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人在枪响后的反应



这是目前为止最全面的综合报道.作者投入了很多时间来调查完成此文.

作者:施英

4月16日,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校园枪杀惨案,33人死亡。案件发生后,全世界媒体都把惨案作为头条新闻予以报道,中国也不例外。不仅如此,最初的报道还没有确定枪手的身份,有报道怀疑是中国裔学生,甚至更进一步说可能凶手可能来自上海。此时此刻,中国网民和读者都屏住呼吸,紧张地等待消息被证实。然而,消息最后证实凶手是韩国裔学生,中国人松了一口气。

与震惊世界的维吉尼亚校园枪击案同一天(不计时差),中国河南省宝丰县周庄镇王庄煤矿发生爆炸,33人被困井下,凶多吉少;迟后两天,辽宁铁岭清河特钢厂发生钢水烫死32名工人的惨案。同样是人命,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相比,中国媒体与美国媒体相比,截然不同。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人的性命怎么这么不值钱呢?正如评论员连岳先生文中所感叹:“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死亡33人的枪击案件,是美国历史上最惨烈冷血的屠杀。这事当然攻占了我们所有纸媒与电子媒体的头条,而同一天,河南平顶山煤矿爆炸让33人生死未卜,在媒体上的位置就次要得多了。似乎是为了给媒体出难题,4月18日在辽宁铁岭清河特钢厂,从而天降的钢水烫死了32名工人,更是让人听了头皮发麻,但是它在媒体上停留的时间肯定不如美国的枪击案长。”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民众与过去相比,已经成熟和理性很多。通过美国校园枪击惨案,尤其是对比同时发生的河南矿难惨案及辽宁钢水包脱落烫死人惨案,人们在思考人性,在思考社会制度,在思考道德伦理。理性的声音、正义的声音,淹没了极端民族主义,暴露了中国政治制度丑陋。不得不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公民社会和自由启蒙的教育机会,这也许是意义所在。

本周聚焦将四个角度切入这起震惊世界的悲剧:1,如果中国人是枪击案凶手及其联想;2,一样的32条生命,中国人性命为什么这么贱?3,关于枪击案美中对比新闻;4,枪击案与人性思考及对社会问题的讨论。

●如果中国人是枪击案凶手及其联想

▲《中国青年报》报道说:4月17日,从北京时间上午9时许,一直到晚上10时左右,整整13个小时,中国许多民众都在为一条不实报道备感震惊。该报道说,发生于美国东岸时间4月16日上午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是中国留学生制造的。

报道让许多中国民众不由得内心一阵紧缩:如此血腥的屠杀事件,竟然是中国留学生干的!整整一天,人们都在谈论:中美关系会不会因此恶化?出国签证是否会变得更困难?美国是否会发生新一轮排华风潮?

北京时间晚10时许,确认真凶为韩裔后,大家才发现原来是虚惊一场,但也由此引发了群情激愤,究竟是谁在炮制假新闻,媒体报道怎会在这样大的事件上失真?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即使凶手是中国人美国也不会产生排华》。阮次山说,已经证实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枪击案凶手是23岁韩国学生,针对此前《芝加哥太阳报》报道说是中国留学生所为的说法也不攻自破。

他认为,之前报道说凶手是中国人,还说身高,以及此人是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生,这应该是《芝加哥太阳报》得到的不实的独家消息;这个消息美国的媒体没有跟进,没有炒作这个事情,华文媒体跟进的比较多,不过,消息并没有得到进一步证实;这反映了媒体对消息的确认是不成熟的。

现在凶手是韩国人,已经证实了。即使是中国人,美国社会也不会产生排华情绪,美国社会是一个成熟的社会,社会形态相当开放,美国人会把事件当作一个孤立的事件;这个事件过去之后,就不会再产生深远的影响了,也会产生对校园安全的担忧,不过是局部的。

▲《解放日报》发表柏墉文章:《校园枪击案凶手的国籍并不重要》。文章写道,凶手最终被确认为韩国留学生的消息引发国内一些网友的愤怒,因为,此前有关该案凶手的身份有许多传言,大部分美国媒体的说法称是一亚裔留学生,而也有一家美国媒体称是中国留学生。所以有网友质疑,这家美国媒体是不是有意在妖魔化中国、甚至渲染中国威胁论云云。但是笔者以为,纠缠于相关问题是没有必要的,毕竟那只是一家媒体,它并非美国全部的声音。同时,除非警方确定校园枪击案凶手身份的需要,他的国籍显然不是多么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这种暴力犯罪令所有善良的人们心灵上留下阴影。

首先,无论凶手是亚裔留学生,还是美国本土人士,美国的校园安全问题的确非常值得反省。而且某种意义上说那早已不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的问题。因为在美国的校园里有着大量的从世界各地到那里去求学的学子,而失去理性的暴力犯罪者是不会区别于他面对的对象是否是美国人的。

其次,我们恐怕也不能因为凶手最后被确定为是一韩国留学生,而且伤亡者中无一中国留学生,就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仿佛所有的事都与我们无关了。甚至于像有些人居然借这一事件对美国外交上的某些政策大肆攻击,暴露出十足的幸灾乐祸心态,就更不应该了。的确,不仅仅枪杀案的凶手不是我国的留学生,枪击案的受害者中也没有我国的留学生。但是,你不可能保证如果美国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时受害者中就没有我国的留学生。何况,即使受害者都不是我国留学生,他们难道不是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他们的不幸遭遇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深深地悲伤吗?

同时,在我们自己的身边,也并非就没有类似的悲剧,比如马加爵案就是再典型不过的一例。所以,虽然此次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凶手并非我国留学生,我们却也不可忽视我国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项调查便显示,大学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6.51%,而对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表明,每年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那么也就是说,在我们的青年学子们来说,心理问题也已经成为明显影响他们中的一部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大学来说,目前从事心理教育和干预的师资不足;在社会来说,心理健康治疗就更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所以,面对美国校园枪杀案,我们需要关怀,更应该自省。

▲一位网民在论坛发表文章《“美国枪击案凶手不是中国人”的尴尬》。文章说,现在看来,凶手的国籍已经确定是韩国人,并不是最早猜测的中国留学生,但我想,即便不是中国人所为,我们也应该反思。以防止此类事的再次发生。因为这不是哪个人或哪个国家的悲剧,是我们人类的不幸。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不可能置身度外。

当我最早看到美国校园枪杀33名师生的惊人消息时、当我看到亚裔两字后,本能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会不会是中国人呀?如果是中国人,我认为应该向美国人民道歉,即便不是中国人,想想当年美国发生“911”事件时个别人的个别行为,想想中国校园也曾发生过的类似事件,我们也该反思。当然,我们也对美国校园枪击案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向死难者家属致以慰问。

我多么希望发生这样不幸事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可以自信地说:这个亚裔人一定不是我们中国人。但客观地说,我在最早时间没有这样的自信。原因有以下几点:

当年“911”事件后,个别中国人在那幸灾乐祸、拍手叫好,甚至于燃放鞭炮。这都是缺少人性的表现。那些死难者都是平民,里边也有我们中国人,凡是有正义感的人、只要是有良知的人,都会为此而感到愤怒和悲哀,我不知道这些人的反应从何而来。仇恨从何而来?我之所以要说这件事,这与我们很多人在一个特别的土壤中长期熏陶不无关系。

这次在美国发生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校园枪杀事件,不是我们中国人,但我一直为我们中国人担忧。我们很多人非常想出名,一直想不论什么事都要拿世界第一吗?为了出名和拿第一,贱到不能再贱的地步了。这样心态的人做这样的事也并不是不可理解。

现在全中国有三千万左右的抑郁症患者,说白了也就是轻度精神病人。每年出国留学那么多的人,难免有几个带病出国的患者。这位枪杀者感情极端脆弱,很不理智,仅仅因为怀疑女朋友与他人与会就大杀开戒,有33人在这起枪击事件中丧生,15人受伤。

我以为,不论这件事是不是我们中国人所为,作为我们都应该反思。我们面对亚裔作案者,不敢理直气壮地说:他绝不会是中国人本身,就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就是怨天尤人。出了问题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归咎于他人和社会。第二就是浮躁,急于争个第一、表现自己,稍不如意“犯病”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第三就是缺少责任心和爱心,你不想活就去自杀好了,何必牵扯那33条无辜的生命。

