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文科, 我的理科
进出艾园多次之后,我发现自己欣赏文字的功夫大增。 艾米作为园主,是咬文嚼字的高手,好好儿的,一本正经的,天真无邪的词句,被她一咬一嚼,就让人忍俊不禁,过目难忘了。看了她码的那么多故事,我如果还坚持说自己没长进,就太说不过去了。
就像是大多数理科生,我读书讲究一个理解,什么东西理解了,就变成一个意思存在脑中,原型是什么倒并不重要。每个词每句话对我而言,就只是个大意。 要用的时候,能够对上号,调出来,用对,就已经很不容易,哪里顾得上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应该是文科生的功夫。这个字从哪里来的,那个词有什么样的典故,学文科的怕是比我们学理科有研究多了。艾米在那里一咬一嚼,我才意识到那些平时不起眼的词句还真比想象中的有意思。 这大概是文科生与理科生的不同之一。
说到文科理科,其实文理分科并不是从来就存在,而是从文革后恢复高考后才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高中生在读完高一后就要选择自己是学理还是从文,然后有侧重地准备应付高考。尽管目前各界人士对文理分科的争论很大,但这两年还不会有大的变化。
在文革结束之前,没有什么文科理科之说。那时在看《山楂树之恋》时,就觉得老三和静秋都很有才华,多才多艺的样子。特别是老三,思想很感性独特,很人性化。现在想来那时所受的高中教育是比我们来得全面。
写《艾园游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源于游艾园时产生的一个念头:“为什么我选择了学理科而不是文科?” 这个问题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分科这么多年,我还真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分科之前就更不用说了。
我的高中同年级共有八个班。 高一结束后,就分文理科了。 理科有六个班,文科只有两个班。分班过程其实很简单,如果没有强烈要求学文,那就留在理科班。我那时从来没想到过学文科。选择了理科,倒不是我的理科成绩有多靓丽,只是我那时实在没什么资本学文科。每次交作文都勉为其难。从小到大,语文老师有过一打,还真没人留意过我的“大作”。这样的我上了文科也是自讨苦吃。
我的文学底子很薄。小时候,家中书架上的文学书籍寥寥无几。仅有的那些与文学沾边的书,还被我有选择地吸收。每次都是直奔主题,读爱读的情节,看爱看的人物,其它的一律被三级跳。所以我读书是一目十行,背景风景一并掠过。记得那时与好朋友躲在小屋子看《红楼梦》(想来奇怪,那时为什么要躲着看),只听见哗啦哗啦翻书声,可怜那工程浩大的巨作,就只剩下宝玉黛玉两个人,其他的人物故事,各位才子佳人的妙语佳句恁是没记住什么。现在想想自己对文学的了解真少,而且不懂得欣赏文字的魅力。
我那时文字功底薄,却没有羡慕过别人的文笔,也没有觉得表达不方便之类。我有很多的形容词可用:挺,很,真的,说实话 … 。 除此之外还有重磅炸弹:真的真的很 … 。 其实文字功底薄也就罢了,可是还没有对文字的态度就很糟糕了。记得回国与同窗好友聊天,那边上来就两句诗,我看着觉着陌生 --- 怎么从没见过啊,就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东西,没读过。朋友只好换些语文书上能找到的词句用。 对文字的认识这么肤浅却大言不惭,现在想来简直是厚颜无耻。
如今身在海外,不象国内的朋友那样有学习中文的环境,常常是提笔忘字,别人是“活到老,学到老”,而我却是要“活到老,忘到老”, 更不要指望下一代了。 每每想到就这样要与中国的文字艺术渐行渐远,不由心生黯然 …
理科生学得是一板一眼的东西,行文风格多严谨,且重逻辑,写出的东西理性,黑白分明。 文科生学习创作时需要感受文学作品,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情感,所以多有一颗善感的心,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很感性,多面化。
理科生文采不足,可以从立意,构思上弥补。立意要新,构思严谨。理科生写出来的东西往往给人一种实在感。文笔朴实无华,实话实说,又没什么花架式,如果不是枯燥,那一定是实在了。好在理科生在用词造句上更容易有“创意“ -- 脑子里没太多典故好引用,就只有自力更生。这样的文章带些怪味,但有时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理科生写文章时也可以走搞笑路线。搞笑虽然只是低俗的幽默,但是也可以缓解一下严肃古板的气氛。
文科生的作品的可读性就好得多。不过我常常读到一些看似不错的作品,总有太 ” 酸 ” 之嫌。 文科生本来就多一份多愁善感,再加上文采又好,所以很容易给人一种过于细腻的感觉。不要让人一看就断定这是文科女生写的, 那就太落俗套了。写小说几乎是文科生的专利,一般理科生就算写得一手好文章,编起故事来都有些力不从心。写小说要求的基本功更多一些,不仅讲究通顺,还要讲究很多其它因素,挺费事儿的。
艾米黄颜都算是文科出身,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 艾米写起东西来手很熟,绝对的高产,文风朴实,字里行间透着豪爽之气又不乏细腻,是我所欣赏的。黄颜写出的文章文采与逻辑浑然一体,不服不行。只是现在已看不大到黄颜的新作,多少有些遗憾。黄颜当初洋洋洒洒又是小说,又是杂文,是为博取艾米芳心的一招孔雀展屏。如今革命已告成功,艾米一篇后记要 quote 黄颜言论 N 次, 黄颜在艾米眼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如今的艾园是一个以文会友,文客聚集的地方。对文科生也好,理科生也好,艾园都是个好去处。那些能书会写的,用自己的文章来结交朋友,也吸引了不少爱文的人。不善文墨的,看文跟贴, 也是不亦乐乎。那些文情并茂的文章常常让我自惭形秽。 网络上的交流靠的是文字,是一个以文取人的世界。如果连话都说不连贯,自己都觉得很笨拙。这时才渐渐体会到了文字功夫的重要性。
当初读艾米码的《十年忽悠》,深深被里面的故事吸引,看得很仔细,而且反复地看。艾米和艾伦都是文科出身,博学多才,出口成章,所以看他俩故事的同时,顺带也对文学有了更深地了解,这些知识掺杂在他俩的爱情故事中,比想象中的文科理论知识可有趣生动得多。
记得当初有人问起说,为什么艾伦与 Jason 言辞差很多,我的结论是 Jason 是学理的,艾伦是学文的,怎么会一样?!:-) 后来又去研究黄颜的文章,看被聪颖如艾米的女孩子崇拜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看果然是才华横溢。那些杂文写得让我很是佩服。艾园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学作品,看完后也受益匪浅。久留艾园,读里面的好文章,看网友们的讨论,对文学的兴趣就这样一天天滋长起来,这时才发现我其实也是很爱好文学的。于是就为我当初那样地毫不犹豫地选择学理感到不可思议呢。对我来说,艾园是个唤醒我对文学的热情的地方。
谈到文学价值,我个人认为,写出来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只是价值的高低不同而已。在海外生活创业,别的不谈,经历感想感慨大概都是一箩筐。就像我们难以理解父辈人的经历,难以体会知青的心路,难以认同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一样,圈外人也在试图理解我们这圈人的生活。写出来就是一种交流。你们有天赋有才华的人更应该当仁不让才对。至于在何处写,或何时写,倒不是个问题,但不要放弃写。很高兴看到艾米还有艾园的朋友们都在努力着,期待你们更多的好作品!
(完)
胡乱感慨 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