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柔火飘零
原文地址:http://post.baidu.com/f?kz=41250208
零乱错落的小巷,七弯八拐的弄堂,摄像机从俯视角度拍下的镜头仿似将我又拉回了多年以前,多年以前那个唱着“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的上海。
要说《午夜阳光》,不能不先提《孽债》,这部当年风靡上海的王牌电视剧。题材选择的别具一格,角度切入的适度妥贴,如一把匕首插入观者的心脏,温柔且精准,赚得是一大票四十多岁上山下乡回城知青的眼泪,勾起的是对当年沉沉往事的无尽失落无尽缠绵的回忆。《孽债》所取得的社会效应可谓巨大,上海人至今仍将“侬有孽债伐?”作为一种开玩笑的常用语句。不得不佩服编导的独具慧眼,作为集地域性与平民化于一身的作品,《孽债》的经典地位至今无剧可以撼动。
10年前求索推出《孽债》,10年后海润出品《午夜阳光》。同样有着插队云南的故事痕迹,也同样有引发家庭伦理、情感、观念冲突的剧情,连人物的经历轨迹与发展时间变化都拍得恰到好处。想不将这两部片子连在一起看都相当困难(尤其是在上海),所以绝不排除《午夜阳光》的编导故意为之。然而《午夜阳光》并没有完全走《孽债》的路子,10年后社会环境与观者的心理状态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一尘不变绝对是自寻短路的捷径。很庆幸《午》剧只是戴了一顶《孽债》的帽子。庆幸之余,再往下看,却发现它居然还穿了条韩剧的裙子。
兄妹恋的剧情怕不是韩剧的专利,早在20多年前,随着那一首著名的“哇嗒西哇。。。。。”,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早已将兄妹恋演到了极致。兄妹不能相恋,如何解决?唯有一死了之。《血疑》中信子死得好有意境,让人叹惜不已。大和民族真的是一个相当有创意的民族,脑子里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东东。韩国人呢?韩国人是个相当有借鉴精神的民族,不断地“拿来”精神,包装上自己艳丽的“孕妇装”,亮丽登场。于是,众人眼中皆独有《冬季恋歌》《蓝色生死恋》。韩国人怕不如日本人来得聪明,不过韩国人的确相当用心。细腻到了极致,到了点点滴滴。你可以不对生搬的剧情感冒,但在那不停不休的嗦叨里,怕已经情不自禁地处于大脑麻痹,再配以演员传神入味的演出,简直就是一副磨也要磨出观者眼泪来的样子,一二滴的也成。
所以说无所谓什么老套的剧情、狗血的人物关系,只要是知而善用,用得其法,新瓶里装着旧酒,一样也可以被品出不同的味道来。《午》剧的编导应是深谙此道。
下面来谈一谈我看到的《午夜阳光》:
一、《午》剧的中心剧情——于夏之恋
《午夜阳光》的剧情,其实可以按上下两个部分来看。上部可用一个字来概括——“等”,夏清优的等。
一个妙龄少女,从17岁等到27岁,其间没有交过男友,手腕上一年四季地戴着那只男式腕表,与她那鲜艳亮丽的服饰形成着极大的反差。她牺牲这么大,为了什么?只为了等待,等待那个给了她承诺的人。身边的人都认为她是在作*自己,只有她自己依然坚守着。“我一直做一个梦,梦里的人看不清模样,只是我咬了他一口,他却不喊痛,反而对着我笑,那样的微笑简直可以把我溶化掉。”有着那样微笑的人终于被她等到了。然而,这10年间,于佑和在加拿大早已订婚。夏清优心里明白,嘴上不说,她依然是等。她甚至一度放弃等待了10年的感情,以促成于佑和同依雯的婚事。这样的放弃其实还是等,等于佑和最终给她一个选择。
其实这个表面娇弱,内心坚强的女孩对于感情一直是执着地固守,执着地令人找不到半点理由来怀疑这其中是否太过天真,是否太过单纯。她的情绪极具感染力,她爽快的挥手投足间,自信满满的快人快语中,处处洋溢着果敢与坚决。对于这段感情,她不仅要自己坚信,还要身边的人坚信。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她的坚持终于有了正果。
夏清优的等待其实是蛮童话的。10年?好多人怕是会对这一数字摇头叹息。有多少感情可以经得起10年的分离,音讯全无的断决?更何况还是不知事不成熟时许下的承诺。或许不会忘记,但总把它当作眼前耳后挥之即去,招之即来的青影;亦或会一生缠绕,但忆起时不过是眼边嘴角的一丝无奈且伤感微笑。一句“年轻时的事了!”,也就了了。因为太难做到,所以我们认为不可能,轻轻地摇着头的,不是埋怨当初的承诺有多傻有多呆,而是叹息这郎暇褂心敲炊嗟氖率俏颐俏蘖ν炝粑蘖?崾氐模?绕涫亲畛踝钫娴哪欠莞星椋?绞窍胪?牵??雌??恢倍阍谛睦铩?