据说该枪击时间前后持续了两个小时,在这两小时之间,你的手就不发软?看到那些无辜的人倒在血泊中你的心就不发抖?这是人性的缺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这件事上进行反思,作家长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我们的媒体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应该作重新思考。只有这样的反思,我们才能杜绝此类事件在我们中国人身上再次发生,也只有这样再遇上此类事后,我们可以理直气壮、斩钉截铁地说:这样的事绝不是我们中国人所为。

假如这件事是中国学生所为,我们的道歉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我想让美国人知道,中国还有有良知的人、有知道是非的人、有为此而深感内疚、不安和惭愧的人。当然我们也不希望这件事是中国学生所为。但不论是谁所为,我们都是必须谴责的。

▲专栏作家黎明发表文章:《美国枪击案:凶手与民族、国家无关》。文章写道,此信息开始传播阶段,美国警方对凶手的身份一时难以认定。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报道,据估计凶手为24岁的中国学生。对这个独家消息,美国其他媒体没有跟进。CNN和《纽约时报》报道,有关当局正在对凶手展开调查,尚未确认凶手身份。倒是华文媒体对不实消息跟进得比较积极,包括大陆的"主流"中新网,也跟了那个美国小报的风。这就导致了许多国人推测此事是本国人干的,网上言论展现的心境各有不同,有人担忧、痛心,有人批判美国社会制度,还有人直接为暴行喝彩。

大陆的纸媒评论人在等待澄清凶手身份的消息。毕竟,凶手出自哪个族群、具有哪国国籍,对中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这无疑决定着评论文章的角度和内容。

确切的消息终于传来:是个居美韩国人干的。曾经担忧的许多人松了口气,曾经批判美社会的人底气更足,部分口水分流到“高丽棒子”身上。

有必要提醒:美国大学校园的枪击惨案,不是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干的;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个人犯罪,都不是罪犯所属的那个社会、国家、民族的群体行为;任何罪犯的行为、心态,都不能说明一个国家、民族的其他人也具备罪犯的犯罪个性。谁的罪就是谁的罪。法律上的认定是这样,道义上的认定也是这样,并且非这样不可。不管发生恶到什么程度的个人刑事犯罪,都不能据此对一个群体进行有罪、有恶推定。

在这方面,美国社会表现得比较好。美国主流社会把个人责任与群体特征分得比较清楚,对可能发生、流露的种族歧视与群体偏见小心翼翼。有些人担心美国社会将由于外国人士犯罪行为而引发排华、排外浪潮,这没有根据。经历“9?11”那样的特大恶性事件,美国社会都没有发生针对伊斯兰人群的示威、砸庙现象,连“9?11”都没有使美国的移民法律条款有所变更,可以说美国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以往美国发生过许多枪击案,但他们从来没把刑事案件与种族优劣问题联系起来。1991年,中国大陆留学生卢刚博士,自杀前枪杀了三位对美国、对一个科研领域非常重要的美国科学家,还有一位大学副校长。此案的受害人亲属却捐款发起了“外国留学生心理问题基金”,在追悼日给卢刚亲属的信竟然写道“此时比我们更悲痛的是你们”,在为亲人祈祷的同时,也为凶手祈祷。这些,都是成熟、文明的表现。

中国人对来自外部的歧视很敏感。这次枪击大案在凶手身份不明时,许多中国人担心会有损国家、民族形象。其实这既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也是推己及人,担心他国和有些国人一样搞“省籍歧视”、“等级歧视”。管好自己,自行负责,不必总是担心他人的恶行将损害自己的形象和利益,才具备法制社会成员的心理素质,才是真正的成熟和自信。

建议今后遇到这类事件考虑这个道理:刑事罪涉案者不是任何国家或民族,罪责“普及全民”是一种思想和政治错误;进行道德谴责,也不该冲着无辜的群体恶搞,否则,无论喊得多么高尚,也是不道德的。

▲据新民网报道,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国留学生会干事何晓明(音)表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国留学生将发邮件给《芝加哥太阳时报》,抗议不实报道给整个美国的华人社区形象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大西洋月刊》的网站则刊载了驻上海的专栏作家JamesFallows的报道,该报道以“一个美国女人吓坏中国”为题,批评了M ichael Sneed的不实报道。他在文中写道,仅仅一个美国记者的不实报道,通过福克斯新闻网及其他的一些更小的新闻机构发布,就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令人震惊的是,没有任何消息来源可以证实她的报道。

他认为,中国媒体确信这是真的,是因为他们在想,一个美国记者怎么敢独自迅速地向公众发出可能引起国际纠纷的报道?

James Fallows表示,Michael Sneed的报道中每一个有关中国留学生是枪手的细节都是错误的,而且在新闻操作的基本程序上也错误百出。他说他很遗憾地看到Sneed并没有因此而道歉,“如果她再敢发言的话,一定会引来骂声一片。”

James Fallows随后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电子邮件采访时表示,他以前并不认识Michael Sneed,事实上,Sneed是一家不知名的美国国内报纸的专栏作家,很少写国内和国际报道,相反,她主要写芝加哥当地的一些拉拉杂杂的琐事,这也许正是她犯错的原因,因为她对国际报道没有任何经验,她不懂得没有任何证据就说枪手来自中国所引发的后果,“没有任何借口,我只能说她太没脑筋了。”

James Fallows表示,他不认为Sneed是有意针对中国,“我不相信她对中国人民、中国留学生有敌意,但她的报道确实没脑筋并且错误百出”。他表示,美国的一些大媒体比如CNN就比较尊重事实,从事发当天到新闻发布会之前,一直坚持“亚裔”的说法。

▲李大玖从美国发给南方周末文章:《美国校园血案给亚洲人带来尴尬》,文章谈到“中国留学生:从紧张到松了一口气”,他写道,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击血案被媒体报道后,迅即成为中国在美留学生、华裔人群关心的热门话题。除了表达震惊、悲痛,很多讨论都在谈同一个话题:嫌犯是不是华人。《芝加哥太阳报》根据匿名消息来源报道称:警方怀疑凶手是一名中国学生。警方与中国官方联系,调查一名24岁的中国学生,该学生去年8月7日乘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班机从上海飞抵旧金山。

接着,就有人担心,此事影响华人形象。“很显然,如果是中国人,这血案会给中国人带来尴尬。”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学校的许多中国留学生都非常担心,如果凶手真是华人,可能会引发美国同学的仇华心理,类似于‘9.11’之后仇视阿拉伯裔的情绪一样。”

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关于出国留学的一些网络论坛上,同样出现了震惊和悲痛,但顺着嫌犯是否为华人的讨论延伸下去,则是另一个话题:如果真是华人行凶,可能影响中国人赴美的签证申请。

准备赴美留学的罗小姐也是参加讨论的众人之一,她告诉记者:“最早是留学的QQ群里的人发布枪案的消息,大家难过之后,就开始担心签证的事情。”“申请留学的这个人群比较好的一点是不会盲信,所以很多人上美国的门户网站去查。”

“(17日)下午,有消息说,美国驻沈阳领馆只给一对老夫妇发了签证,其他全部被拒。于是乎所有人又开始郁闷。”

案件发生后,中国官方的反应积极而谨慎。中国驻美大使馆官员在第一时间与弗吉尼亚理工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薛宏取得了联系,并派员前往该校,询问相关情况。在17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并未直接回答关于嫌犯国籍的问题。这也一度引起外界关于嫌犯可能是中国国籍的猜测。

4月17日晚,看到确证嫌犯为韩国人之后,罗小姐和其他申请赴美的“同伴”们一起,感觉“松了一口气”。此时,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小王和很多来自中国的同学也是“松了一口气”。

4月17日,许多中国媒体也带着这样的猜测和担忧忙碌起来,四处查找凶手身份、籍贯。而各种各样关于所谓嫌犯姓名的“消息”流传甚广。直到夜里9点多,美国主流媒体发布嫌犯身份后,许多媒体的关注又陡然降低。

▲星岛环球网文章:《从校园枪击案看中国对外部歧视的敏感程度》。文章写道,美国校园一起恐怖枪击案,震惊了全美以致世界。这场原本应该和中国没有太大关系的悲剧,因为一个信息的误传,竟导致中国社会的群体性紧张。16日枪击案当日,从媒体一度传出凶手疑为中国留学生,到当晚证实是韩国学生的过程里,中国民众的心情也从忐忑不安过渡到松一口气。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称,当天在凶犯身份尚未明确前,一些即时更新的网络媒体上,已出现检讨中国留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中国教育失败的种种评论。知识精英很快开始了自我反省和审查,而另一些人则担忧,这种疯狂的杀人事件将激发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歧视,影响脆弱的中美关系,损害中国形象,对中国和平崛起产生消极影响。

