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的源头在哪里?



流行病的真实源头是流言.出了疫情隐瞒真相,贻误宝贵的时间往往酿成苦果.
信息不畅通,无法查证事实真相往往使谣言四起.
非典就是一个例子.禽流感也是一个例子.口蹄疫还是一个例子.


流行病的真实源头
新京报
 
 

  人类的传染疾病大多来自动物,这早已是个常识。不过一直以来,科学研究人员依然在人类传染疾病的源头上寻找答案。

  5月17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人类传染疾病的主要起源》的文章,再次对人类传染疾病起源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一次,研究人员给出的答案是:人类传染疾病的传播阶段有5种,并将动物疾病的源头与气候牵连起来,由此热带和温带的传染疾病呈现出不同特征。随着全球的变暖,动物生态系统的变化,传染疾病正紧逼向人类。

  传染疾病的五大传播阶段

  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专家马克·伍尔豪斯曾根据过去25年来的记录,指出每年都会有一两种新生或是变种的病原体首次侵袭人类。目前,能够感染人类的已知病原体共有1407种,其中58%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来自于动物。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的内森·伍尔夫(Nathan Wolfe)等研究人员对传染病进行研究,他在研究中指出,人类遭受疾病之惑已经有百万年的历史,然而大量病原体繁盛还是开始于大约11000年前———那时人类进入到了农业社会,因为人类居住密度开始增加,传染疾病的传播模式也形成了五大阶段:第一阶段,病原体存在于动物身上,却没有传播到人体。

  第二阶段,病原体已经传播到了人体,却没有发生人际传播。

  第三阶段,动物病原体在人群小范围内进行传播,引起了一些突发性的疾病死亡事件,比如著名的埃博拉病毒。

  第四阶段,动物病原体在人际之间的传播能力非常强大。

  第五阶段,病原体为人类独有。

  气候不同,疾病大相径庭

  在区分了传染疾病的五大阶段后,伍尔夫等研究人员对比了热带与温带等不同气候带,发现在不同气候带下的传染疾病也会有所不同。

  伍尔夫指出,目前发现于温带地区的疾病,比如麻疹、天花、A型流感、结核病等等,主要来自于家禽的传染。而许多热带地区发生的疾病主要来源于人以外的灵长类动物,比如黑猩猩。温带和热带地区共有的一些疾病,则来自于哺乳动物和鸟类。

  更细致的特征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相比,前者的传染病由昆虫传播疾病的几率更大;而温带地区疾病免疫更为持久。此外,伍尔夫等研究人员还指出,温带地区的疾病一般突发性较强,感染了的病人会突发性地暴毙或者在几周内死掉。相对而言,热带地区的疾病中十分之三要持续一到两周,十分之三要维持数周到数月甚至数年,其余的也需要维持几个月至一年。

  研究人员更是进一步对照了传染疾病的五大阶段发现,温带地区,属于第五个阶段的疾病要多于热带地区。

  研究人员相信,在我们探索人类传染疾病的主要原因时,不同气候带的特征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此外,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也会给人类疾病带来猖獗的机会。

  全球变暖、森林退化、生活习性改变,使得地球上的物种越来越少。此前,《生物学》杂志曾发表文章。预计到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植物和脊椎动物都将彻底灭绝。

  生态系统被破坏,给地球带来了潜在危险,那便是越来越多原本以动物为寄主的病原体,向人类身上转移,艾滋病、西尼罗河病、埃博拉病等疾病就是这样逐渐出现在人类社会中的。因为影响人兽共患病的还有一个因素是生物多样性,这也是被用来衡量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标志,存在的生物越多,这个生态系统就越健康。

  “我觉得生物多样性是疾病蔓延的一个主要因素,而目前的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学家加里查德·奥斯费尔德(RichardOstfeld)表示,生物多样性能减少病原体在宿主之间的传播,从而保护我们的健康。(李健亚)

  ■新知补丁

  西尼罗河病毒

  1937年,一些科学家在乌干达的西尼罗河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病毒,于是称之为“西尼罗河病毒”。西尼罗河病毒主要由鸟类携带,能经蚊子传播给人类,感染者会出现发烧、头疼和肌肉疼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小部分人会患上脑炎,病情严重者会昏迷甚至死亡。这种病毒于1999年首次在美国被发现,2002年以创纪录的速度蔓延。当年,美国共有4000多人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死亡284人。

  埃博拉病毒

  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病毒,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这种病毒最早是于1967年在德国的马尔堡发现的,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地区再次发现它的存在后,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这一病毒被认为来源于产自乌干达的猴子。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目前为止,该病毒已使大约1500人受感染,其中约1000人死亡。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