编导在此剧的最初,就将一个“爱”字写得大大的,将“牺牲”当作节日里高悬于门楣上的喜字。“等待”的居然是“不变”,这样的一份感情谁不向往?谁又不渴望?不要对我说你流落红尘太久,心里失却了感动。
既已写到了,不得不将演员的表演提前到这里来品评一番。罗珊珊的表演还是比较到位的。抛去外形模样的不说,光说她所饰演的夏清优,拿捏表现的火侯还是掌握地不错的,较好地表现出了清优的果断、坚决、执着,而且就效果而言,她的演技还是令人信服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夏清优这个角色终此一剧,性格的跨度几乎没有,她是从一开始的执着一直固守到剧终的执着。这并不是说罗珊珊表演得不好,而是这个角色的定位就是这样的。而此剧后半部的一些重头戏,也有罗珊珊可以稍作发挥的桥段,可惜的是后半部于佑和的戏份超重,大家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于佑和的身上,罗珊珊此时就算再有超水平的发挥,怕也引不起更多的关注来了。私下以为,罗珊珊的心理戏还是比较欠功夫的。
《午夜阳光》的下半部也可用一个字来概括——“瞒”,于佑和的瞒。
此剧的后半部分简直就是于佑和的私人舞台。矛盾的焦点、真相的引线无一不从他的身上开始。如果说在前半部里他的形象还有些薄弱、他对清优等待了10年后回馈的那份感情还欠说得通的理由的话,那后半部戏绝对弥补了之前单薄的形象,对于那份感情,你要说得通的理由,随你抽取,随便哪一条理由都已足够了。
首先是他得知了自己与夏清优其实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妹,然而更令人吐血的是,他们之前已经在一起了,面对这样的真相,他心里的创伤怕已是深得可以了。但他想到的绝对是一个字“瞒”,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还“骗”。故意制造假想,让清优以为是自己对她变了心。满嘴的谎言,唯有这一句“其实我是真的很爱你!”,泄露无尽的心酸。这也是爱,无力地去爱。
/>
“骗”字之后是一个“躲”。尤其是在夏清优提出要做子鉴定的要求,而他却偏偏在这关键时候查出得了绝症。又见白血病!他躲得很干脆,直接就躲去了温哥华。为了不让他的妹妹为他担心费神,他居然不告诉夏清优他得了绝症急需骨髓移植。他的母亲心急如焚地赶来上海,欲寻女儿解决骨髓配对的事;还是他,不听医生的劝阻毅然中止了治疗,坐飞机象坐公共汽车一样地从温哥华赶回,表面上是要告诉母亲,他已得知夏清优不是他亲妹妹的事实,实际上还是不想让所爱的那个人得知他的病情。这样的关爱与呵护,怕又是一份人间少有的深情。
他自知不久于人世,带着清优外出游玩,或许是为了给所爱的人留一份美好的回忆,就算是最后仅有的一点爱的力量吧。临分手了,还说了一段令人痛彻心肺的话语:“我走了以后,你要好好保重自己,不要生病,不要老是跑去喝酒,一个人不要常吃泡面,这样对身体不好,听到没有?”“还有你的脾气要改一改,太倔了。有好的人选,不要错过,要把自己摆到货架上,不要放在仓库里发霉了。我会在温哥华等你好消息。”。这是临终遗言吧,不象是,因为说得太轻巧;这是分手告白吧,只有夏清优才会这样认为,因为她不知情,而观者知情。越发是这样,越发令人心痛到彻底,这样的深情,不是人间少有,怕是人间绝无的了。
爱一个人,怎么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爱了?占有、获取、亦或是祈求回报?或许这些都是,或许都不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于佑和,首先是一个对爱认真,对爱负责的好情人,之后人物命运所发生的戏剧性的变化,从各个角度与方面齐力推动了这个人物性格的多棱角发展。
一次次面对误解,一次次隐藏真相,只有一个目的,不要伤到那个他所爱着的女孩。他竭力去保卫去守护着她,用他仅剩的唯有的一点点爱的光亮,她是误会也好是曲解也罢,只要不让真相伤到她,只要能将这种伤害降到最低最低的程度,他受多少的委屈忍多少的苦痛,对他而言都是相当值得的。他对她实在太好,对自己却实在太狠。
最见不得他的眼眶红了一圈又一圈,泪却始终没有落下。埋在爱人的胸前痛哭一场对于他来说是极盼望却又有极近奢望。他跟她最后的告别,形同生离死别,此一去,不知他日何方,情却还在字字句句中滴着血泪,在转身离开时凝成僵直落莫的背影。
好在夏清优于最后还是知道了真相,知道了他们不是亲兄妹,知道了深爱着的人身患绝症。若是在于佑和撒手离世之后,她才明白前因后果,明白心上的那个人曾经为她付出过这么多,这么深,至死都还带着委屈与遗憾。如果真是这样,夏清忧怕是连跳河跳楼的心都会有,因为这样的一份爱,于她来说实在太过沉重,太过深刻;沉重到可以压住她的生命,深刻到抽骨换血都不可能忘记。
于佑和告诉我们,“隐忍”居然可以这么美丽!