中国人对外界观感以及外部歧视的敏感程度,在这场误会里充分表露。仿佛尚未被定罪前就先“自我认错”,反映了中国知识精英对国人精神素质的惶惶不安,或许也是知识精英长期反思中国近代史所形成的忏悔意识的流露。

吊诡的是,与在这些人的沉重相伴随的,是另一种幸灾乐祸的声音。一些民族情感极端化的网民判定,当然是美国人先欺负中国人,中国留学生才会进行反扑。更有人以民族主义为绝对的光荣与正义,称赞这凶手杀得好,认为一个中国人能在美国杀了这么多人,真是英雄。

在误会渐清,中国评论人纷纷沉下心来,透视过去几天里中国人的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南方都市报》一篇评论指出,上述两种思路的截然相反,体现中国人对自己和美国的两种极端态度——要么是恨美国人,要么是歧视自己。

评论还概括出中国人在枪击事件后的另一个关注点:即所谓美国的自由,到底是真是假,自由真有那么好么?例如说,假如限制民众拥枪,至少凶手不能一次杀害三十多个无辜者。

事实上,当凶手被证实是韩国人的时候,中国社会对枪击案的反应还多了一种——掉转枪头,批评他人。

当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领导人都表达对美国的同情慰问,向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的时候,《人民日报》海外版有一篇异调的文章暗示,本次血腥校园枪击案,原因来自于美国从独立战争到西部扩张以来所形成的崇尚武力文化。该文提出“淮橘北枳”的联想,并提问:如果该韩国学生不是在美国而是在其出生国,还会发生如此规模的人间悲剧么?——这是否是在说明美国文化的恶因催生了韩国学生的犯罪心理?

在人类的历史上,残酷杀戮和嗜血的行径,曾经出现在很多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内,并不只一个两个。《南都》社论写道:“建议今后遇到这类事件考虑这个道理:刑事罪涉案者不是任何国家或民族,罪责”普及全民“是一种思想和政治错误;进行道德谴责,也不该冲着无辜的群体恶搞,否则,无论喊得多么高尚,也是不道德的。”

为什么总要把个人行为视为群体行为?不论是害怕受歧视,或是从某一个案引申出另一国文化的怀疑,都来自于有问题的思维模式。在世界某个地方,一名疯狂的年轻人某日举枪打死几十个无辜者,那不是哪国人或哪个民族的罪孽,应该是全人类的悲剧。

●一样的32条生命,中国人性命为什么这么贱?

▲独立中文笔会会员李剑虹发表文章:《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哀思》。文章作者就美国校园枪击惨案32名师生死亡与辽宁特钢钢包脱落事故造成32名工人死亡作了比较,作者写道,同样的无辜生命,同样的令人揪心!然而两起事件发生之后,两国媒体各自对事件的报道方式、各界相同或不同的反应,却更加令人唏嘘叹惋!生命在不经意间,似有了不同的轻重分量。

弗州大学枪击惨案发生之后,顿时成为美国各大新闻媒体追踪的焦点。州长凯恩正在日本访问,得知消息后立即中断访问回国。白宫发言人佩里诺当天午间表示,布什总统对枪击事件“深感震惊”,并对受害者和家属以及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师生表示慰问。警方已对事件展开全面调查。事发第二天,学生、教职员工、社区人士等聚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为在枪击案中遇难的33人举行大型追思悼念仪式,布什夫妇参加了校园追思会。布什总统命令全国下半旗志哀。

而4月18日发生在中国的铁岭特钢事故,我是第二天清早在网上得知的。当天晚上,我特意全程收看了央视一套7点档的新闻联播,当天的主要新闻有:

胡锦涛勉励广大话剧艺术工作者:积极反映人民心声,热情讴歌时代精神;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11.1%;

贾庆林会见突尼斯总统本。阿里;

贾庆林抵达阿克拉开始对加纳进行访问;

吴官正会见西班牙参议长;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坚决抵制黄色诱惑,构筑网上精神家园……

未有任何与铁岭特钢重大事故有关的消息。当天新闻联播接近尾声时,倒是出现一条与弗州枪击事件相关的新闻:美枪击案凶手作案间隙曾向媒体寄过包裹。

我心有不甘,上网迅速打开CCTV站点,查询前一天4月18日铁岭特钢事故发生当天的新闻,头条赫然在目:

胡锦涛就美国大学校园枪击事件向布什致慰问电。

紧接着的几条消息是:

胡锦涛会见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

中宣部、教育部、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开展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贾庆林会见突尼斯总理;

曾庆红分别会见德国国防部长和乍得对外关系部长;

吴官正会见西班牙第一副首相;

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今天实施,中国进入高速铁路时代;

第六次大提速首日,各地采取措施确保铁路安全畅通……

从头到尾,对铁岭特钢事故同样未着一字,彷佛这桩造成32人惨死的惨祸当天不曾在中国发生过。

在18日的新闻里,除胡锦涛主席致布什总统的慰问电以外,另有一条“美校园枪击案嫌疑人被证实为韩国学生”的消息。

再往前4月17日,因时差即美国校园枪击案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新闻联播里,有3条与弗州案相关的消息:

李肇星就美国大学校园枪击事件向美国国务卿赖斯致慰问电;

美国校园枪击事件造成33人死亡;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答记者问。

我为美国校园内30余花季的青年和一位舍己救人的老教授的生命消失而悲伤!我更为32位同胞悲惨的离世而愤懑!同是30余鲜活的生命,为什么中国的报纸可以用整版报道美国校园枪击案,央视新闻联播连续3天有消息追踪,中国外交部表示震惊,外交部长和胡锦涛主席分别发出唁电表示哀悼和慰问,而自己同胞的死难,竟在新闻联播中只字未提?我们的国家领导,依旧该看戏的看戏,该接见外宾的接见外宾,可曾有谁为那些无名的死难同胞落泪伤悲?国内传媒的一点零星报道,照例是哪级领导作了重要批示,哪位高官亲临现场善后处理等等,死难者的惨状和家属的悲伤则少有提及,一场创巨痛深的惨祸,就这样被冷冰冰地包裹起来消解于无形。

▲南方都市报发表专栏作家连岳的文章:《成为廉价品的死亡》。文章也对比了相同生命却不同报道的问题,文章写道,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死亡33人的枪击案件,是美国历史上最惨烈冷血的屠杀。这事当然攻占了我们所有纸媒与电子媒体的头条,而同一天,河南平顶山煤矿爆炸让33人生死未卜,在媒体上的位置就次要得多了。似乎是为了给媒体出难题,4月18日在辽宁铁岭清河特钢厂,从而天降的钢水烫死了32名工人,更是让人听了头皮发麻,但是它在媒体上停留的时间肯定不如美国的枪击案长。

似乎因此可以骂一骂我们的媒体了,美国人的命就是镶金包银,自己人的命就不值钱?我当然不想为中国的媒体辩护,它们有的天阉,有的自阉,毫无雄风,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也已经没有什么信誉可以失去。但是客观地说,这次责怪它们倒是真的骂错了。来个残酷一点的假设,美国的大学校园,从今天开始,每周发生一起枪击案,每次都死它几十人,规模与频率只要与我们的矿难相仿,我想,半年一年以后,我们的媒体也会将它们处理成小新闻的。

在以往,矿难新闻原本封锁得紧,媒体要搞点消息很难,登出来后往往都会成为议论的焦点,巅峰期的《南方周末》,许多头版新闻就是此类事件。后来矿难新闻不能隐瞒了,我们才发现,我们烧的是血煤,动辄有上百人死去,官员们不停地在现场宣誓、流泪,以为有用,其实没有用;媒体的头版也经常出现矿工们无助的眼神盯着读者;到了现在,人照样死,新闻价值却越来越小。可能各地的官员们会惊喜地发现,放开报道矿难以后,更不会成为媒体的焦点了,让悲惨的事情泛滥,人们的心就会逐渐凉掉,他们将对媒体说:拜托,说点开心的事情来听听吧。

我隐约记得,每当有人提及保障打工者权益,不要轻易剥夺公民财产权(比如不得野蛮拆迁、征地),甚至要有实质意义的工会——总之,建议要把人当人看的时候,就有经济学家,或者官员,出来明示与暗示:表示这样会降低我们的竞争力。好像只要资本肯来,我们就得提供环境给它污染(像厦门的PX项目),提供工人给它盘剥。整个系统运转的核心就是压低人的价值,在这种背景之下死去,怎么有可能像美国的受害者一样值钱呢?别说媒体乏力,就算媒体有力量把人变值钱了,可能反而会显得不懂事。

