银的小孩拿着黄瓜问我这是什么,无语。事实上,一些闭塞传统的美国人的膳食结构中,蔬菜的含义还是仅仅局限于土豆的。我不敢想要是不吃蔬菜水果我回变成什么样子,哈哈,一定是皮肤粗糙,张牙舞爪
#&$*(%$

Ruby@Cuisine 发表评论于
Definitely agree with you!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