下半部的戏,编导又给我们写了个更大的”爱”字!且将”牺牲”直悬到了天上,让我们直着脖子来仰望.泪可以不夺眶,心已成汪洋!
看钟汉良的戏,绝对要摒弃表象看本质.摒弃他长得英俊的脸来看他擅长表演的眼。心理挣扎是于佑和这个人物的重头戏。面无表情的决绝,或是夸张到极至的痛苦,在于佑和的脸上是找不到的。钟汉良的表演很平,给人一种很稳的感觉。我个人比较欣赏他后半段的演出,挣扎后的迷茫,痛苦后的决断,隐忍时的委屈,绝望时的无助,你都能从他的眼中清晰地读出。剧中于佑和没落几次眼泪,左右数来怕只有二次。但你看他的感情,没有那种脸部肌肉的抽动的样子,或是呲牙裂嘴故作痛苦的情状,只在那微一皱眉中掠过到底下的眼眸,那么深切的痛苦,那么落莫的无奈,噢,纠结了,心开始了疼痛。你绝对能很清晰地感应到他所要传达给的你的于佑和的感情与心理活动。私下里认为,尽管对于佑和这个角色,钟汉良是精准无误地表现出来了,心理戏的吃重给了他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有几个镜头的表演还是有待商榷,比如母亲对他说出他与清优实则是兄妹的事实时,于佑和应该会是蛮激动的,因为这样的消息对于他对于清优来说是晴天霹雳,他为什么仅仅只坐在沙发上斜着眼责怪着母亲,尽管是流了那么多的泪,但为什么还是坐得那么四平八稳?要是换了我,老早就跳起来满屋子乱窜了。
/>
二、两个关键人物——依雯与夏珊珊
这两个人物不能不提,她们在于夏之恋中扮演了不可缺失的角色。
依雯的性格特征,只要借用她的几句台词就可以看出来了。
第一句:“你找到她了吗?”背景:于佑和提出退婚。依雯听后默不作声,说完了这句,转身离去。
第二句:“哪天你觉得累了,记得回头,身后还有我。”背景:于佑和与依雯已解除婚约,于佑和正苦恼于夏清优提出分手的要求。
第三句:“我只陪着你守着你照顾你,你不说我也不问。”背景:依雯在无意中得知了于佑和的病情。
第四句:是一段对话,大致如下:
依雯:“我已辞了工作。现在照顾好你是最紧要的,工作日后可以再找。”于佑和:“你对我这么好,我却什么都不能回报。我欠你的太多。”依雯:“我就是要你欠着我,你下辈子一定要还,下辈子你只能属于我一个人。”
不强迫不怒吼,只等待只守候,看似消极于爱,实则是最最懂爱与惜爱的。
同样面对自己深爱的人,而对方却不爱自己,夏珊珊的态度要激烈得多。当然在男未婚女未嫁的情况下,追求自己的所爱,甚至于用些小手段,也不失为过。各人有各人对爱的态度。但是,在得知自己是于佑和的妹妹之后,且得知他身患疾病,她为什么迟迟不肯做骨髓配对?她不是口口声声说是如何如何爱他的吗?尽管最后他们兄妹俩的骨骼成功移植,但于佑和已因此因此而担搁了太久的治疗时间,于佑和最后的死,应该是死在了这个据说是最爱他的女人手里。因为深爱,所以不能接受是亲生兄妹的事实?这个理由未免牵强。在得知于佑和的病情后,她居然还有这份闲心安稳地坐在校园的长椅上安静地读书?于佑和的结局,使我一直都无法原谅与体谅她。她爱自己永远多过爱他人,这一类的人我永远无法欣赏。
从演员角度来讲,夏珊珊的饰演者周月比依雯的饰演者潘丽演得精彩得多,这里面固然有角色出彩的程度影响,但演员自身的气质与演技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外形体貌上来看,于佑和与夏珊珊的确相得益彰,有兄妹象,更有恋人象。而依雯,怎么看怎么不象是一个富家千金,举手投足间都不显大气。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依雯这个角色的喜爱。
依雯与夏珊珊这两个人物同样爱着一个人,而两人对爱情的观点与态度折射了两个极端。这应当是编导的又一次故意为之。为这样的相形对比击节叫好。/>
三、《午》剧中的副线情节——夏舒之恋