对于简单思维来说,主张人的权利,维护自己价值,那就是无理取闹,这样的人可以理直气壮对农民说:你不是吃饱了嘛,怎么可以抱怨征地赔偿不公?对打工者说:你不满意可以不干嘛,怎么可以演跳楼秀呢?他们对保护环境的人说:哪有发展经济不破坏环境的?他们对那些想发言的人说:人多嘴杂,什么事都定不下来,你们还是安静一点吧。只要个人的价值稍稍增加一点,仿佛就是损害他们的价值,就是给他们找麻烦。

所以,我们就只好廉价地死掉,死亡这种东西,都变得像我们制造的廉价品一样,大量供给,值不了几个钱的。

▲王学进先生在红网发表文章:《33人与32人——中美灾难的对比》。文章写道,真是巧合,一前一后紧接着着发生的两桩惨案,死难者都是32人,一在美国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一在中国的辽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所不同的是,两国媒体的报道形式大相径庭。翻看国内门户网站转载过来的国外媒体的消息,其核心内容都集中在对事件过程的披露及从总统到平民所表示出来的震惊、悲痛和悼念之情,极少有某一级领导对此作出什么什么批示,某某高官又亲赴现场指挥抢救等报道。

如若不信,请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第一时间发出的报道: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16日上午发生两起校园枪击案,截至目前已造成22人(后来证实是32人,笔者注)死亡,另有至少21人受伤。……白宫发言人佩里诺当天午间表示,布什总统对枪击事件"深感震惊",并对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弗吉尼亚工学院的师生表示慰问。目前警方已对事件展开全面调查。再后来就是大量的有关悼念报道,如布什总统下令全国下半旗志哀并亲自出席悼念仪式,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举行千人烛光悼念活动等。更有韩国大使提议绝食32天,以纪念32位死难者。

反观我国新闻媒体在报道铁岭惨案时所选择的内容和方式,则令人大或不解。我是在看18日央视晚间新闻时才知道,仅与弗吉尼亚惨案发生相隔一天,在中国的铁岭也发生了惨案,死难人数都是32人,前者是受枪击而死,后者是因钢水包整体脱落造成事故致死,论其悲惨程度不下于前者,这32位炼钢工人的尸体至今还被浇铸在72平方米的业已冷却了的大铁饼里,其死难惨状非笔墨所能形容。可就是这样一条特大新闻惨案,却是置于最后面才播出的,头几条新闻照例都是领导人的消息。当播音员播出该消息时,面部表情照例是那么雍容恬静,报道的重点照例是哪级领导已经作出什么批示,哪位高官已经亲赴现场等,一场深巨创痛的死难事件就被这冷冰冰的新闻语气和报道模式化解于无形。

及至19日早晨,我急急忙忙打开电脑,查看有关铁岭惨案的报道,但只见某门户网站转载广东一家纸媒体的长篇报道,题为《目击者表示钢水包脱落27吨1500℃钢水烧死32人》,再次突出了各级领导的行为,称,事故发生后,中共辽宁铁岭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程序,迅速开展搜救工作,及时把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全力救治;事发后,辽宁省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赶赴现场,依法积极妥善处置该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接到事故报告后,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副局长王显政、王德学、孙华山立即研究并与事故现场通话,了解事故详情,要求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严肃处理,并派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率有关专家赶赴事故现场等。而有关死难者的惨状及如何处理他们被浇铸在铁饼里的尸体还有家属的悲痛情形则少有涉及。

我这么说并不是一概反对报道领导的反映,只是想说,这类报道我们已经在太多的矿难报道中见识过了,即使不报道,我们也知道领导们的反映很及时,态度很认真,处理很得力。他们这么做,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从受众角度说,我们更关心的是死难者及其家属的情况,绝不会把官员的行踪当作新闻看点来看。记者老是在灾难性报道中突出领导的表现,除了会掩盖淡化灾难本身所具有的悲剧意义及警示作用外,还有为领导免责及给他们脸上贴金之嫌。这又是官本位的集中体现,试问,某些老记的新闻立场站到哪里去了?

在灾难性报道中,新闻媒体到底应该秉持官本位还是人本位,这道汉姆雷特式的命题业已成了一块考验中国媒体的新闻良知的试金石。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署名cherid的网友在关天茶舍发贴:《都是死亡32人,国内报道辽宁钢水事故与美国校园枪击事故为何差异这么大?》。作者写道,晚上打开QQ,惊见辽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整体脱落事故,共造成32人死亡,2人轻伤。看到亡者家属肝肠欲断的痛苦,看到那位伤心欲绝的老大妈,感到真是造化弄人啊,为什么又一件如此惨烈的事故发生啊。又有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又有多少妻子再也等不到丈夫一起回家吃饭,又有多少孩子再也没有父亲一起陪同去公园。无语中……

看到死亡32人,马上又联想到刚刚发生的引起全世界关注的美国校园抢劫案,据说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校园抢劫案,美国的各大媒体纷纷以滚动新闻的形式关注整个案情的发展,美国总统亲自表示哀悼,中国政府表示谴责。国内的主要门户网站也都辟大幅的专门的板块报道此事。

但是,看看辽宁此次事故,同样的死亡人数,却是怎么样的重视程度和报道力度呢。从网上现在看,只有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骆琳、副省长李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工作。而各个网站的报道力度看,腾讯和搜狐以一条新闻,加几条链接。而向来以新闻为主打的新浪仅仅是一条新闻,整个专题整个专题地报道美国枪击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试问,同样是这么惨重的事故,对于国内的伤亡事故为什么就是这么漠视,难道就是因为我们平常见到国内发生这样的事故、矿难太多了,看到这样的死亡人数已经习惯了吗?

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国民,发生事故是可以采取挽救措施,努力将损失降到最小的,但是麻木的心是最让人感到害怕的。

▲署名“一把残剑”的网友在自由中国论坛发表帖子说,有一支歌“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一直觉得这歌唱的是余音绕梁,大家应该都听过。可是我现在却想,五星红旗,你为什么这样骄傲。

在美国,32个人被无辜杀害。在枪声响起之时,举国震动,人们纷纷表示哀痛。总统、两院全部都加入了这个合唱团。与此同时全世界几乎都行动起来了,随着美国国旗的徐徐下降,各国的政要也纷纷加入了这个合唱团。我们中国政府和领导也赫赫其中。

不是我对政府这种处理有意见。仁爱、和谐、关怀、分享是人类美好之天性。我对向地球另一边的人民表示我们的震惊和哀悼持十二万分之支持。

可是非常遗憾,在地球另一边发生惨案的前后,我们自己的兄弟,不多不少三十好几人因为矿难,在地下变成了肉饼。

我们在感叹美国人特别受人重视的同时,只能怪怨这些同胞太不会找死的地方了。你们钻到地底下,在那么不为人注意的地方死了,确实不容易为人知道。

时不旋踵,偏有另外一批同胞,不多不少也是三十来号人,他们选择了白天,在地面。在众目睽睽之下,以国鸟凤凰为榜样,化成了一缕青烟,结成了一块铁板!

为此神州鼎沸,我们的代表该出来了!我们望眼欲穿、众心期盼。不是指望大洋的对岸有没有发来任何消息,他们或者还在悲痛之中或者还待学习人类的礼貌。可是我却不能忘怀,我们的政府和党怎么在发唁电去别国之余也代表我们对自己同胞表示一下悲伤和慰问?

有人提到中国人多美国五倍,要同样的级别对待,起码死亡人数得乘以五。

言之有理。确实,可怜的美国人在这方面有优势。他们人少。我们人多有些顾不上来。

不过我想,就算人多领导少,五星红旗不会少吧?为什么不能象美国那样,下一下半旗,来表示我们的哀伤?这好像也算同国际接轨吧?

可还是没有。据说这也是由于中国人多的原因。人家死三十几人下半旗,我们按比例只能下15%的旗。不这样悬挂有损我们庄严的五星红旗的骄傲,而这样悬挂又不太雅观,国际上也没有这样的轨可接……

唉,我只能叹气了。五星红旗,你为什么这样骄傲……

我国32人惨死不降半旗的原因铁岭惨案,死亡三十有二,我府州两级副督大员即刻赶赴事发地点,尽心尽力,刻勤刻俭。然某些江湖匪类豪不知礼仪廉耻忠信义,竟要求半降皇旗,以奠死者,吾听之,愤怒之至,以有此言语,以驳此无知大胆者!

皇旗者,皇家之旗也;皇家者,天子之家也;天子者,上天之子也;为臣者,帅土之滨天子门生也。始祖女娲,造人三级,以黄金而成天子,以白银而成臣子,以污泥而成贱民。天子命贵如金,贱民如污如泥,此人伦之大者,不可废也!蝼蚁之命,我堂堂天朝十又三亿,去其百万又有何妨?况乎三十有几?想我堂堂天朝皇旗,若轻易下降,一则,每天都需降,每天都要哀悼,烦人不已;二则轻失身份,人伦不存,礼崩乐坏。想我堂堂一省之长,这种小事能随便亲自驾临吗,我可是封疆大吏,朝廷二品。几个老百姓就降旗、就默哀?那我死了怎么办?那还不得砍旗杆啊!还不得找贱民陪葬啊!我派了一个副手过去,再每个人给你们钱就不错了。每个人27万多啊,够你们过几辈子了,虽然对于我来说只是微乎其微得。再吵!再吵我扣押你们,看你们能怎么样!刁民!!!

看完这个我想哭

▲朱忠保发表文章:《美国校园枪击案VS河南煤矿爆炸》。文章写道,4月16日,美国发生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校园枪击案。事件发生后,美国有关方面17日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举行仪式,悼念该校枪击事件中的遇难者。美国总统布什、弗吉尼亚州州长卡因以及美国有关政府官员和该校师生数千人参加了悼念活动。布什总统还下令,美国所有州级政府将下半旗,向遇难者致哀。他说,说这次事件使他和整个美国都感到“震惊与悲痛”,这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悲哀的一天,也是整个美国为之悲痛的一天。

同样是在4月16日,河南省宝丰县周庄镇王庄煤矿发生爆炸,33人当时被困井下,虽然全力抢救,但截至19日,被困井下的33人仍然没有获救的消息,估计生还的希望不大。就是在18日凌晨,辽宁铁岭市一钢厂发生钢水泄露事件,当班的32人场当场死亡。

同样是死亡三十多人,美国人的做法,美国人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生命至上的精神,令我们汗颜。

这次校园枪击案,死亡人数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美国人称之为“最大”,使美国人感到震惊。同样是死亡33人和32人,这次河南宝丰县周庄镇王庄煤矿发生爆炸事故和铁岭钢水泄露事故,却没有在社会引起如同美国一样的重视,基本上是波澜不惊,因为这次死亡的人数不是最多的,还没有刷新死亡人数的记录,当然也没有能引起全社会的震惊与高度关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我国,这样的死亡事故经常在发生,人们对于这类事故以及死亡的人数,已经形成了一种“死亡听觉疲劳”,难以在全社会引起震惊。就算是事故死亡的人数不断刷新,广东省河源市一次煤矿死亡的人数达到了106人,又能怎样?还不是官照当,煤照挖,矿照开,钱照赚,事故照常发生!

美国校园枪击案发生后,全美国上下是如此地高度关注,我国呢?除了安监部有关领导表示要严查以外,我们还做了些什么?难道美国人的生命就重于中国公民的生命?难道美国人就是人,而中国人就不是人?一个自轻自贱的国家和民族,谁会看得起你呢?

我不知道美国有没有《国旗法》,但是我知道我国有《国旗法》,并且《国旗法》规定,一次事故死亡人数达到或超过五人以上的,应该下半旗向遇难者致哀。但这种“应该”就只是说着玩的,从来就没有当真。如果法律没有作这样的规定,公民在事故遇难以后无法享受这样的待遇,那还情有可原。但是现在法律立在那儿,写得明明白白,可就是没有执行,这是不是一种有法不依?有法不依,与无法可依,其危害性更大。因为有法不依,其背后所隐含的是,把同样是一国之公民,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人为地制造不平等,这其实是对公民人格的一种歧视,是对国家宪法的践踏。

我以为,无论是美国的校园枪击案死亡33人,还是河南煤矿死亡33人,都是全人类的悲哀。因为公民的生命是不分国籍的,同样的珍贵。在河南省的这次煤矿事故发后以后,尽管死亡的人数与美国同样多,但是基本上听不到人们这方面的议论,这是为何?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所在的环境,对于公民的生命的敬重,远没有美国那么强烈。如果人类不敬重生命,不敬畏生命,那人类与其它动物类还有什么区别呢?

●关于枪击案美中对比新闻

▲美国之音对比新闻:《美中媒体报道校园枪击案的异同》。报道分析了美国媒体与中国媒体都在尽力详细报道校园枪击案,但两国的媒体截然不同。

文章说,中国媒体对发生在其它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负面新闻,从报道的量,报道的深度,到报道的时效,都是和报道发生在中国的灾害性新闻所无法比拟的。这次维吉尼亚理工学院发生学生开枪打死32人,然后自杀的惨剧,立即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些中国网民敏锐的意识到,这一事件将为中国国务院明年公布的关于美国人权状况的白皮书提供一个绝好的材料。中国政府授权中国国务院新闻办每年发表一份关于美国人权状况的白皮书。虽然美国和中国都发表人权报告,但两国人权报告的目的和内容却截然不同。

美国国务院最新的《2006年度各国人权报告》及《2006年度美国支持人权和民主的记录》的目的,正如美国国务卿赖斯女士所说的那样,希望“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激励所有为在全球实现和平及民主变革而继续奋斗的人”。

另外,美国国务院发表的人权报告和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人权白皮书在内容涵盖范围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美国国务院的年度人权报告包括国际上一系列系统地侵犯人权的国家。这些国家包括北韩、伊朗、缅甸、津巴布韦、古巴、中国、白俄罗斯和厄立特里亚、苏丹等国,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而中国的人权报告,只是针对美国一国人权。

一些研究中国新闻理论的学者指出,中国媒体在报道国内新闻的时候,有“报喜不报忧”的倾向,而中国发表的美国人权白皮书中,却陷入另一个极端,“只报忧,不报喜”。报告中不提美国人民能够享有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选举自由等各种民主权利,而是连篇累牍例数美国社会中的一些负面新闻,其中校园暴力事件频繁以及校园枪击事件,就是中国官方发表的关于美国人权状况的白皮书中用浓墨重彩加以渲染的领域之一。

*中国媒体报道多有论者以偏概全*

这次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学院发生学生开枪打死32名学生然后自杀的事件,在中国媒体上得到了充分的报道。《人民日报》发表了特别策划的专题报道“美国发生史上最惨重校园枪案”,对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经过全程追踪。

人民网上刊登了前驻华盛顿首席记者任毓俊以其在美国多年的采访经验对这一事件进行的点评。他说:

“美国枪击案频繁发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美国枪支泛滥。美国近几十年来一直有人呼吁说要禁止枪支,加强枪支管理,但是一直在议会通不过。另一方面,美国青少年道德沦丧,经常三五句话之后,就拔枪相见。所以美国成为世界上发生校园枪击案次数最多,死伤最为惨重的一个国家。”

“美国青少年道德沦丧,经常三五句话之后,就拔枪相见”,这样高度概括的结论,出自曾经在美国呆过多年的中国第一大报前驻华盛顿首席记者之口,很容易让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的青少年,对美国校园和青少年的状况产生误解和片面的看法。

一些观察家指出,拿这次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来分析,很难从凶手赵承熙的杀人事件得出美国青少年道德沦丧的结论。

*美国主流媒体没强调凶手国籍*

赵承熙是来自韩国首都首尔的移民学生,持大韩民国护照,在美国的身份是“可以合法在美国永久居住的外国人”,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美国绿卡持有者。美国移民法把这类人界定为Resident Alien,即有居住权的外国人。

美国媒体在报道这起案件的时候,一般都交代了赵承熙是来自韩国的移民这样的背景,但大部分媒体同时也报道了赵承熙八岁就移民到美国,并具有永久居住权。美国主流媒体没有并没有对凶手的国籍进行任何渲染,相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还客观地评论说,在美国的韩裔非常勤奋,他们重视教育,积极参加教会等活动,为实现美国梦而努力。

美国媒体虽然对这次校园枪击事件进行了地毯式轰炸般的报道,但是美国的主流媒体并没有集中报道凶手来自哪一个国家,而是集中报道危急处理,枪击事件中出现的英雄,如何防范这类事件重演,以及这个事件重新引发了美国朝野对禁枪的热烈讨论。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教授汤姆。普雷特于18日在该校亚洲研究所官方网站上刊登了题目为《潘基文也是韩国人》的评论,他说:“此次事件的遇难者并不是被韩国人杀害的,他们死在了9毫米口径手枪和零点22口径的手枪之下。”