夏继栋是夏清优的堂哥,夏珊珊的亲哥,当然到了最后也成为了于佑和的新弟弟(但光看长相,怎么看怎么感觉他应当是于佑和的哥哥,而且是长了好多岁的大哥。但这是全剧最让人不爽的一个角色。你说他窝囊,他好象也蛮MAN的,你说他MAN,他却实实在在不象是一个男人。因为在年幼时就已知道自己的爸爸与叔叔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所以对堂妹夏清优的感情老早就已超越了一般的兄妹情。那爱就爱了嘛,偏偏又要招惹上清优的好友舒慧,美其名曰舒慧与清优个性相近。想骗谁?每一次见到舒慧,总要问上一句“清优呢?”如果我是舒慧,不被烦死也活活被气死了。大婚之日,新郎居然可以为了清优与于佑和之间的矛盾冲突而逃婚,直追清优而去。难怪于佑和会拂袖而去,舒慧会当场晕倒。这还能骗得了谁?舒慧日后的那次出轨,原因多多,夏继栋是难辞其咎。
柯蓝的舒慧让人有一种清爽的感觉。她比夏清优单纯,比夏直爽,对爱充满了包容与幻想,再加上柯蓝极富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的语言表达,令这个角色增添了太多的人气。柯蓝长得不漂亮,演技却属一流。
四、老戏骨的压台
将几位老戏骨安排到这么后面来讲,实在是有些对不住。数一数这部剧里中老年人物的扮演者,惊讶得不得了,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老资格表演艺术家?王诗槐、赵静、杨青、王华英。
王诗槐的大名不用我再过多地提了。在剧中,他把一个老实、忠厚、有涵养、懂隐忍的好丈夫好父亲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赵静是个美人,身材的发福也绝掩盖不了她的风采,气质摆在了那里!这样的一位母亲生了于佑和这样的一个儿子,从视觉到心理上都让人信服到五体投地。
杨青擅长饰演泼辣凶悍的角角,果不其然,这次又以一市井俚妇的形象出现。联系起前几部反映上海的电视剧,剧中多多少少有这类的妇女形象,编导们不会真以为这就是典型的上海中老年妇女的形象吧?如是真这样认为,我默!
王华英在此剧中的纯一过场人物,他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孽债》,还是《潘汉年》!
这几们老戏骨艺术家,因为剧情侧重的问题,戏份都不算是很重,所以给几位发挥的空间都不算太大(王诗魁与杨青戏份还是有些吃重的)。但由于他们几位的加盟演出,为《午》剧压台,着实为此剧的可看性增添了不少法码。
五、关于《午》剧中比较想不通的问题
每一部剧中都会有想不通的地方,《午》剧也不例外。我粗粗总结了一下:
1、夏家以前是资本家出身,有洋房也很自然,文革时不是都收归公有了吗?什么时候发回的房产啊?一发回就是整幢的楼?杨青饰演的伯母天天在叫着穷啊穷啊,这房子倒 是上上下下,一间又一间的。舒慧家没什么交待,但从居住条件来看,不是一点点的优越,纯一私家别墅。这会不会给人一种观感,上海人的居住环境差不多都是这样子的呢?编导你要弄个落魄贵族还神记你就明着说嘛,不要动不动就搞那么大的阵仗,让我等平头百姓好不落莫啊!我想起了我小学的时候,与一同学走在瑞金一路,她一扬手,指着一整条街说,解放前,这整条街都是我爷爷的。我顿时矮去了何止一个头!当然,我还得联系下她,问问她有没有政策,她家可以将整条街全部作为私有家产收回。
2、上海看来离那个三十年代的繁荣期实在太久远了,口口声声在说着“老克勒”的故事,却是真真实实见不到多少的“老克勒”了。剧中四十岁以上的的演员,几乎都是从枪弹炮火、运动革命中滚爬过来的,老一代上海人的老资气质他们没怎么见到过,新一代上海人的小资情调他们不屑去一视。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住着豪华别墅,穿着光鲜服饰,顶着董事夫人头衔的一众平民百姓。有些气质是天生的,但绝大多过的气质是后天环境造就的,这不是演员演技可以弥补与代替的。