普雷特教授还说:“不应该忘记,为给饱受内战煎熬的非洲苏丹带来和平而努力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是韩国人。”

*孤立的个案*

韩国朝鲜日报援引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官员菲利普。雷高的话说:“美国希望将此次事件当作个人事件低调处理。”从目前得到的情况来看,这名开枪杀人的青少年从买枪到杀人,蓄谋已久,一般专家认为他患有忧郁症等精神疾病,完全是一起孤立的个案。

*强国论坛不少留言被删*

为了调查中国普通民众对这起校园枪击事件的反映,记者阅读了中国号称是人气最旺,最能够反映民意的《人民日报》强国论坛。

记者发现,尽管很多中国民众对这个事件非常感兴趣,踊跃发言谈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看法,但是由于他们的发言受到版主的控制,很多言论在网上出现不到几分钟,就被版主删掉了。哪些言论能够贴到网上,哪些不能够贴到网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映出版主,也就是舆论控制者和信息把门人的政治倾向。

*有人信口歪曲美国政府反应*

强国论坛上发表了网名为“笔落风雨”的网民的文章。他说:“枪支泛滥、道德滑坡,犯罪日增,致使美国校园悲剧层出不穷。就在美国政府使劲标榜、贩卖、推销其自由,不遗余力地指责他国人权的时候,一个个年轻的无辜的生命不断地倒在了冷酷刺耳的枪声之下!对此,美国政府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是绝口不提!”

美国政府真的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绝口不提吗?”根据媒体报道,枪击事件发生之后,美国维吉尼亚州长立即赶到校园,协调危机处理。

维吉尼亚州警察,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警,美国商务部烟、酒、火器局的特警,也都在最快的时间赶往现场,形成一个联邦,州和地市三级警方协调工作的局面。

美国总统布什也于翌日前往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参加了校园烛光守夜追思大会,并且发表了讲话。晚间的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成了一片烛光的海洋。

华盛顿地区以至全美国的很多大学校园,都举行了烛光守夜写慰问卡等活动,向遇难者的亲属和朋友表示慰问。募捐活动也在全国展开。普通美国人民在自己的同胞患难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宽容,忍耐,祝福,盼望和同情,令人感动。

*赞扬屠杀言论存而未删*

任何一个只要道德和人性没有泯灭的人,都会对这一悲剧产生强烈的同情,然而,中国互联网上,居然出现没有被网站管理人员删除的为屠杀叫好的声音。

一位中国网民在强国论坛上发表评论说:“不就死了三十三个嘛,老夫感觉还是死的太少,和伊拉克每天的爆炸伤亡平民相比,那是上帝在报复美国人,替天行道啊。”

还有一位中国网民作了一首中国传统的旧体诗,发表在强国论坛上,以抒发他对这次美国校园悲剧的感怀。诗曰:“孩儿奔袭美利坚,手刃洋人三十三,敢教西人齐洒泪,堪慰中东伊斯兰。世界各国多努力,奋勇杀敌争向前,回首向洋看世界,不辞马革裹尸还。”意思是杀得少,多杀几个才好。令人不寒而栗。

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形容词能够形容这类网民的冷血心态。到底什么是道德滑坡,到底什么是人性沦丧,答案不是显而易见吗?

*美国媒体云集出事地点*

最后,再来对比一下中美媒体遇到突发性灾难事件时候的报道。首先看看美国媒体云集维吉尼亚小镇的盛况。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三大广播公司晚间新闻的主播都亲自前往维吉尼亚理工大学,进行现场报道和采访。在这里你能够看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的女主播恺蒂库瑞克的身影。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有将近一百名包括记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内的庞大新闻采集团队。号称是美国第四大电视网的福克斯电视网有70多人在现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有一百多人在现场报道新闻。除了美国的新闻人员以外,还有来自包括韩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记者。

*新科技广开新闻路*

这次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悲剧的报道方式,在新闻史上,揭开了采集新闻和报道新闻的新的一页。

一些研究媒体的专家注意到,在第一起枪击事件发生后的最初几个小时,信息是混乱的。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不是通过传统的广播、电视和报纸,而是通过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新科技提供的信息流通渠道。就连传统的伊妹儿都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即时通讯,手机短讯,通过个人博克网页发布的新闻,在大学互联网论坛上发的帖子,用多功能手机录下的现场录像,数字照片,声音等等。

这些新兴的信息传播工具为第一手信息的及时迅速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甚至连很多专业媒体,例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都充分利用了新的信息科技,在报道中大量采用了学生用手机录下来的影像,以及学生在互联网上贴的帖子。警方和司法部门得益于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提供的信息,了解案情的最新进展。

对比美国媒体报道灾害性事件的透明,我们手头上没有中国媒体报道类似校园枪击事件的资料,但是,从中国媒体在报道重大矿难事故的做法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中国媒体报道矿难限制重重*

中国发生重大矿难的时候,首先做的是封锁消息。中央主管新闻工作的部门甚至规定,只有官方的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这样直接受中央控制的媒体才被授权报道重大矿难事故。

和美国记者可以自由地对学生,教师,目击者,专家进行采访和访谈相比,采访中国矿难的记者受到重重的限制。

以辽宁省孙家湾阜新矿场瓦斯爆炸造成200多人死亡的矿难为例。矿难发生后,当局立即派武警封锁了煤矿的出口,并且荷枪实弹在矿场外戒备,不但外国记者不能前往现场采访,中国记者也不准进入矿难事故现场附近。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当时辽宁各大媒体的编辑部均接到辽宁省委宣传部的通知,不得自行报道矿难事故,所有的关于矿难的稿件,只能采用官方喉舌新华社提供的通稿。

*美国报道和评论灾祸很自由*

对比之下,在美国,没有任何一级政府,上到联邦政府,下到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没有任何一个官员,可以对媒体采访灾害性新闻事件做出限制。美国广大民众不但能够通过媒体的报道,随着新闻事件的进程了解最新的情况,而且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发表批评校方,批评警方,甚至批评总统的言论。

报道辽宁矿难时被武警禁止进入矿区的中国新闻界同行,如果能够亲自前往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击现场,目睹美国媒体对这个事件的报道,对比之下恐怕会有很深的感受。

●枪击案与人性思考及对社会问题的讨论

▲据维吉尼亚理工学院校刊《Collegiate Times》报导,维州校园枪击案中,有三名教授遇难,其中年届七旬的力学系客座教授、世界知名的以色列籍学者列维利布雷斯库在关键时刻挺身堵住了枪眼,为全班学生成功逃脱争取了宝贵时间。

利布雷斯库的学生埃里克卡尔霍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教授和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听到隔壁教室传出一阵巨响,像是砸锤子的声音。同学们很快回味过来是枪声,有人赶紧钻到桌子底下隐蔽起来,还有的则打开窗户直接往楼下跳。当我越过窗户,回头看教授的一刹那间,发现他留在后面把住教室门,结果正好撞到了枪口上。他这一堵,为我们全班的学生成功逃脱换回了宝贵的时间。我们班没有一人伤亡!”

上个世纪80年代,利布雷斯库移民美国,此后就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任教至今。利布雷斯库和他的妻子都是纳粹大屠杀集中营的生还者,令人感慨的是,他遭枪杀的当天也是纳粹大屠杀纪念日。

利布雷斯库出生在罗马尼亚,1978年迁居以色列。据以色列《消息报》17日透露,当年移民以色列并不容易,罗马尼亚政府不想失去如此出色的科学家,所以直到以色列前总理贝京亲自向罗马尼亚前总统齐奥塞斯库求情之后,利布雷斯库才得以移民以色列。

▲《天安门情人》一书作者安田先生发表文章:《赵承熙仇富有理!》文章就赵承熙“仇富”的社会问题与中国大学生马加爵杀人的背后社会原因联系起来,他写道,赵承熙说:“你们已经肆意伤害我的心,强奸我的灵魂,点燃我的良心。”这里的“你们”显然却并不单单指这个社会中的富人,还包括了“我们”——每一个对这样一个富人主导一切的社会秩序无动于衷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凶犯虽然仇恨富人,最终泄愤的对象却不分贫富。因为在赵承熙看来,显然“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这也是为什么,他自比耶稣的原因:除了耶稣,谁敢说自己清白呢?

在今天一片声地对赵承熙的谴责中,我们更应该反省这个社会:是不是无辜到可以把一切的罪责都推卸到一个23岁的青年的身上?

“赵承熙丧心病狂!”毋庸置疑!但是他绝没有精神错乱!一个维州理工的高材生,一个严谨的计划者,一个冷静的杀手,决不是一个神经错乱的疯子。那么,引导他走上这条不归路的仇恨就必然有他的道理。

我很奇怪,那些一开始就对这个事件保持了极大兴趣的华文媒体,竟然没有一家想到另一个名字:马加爵!三年前,这个中国云南大学的四年级学生,也在毕业前几个月,用榔头砸死了四名同窗。可以想见,如果中国象美国一样枪械买卖自由,马加爵手下冤魂应该不比维理工这次的少。

两起案件,不同的国度,但是惊人地相似:贫穷让人产生异化。不同的,就是赵承熙比马加爵自信得多,虽然他的家境因为在美国而比马加爵要好得多,他依然可以理直气壮地在视频上责备那些贪得无厌的富人。

这里,不难看出,赵承熙马加爵都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他们都面临着毕业工作的问题。对于这两个孤僻的大学生来说,内心承受的压力也许就面临爆破的极限。尤其为甚,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贫富悬殊的问题尤为突出。如果说,那些富人子弟升学时候得到的关照还可以因为大家同样进了一所学校而淡化,毕业时,富人子弟找工作的便利,显然要醒目的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毫无疑问,这个社会是不健康的社会。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财富的分配。作为成年人,沧海桑田,我们已经适应了这个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人生就是砂纸,在社会上磨来磨去,最终圆滑了,也成了垃圾。但是,对于这些二十几岁的青年,人生也许就是钻头,明明想钻个透,把社会看个究竟,却不想,就折了。对于那些贫穷家庭的子弟,一旦失去了希望,如何还敢面对未来呢?简单地把它们归结为疯子,当然容易。但是,他们这样丧心病狂的举动,显然不是疯子能够做得出来。他们的阴险、他们的疯狂、他们的暴戾,蕴藏了多少的仇恨!对这个社会的仇恨!

经历过这样的屠杀,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好好地思考这样的问题: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什么没有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果文明的进步只是用“金钱”替代“等级”作为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标杆,而无法缩小这种差距的话,赵承熙当然有理由仇恨富人:你们拥有着一切。

可悲的是,虽然这起悲剧让赵承熙的部分目的达成。比如,引起轰动,让视频上电视,等等。但是,至今为止,方方面面的媒体却都没有追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分配财富?我相信,这才是赵承熙最根本的目的。

但是,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担心起来。还记得刚来美国没有多久,有个美国同学对我说:美国没有意识形态,只有政治正确。在命案以后,即使那些平时把三角架放在艳星裙下,大拍“走光”照的狗仔们,也一定会“政治正确”地悲天悯人一把。而我却在这里杀风景地“政治不正确”,为赵承熙辩护,也算是一丘之貉:冒天下大不韪者。

▲美国之音报道:《布什:惨案也显示人性中美好东西》。报道说,美国总统布什向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惨案中的32名遇害者表示哀悼。在星期六的每周例行广播讲话中,布什说,美国人民都在为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庭祈祷。他说,整个国家都为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惨案感到悲痛,这起悲剧夺去了那么多前途无量的生命。

但是布什同时指出,这起枪杀案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许多学生不顾自己的安全去安慰那些受伤的同学。一位教师为了让自己的学生逃脱危险,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布什说的是利维优。利布雷斯库教授。76岁的利布雷斯库教授在教室门口阻挡持枪的凶手,让学生们跳窗户逃生,自己中弹身亡。他是二战大屠杀幸存者,在维州理工大学工程系任教20年,在航空工程领域享有国际声望。他生于罗马尼亚,1978年移民以色列,具有以色列国籍。

学生们给利布雷斯库教授的妻子发电邮,感谢老师的救命之恩。教授的儿子含着眼泪说,他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他说:“今天我昂首行进。”

美国各地民众向星期一惨案中的遇难者表示哀悼。星期六,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赫什尔和克拉克的亲友为他们举行悼念活动。赫什尔和克拉克是在学校公寓首先被凶手赵承熙杀害的遇难者。

星期六,在美国和国外还将为32名遇难者举行私人和公众悼念仪式。

星期二,布什夫妇和维吉尼亚州州长蒂姆。凯恩参加了在布莱克斯堡维吉尼亚理工大学举行的万人追思遇害者仪式。星期五,美国各地举行了一天的哀悼活动。

在赵承熙的家乡韩国,数以百计的韩国民众在首尔举行烛光守夜,哀悼遇难者。

凶手赵承熙的姐姐赵善庆星期五委托律师向美联社发表道歉声明说:“我们一家人对我弟弟难以饶恕的行为深表道歉,这对我们来说同样是巨大的悲剧。”

赵善庆说赵承熙“使整个世界哭泣”。她表示她的家人对这场悲剧痛心疾首。她说,她的家人从来没想到赵承熙能做出这种“难以启齿”的行为。

赵承熙星期一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杀惨案后自尽身亡。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制造者赵承熙的姐姐赵善卿(音译)20日通过美联社发表声明,代表家人对赵承熙犯下的“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罪行”表示“极度歉意”。

这份通过律师交给美联社的声明说:“我代表我的家庭,对我弟弟的毁灭行为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这场可怕的、毫无意义的悲剧中32名无辜死者的悲哀,我们的心都碎了。”

赵善卿说,她和家人与受害者家属、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师生、美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人一样感到悲痛。从16日以来,她和她的家人每天都在为这场悲剧中所有逝者和伤者,以及他们的家人祈祷。

声明说:“我们为这种愚昧的暴行感到惭愧,我们感到无望、无助和迷失。这是一个跟我一起长大和我所爱的人,现在我却感到不认识这个人。我们的家庭一直是一个亲密、安宁和充满爱的家庭,我的弟弟是一个安静和沉默寡言的人,但仍在努力适应这个社会。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他能犯下这样的暴行,他使得全世界都在哭泣,我们现在生活在噩梦之中。”

▲韩国《朝鲜日报》发表辛容宽文章:《韩国人对弗大血案产生集体负罪感》。文章写道,美国的各大媒体报道说,对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惨案,韩国人产生了集体责任意识。

美国《时代》周刊在题为《韩国的集体负罪意识》的报道中分析说,虽然大多数韩国人不把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赵承熙当作“典型”的韩国人,但是在集体优先于个人的韩国民族主义观点上,显示出集体哀悼和负罪的意识。《时代》引用出版关于韩国人的书籍的麦克-布林(Breen)的话解释说这是“集体性责任观念”,并作为典型事例举出了韩国驻美大使李泰植提议“绝食32天”一事。《时代》还指出,这种充满民族主义的反应就像2002年美善、孝顺美军装甲车撞死事件引发的反美情绪一样,还体现为集体排斥意识。

《洛杉矶时报》于19日报道说,对韩人社会产生的巨大冲击和羞耻感不无过头之处,通过这样的大型事件产生的复杂情感可在许多少数民族居民身上轻易找到。

《洛杉矶时报》对洛杉矶地区的韩人社会在凶手确定为赵承熙之后举行烛光礼拜一事分析说,这种做法反而有可能引起混乱。该报还指出:“因为一个精神异常的人在大学开枪杀人,韩人当作是自己的过错的想法非常浅薄。”该报分析说,但是这种现象也体现出在美国国内对于包括韩人在内的少数民族的偏见和成见依然存在。

▲凤凰卫视台时事评论员邱震海:《美国校园枪击案反思:持枪非终极原因》。他说,公民持枪非终极原因。他写道,美国维珍尼亚校园枪击案发生后,NBC公开了一些收到的赵承熙的视频。其中,二十三岁的赵承熙用严厉的语调说:“你们有亿万个机会和方法来避免今天发生的一切。但是你们决定让我流出鲜血,你们把我逼上了死路,只给我留下一个选择。这是你们的选择。现在,你们已沾满鲜血的双手将永远无法洗净。”NBC报道说,赵承熙在视频中所发泄的愤怒,并没有针对具体的某个人,只是提到了“享乐主义”和“基督教”,最后谈到了他对富人的憎恨。在“最後宣言”中,赵承熙不断暗示,他别无选择,否则身受伤害。他说:“你们已经肆意伤害我的心,强奸我的灵魂,点燃我的良心。”

无独有偶,五年前德国的校园枪击案中,罪犯也有类似的心理折磨过程。时至今日,受到这场枪击案伤害的许多人还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众所周知,心理医师在西方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职业。这就提出了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问题:在高度崇尚个人自由的西方社会,为什么人的心理往往更容易变得脆弱乃至畸形?