3、剧中的服饰是一处较大的败笔。拍摄期为大热天,自然不能穿得过多。但此剧拍摄的人物多是董事、经理、医生、导演、空姐、金领等等,而服饰却处处尽显小家子气,丝毫没有起到人要衣装的作用。剧中的服饰没有质感,穿在演员身上更何谈骨感。最明显的要数夏清优与于美清这两个角色的服饰,夏清优身材娇小,服饰处理地娇俏些理所应当。但角色的年龄已经27岁了啊,还整天穿着吊带裙,露膀装来尽显可爱?于美清是董事夫人,可她的穿着没有一点点的贵气,生日宴会上居然还穿了件绿色的马桶装出场,让人吐血不已。好在赵静的个人气质甚优,大大地弥补了服饰的缺陷。这令我不由地想起了《流金岁月》中那位高贵端庄的***(我记不起她的名字),她简直就是此剧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赵静的长相与身材基本与她相近,但穿着不同,出来的效果就差得太多了。
4、明明是一段相当优美缠绵的恋爱,在消除误会,真相坦然的那一刻,居然有那么一段令人掩面不已的场面。于佑和坐飞机离沪,夏清优上飞机追寻,利用她是空姐的特殊身份,换上了一套空姐制服,然后飞机上的播音器中传出优美的声音,“祝福一对等待了10年的恋人重归于好”,然后于佑和就看见了夏清优以空姐的姿态向他踱来,夏清优迈着空姐的脚步,两人拥抱,一飞机的人为之鼓掌。然后我就倒下了。要煽情也来点高层次的,来点优美与想象的。难道就仅仅是为了应夏清优的那一句,“我当空姐,就是期待有一天能在空中与他相遇。”?那你们相遇也就相遇吧,也不用让全飞机的人都为你的重归于好而热烈鼓掌吧,这飞机上谁认识谁啊?一段这么优美的感情,最终还是要在华丽盛大的背景下成就正果,安静一点甜谧一点不行吗?还是这样的场景处理地好,飞机上,于佑和睡着了,夏清优将他的头揽到她的肩上。没有一句对白,但编导与演员想说的,观者自然明白。
5、还有就是相当相当令人费解的一个问题。夏清优在得知自己与于佑和是亲兄妹时,就已经证实自己怀孕了。一般妇女通常都会在1个半月到2个月时发觉自己身体里的变化。就算是2个月吧。那之后她又得知了于佑和的病情,又得知了其实两人不是兄妹,经历了寻找与于佑和有相同的骨髓配对,又千里迢迢地跑去法国哀求夏珊珊。最终于佑和手术成功,恢复健康。两人快乐地步入教堂。这那多的经历,需要多少个月才可以完成?最起码也要三个月至五个月左右的时间吧,那这样算来,她的孕期在她步入教堂时应该已有七个月,至少也应该有五个月了吧。但夏小姐身着礼服,喜笑盈盈的时候,她的身材依然如旧!
/>
六、主题歌与片尾曲
主题歌《爱到永远》、片尾曲《爱还在》。两首歌均琅琅上口且旋律优美,十分适宜传唱。尤其是片尾曲,曲调十分地动听婉转,歌词也填得很美。歌曲的成功无疑为此剧加分不少。
片头曲《爱到永远》
词:张晓光 曲:杜咏 演唱:谢雨欣
看那绵绵流长的泪水,一天又一天地洒落,誓言已化成泡沫,真诚被谎言淹没。
望着那流水般的花蕊,一年又一年地飘落,容颜已消然退却,痴心被多情淡漠。
*我的爱需要等待,我的情十年不变,当你觉得疲惫的时候,我会在身后陪伴你到永远。*
*重复
片尾曲《爱还在》
词:胡衡 曲:罗俊霖 演唱:罗珊珊 华少翌
看潮起潮落,时光轮回,爱情来去匆匆,事与愿违。
受伤的心,摇摇欲坠一碰就破碎,我以为,心如止水。
唱着情歌,眼泪为你无声地坠,一段路,坎坷无数。
幸好一同回顾,爱情黑白记事簿,不后悔,殊途同归。
*爱还在,感谢缘份冥冥安排;
爱还在,为你拂去时间的尘埃;
爱还在,真的需要你温暖胸怀;
爱还在,拥抱了就永远不分开。*
*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