一个更为深层问题是:在某些个人自由受到一定压抑乃至严重压抑的国家,似乎这样的针对社会集体报复的恐怖行为少之又少,甚至闻所未闻,这到底是由于这些国家本身对自由的压制,还是由于人性本来就需要一些适当的对欲望的压抑,以使之成为一个在道德上更为完美的人?

要自由还是要安全,这是一个跨越社会学和心理学层面的哲学问题。在当代社会体制的设计中,自由与安全永远是一对矛盾:当你拥有绝对自由时,你就必然要承受失去绝对安全的代价;反之,当你拥有绝对安全时,你就必然要被剥夺相当一部分的自由。资本主义早期由于其血淋淋的残酷而导致了早期社会主义理想的产生。社会主义在其对富裕、公平和自由的追求中,将公正作为最高要素。如果资本主义只是满足人性对财富和自由的追求,是一种较为人性的体制,那么社会主义则是对人的道德和精神世界提出一种更高的要求,是一种更为高尚的体制。

当然,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因走入偏道而失败,但这不等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就一无是处,更不等于资本主义可以成为解决一切的灵丹妙药。一如在资讯泛滥的社会,人们自然会发出疑问:人是否一定需要了解那么多的资讯?在自由泛滥的社会,人们也不禁发问:人是否一定需要那么多的自由和自我?到底什么样的体制才能保证自由与安全的平衡?

▲《中国青年报》19日发表时评文章,一位名叫“李方”的作者为美国校园惨案发生后,中国网民的跟帖里没有出现曾经有过的“铺天盖地的叫好声”而深感庆幸。他在文章中写道,我在一家门户网站做事。昨天早晨上网看见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枪击案的消息,特别是当时怀疑凶手是中国留学生,不夸张地说,我几乎是颤抖着用滑鼠点开了该条新闻的跟帖评论页面。我害怕看见跟帖里铺天盖地的叫好声,而这在六年前(注:当指911事件发生时)我们是见识过的。我会感到丢脸,觉得这些人无可理喻。

翻看了几页跟帖后,我踏实了。绝大多数帖子都是哀悼内容,当然也有少数几条叫好的,但马上会招来严厉的指责:不懂事,没人性。

我以前也是做评论工作的,大家都知道评论要讲理性。那么什么叫评论的理性呢?说白了两句话:冤有头债有主,不迁怒不贰过。昨天误传是中国留学生杀了人,那么当时,美国人会不会因此而迁怒所有中国人?我们当然不希望发生这种情形,否则会认为美国人不讲道理。同理,大家也都知道新保守主义的美国在世界上形象不佳,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巴不得美国政府多遭受点挫折,可明摆着这股火儿不能朝普通美国人身上撒啊,不是么。这是太简单的道理,简直不值得一讲,然而现实却往往叫人大跌眼镜,好像太平洋对岸的人就不是人,而只是绑在美国政府裤带上的一串蚂蚁,碾死就碾死,活该陪葬。古人不是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么,如果我们希望美国人也这样对待我们,那么我们就闭着眼一路叫好吧。

值得庆幸的是,这回终于没有让六年前的“民意”重演。当年的小愤青们长大了半轮儿,后起之愤大概也被薰陶得差不多可以区分:政府的归政府,人性的归人性。我以为这种区分,乃是不同民族之间寻求理解、国际间寻求合作的一个认识基石。没有这种认识,那便是打了一战再打二战,因为一战后协约国直接把德国人当作了惩罚目标,沉重的割地赔款的屈辱,才使得30年代的德国人被希特勒一点就着。那么为什么打了二战没能再打三战?战胜国终于认识到,德国人民也是牺牲者,他们也需要抚慰。

当然这话就扯得有点远了,其实我也只是讲,你可以不喜欢美国政府的某些做法,但是你不可以把美国人跟美国政府画等号。从人性上,美国人跟我们的邻居又有多大两样?我们是否乐见邻居被枪杀32人?

我们都说要和解不要对抗。并且,很多人可能会肤浅地理解,和解或者对抗都只是政府对政府的事情。可是想想吧,如果彼此的人民间存在深刻的误解和敌意,双方政府哪怕签订再多的友好条约,管多大用?或者反过来想,哪怕政府之间误会再深,只要双方人民中间存在深深的善意,政府的对抗又能坚持多久?这也是有例为证的吧,上世纪中美双方势同水火二三十年,而一朝冰融,两国感情迅即升温,也没别的原因,无非历史上双方人民内心彼此一直存着深刻好感。再往前推,若无这份好感,抗战期间美国人大概也不会派飞虎队过来。

政府的归政府,人性的归人性。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认识事物特别是国际事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政府是有国界的,而人性是无国界的,因此发生在佛吉尼亚的枪杀事件才引起全世界包括我们自己那么多的哀悼和思考。本质上它仅仅是一个人性的问题,不管它发生在离我们100米的地方,还是发生在1万公里以外,不管那里飘扬的是五星红旗还是星条旗——在生命和人性的层面,有些东西是不能够追究什么外在属性的,而这正是我们被称为人的原因。

▲署名“K哥”的网民在凯迪网络发贴:《美国人死了,为什么中国人要致哀?》其观点显然缺乏人性,表达了极端民族主义和仇美的心态,不过这是极个别的现象,其后的跟贴对他是一片谴责声。他的帖子写道,随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几声枪响,32个美国人死了,另外还有一个凶手——传说中的中国人的他却被证实是韩国人。

这一事件虽然足以令人震惊,可仔细想想,其实也不过就是发生在美国三流小镇的一起情节严重的刑事案件而已。只是因为最初怀疑的嫌疑犯可能是中国人这一假消息,才被国内媒体炒得纷纷扬扬。我们当然不希望凶手是中国人,可是就算是中国人,难道就能代表全中国人吗?就象现在凶手被证实是韩国人那样,难道他就代表全体韩国人吗?也许美国人会因为这一事件对韩国人心存偏见,可难道说八杆子打不着的巴西人也会因此事对韩国人痛恨有加?天大的笑话嘛……

试问哪个民族没有过败类?哪个民族又没有过伟人?之所以在事实真相还未澄清之前,国内国外的某些中国人,一个一个跳将起来,忽而大骂中国教育制度下人的素质低下;忽而痛斥中国社会所造就的人格变态;把中国描绘得有如人间地狱,是因为这些人其实都是一群反共仇华分子,他们见不得中国的好,只要一有涉及中国的负面报道,哪怕只是小小的风吹草动,他们就会象尘土一样,满天飞舞;象屎尿一样,臭气熏天。尽管事实已经狠狠地扇了他们的嘴巴,可他们亡我之心不会死,一有机会,还会卷土重来。

好在这一事件给了广大人民群众一个极好的识别他们的机会,使大家可以进一步认清身边一些人的真实身份:比如那些口口声声喊着向美国人致哀的人,很可能其本身就是美国人;那些借此攻击中Gong的人,很可能就是以前的四类分子;而那些乘机诋毁中国的人,很可能就是汉奸卖国贼……希望大家都象孙悟空那样,任凭白骨精如何伪装,都逃不过火眼金睛。

无论如何,弗吉尼亚校园枪击事件都是一个悲剧,它不仅反映出美国泛枪制度的罪恶,而且也说明了美国正成为犯罪天堂,其犯罪率之高,安全感之差全世界都有目共睹。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这一不幸事件抱以适当的同情可以理解,可要向某些中国人那样也跟美国人似的去向他们致什么哀那就太搞笑了。人家可听不懂中国话,你一中国人致个哪门子的哀呢?中国人还是多关心关心点自己国家的事儿,少掺乎人家的事儿,踏踏实实把国家建设好比什么都强!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李昌钰认为,这名韩国学生从小移民来美之后,就由于许多新移民同样的经历,那就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形成了严重的心理危机,这可能成为这名韩国学生犯案杀人的深层原因。

鉴识专家李昌钰说,“他不能跟外国学生融合,在这种情形下,从他的写作、留下来的东西看,他已经有心理不平衡,在人的脑筋里面有一种化学物质忽然影响,就像一个人喝酒、吸毒,这样也会让一个人失去控制。”

美国国会将于近期就这一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举行听证,并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李昌钰博士认为,如果当时校方和警方反应能够更快,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悲剧发生。李昌钰说,“从第一枪打了以后,两个小时内学校没有做任何行动,假如当时他们有危机控制制度来处理这种案件,后来很多学生就不会牺牲了。”

原载《民主中国》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