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主要舞蹈团体的特点:
为在大洋彼岸将中国的民族舞蹈艺术薪火相传,北美的演艺团体必须以与中国国内舞蹈团体显著不同的方式运作。因而拥有一些别具一格的特点。小结如下:
演艺团体的创办:大部分北美中华民族舞蹈演艺团体由资深中华民族舞蹈家创办
并担任艺术总监。但是也有例外,如三藩市(旧金山)华人歌舞团由香港移民于
1959年创办,明尼苏达州中美舞蹈社由台湾移民于1992年创办。这些热爱中
华民族舞蹈的创办人本身没有受过专业舞蹈训练,因而不具备在艺术上领导演艺
团体的能力。他们的策略是组成董事会,遴选艺术总监全权负责舞蹈的艺术水准。
大部分演艺团体同时创设舞蹈学校,这样舞校学生又是舞团基本演员。团校一体
的目标是在业余训练的条件和环境下,以基本功训练和正式舞台演出相结合,有
效激发学员的潜能,以此培养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优秀业余舞蹈演员。一般的演
出由这些基本演员担任,而高水准的专业演出则由经挑选并严格训练的优秀演员
担纲。北美的实践证明这种组合方法是有效的。
艺术总监,编导和资深教师:这三类人才是一个演艺团体和舞蹈学校的核心人物。
他们自身的艺术造诣,编导水准,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决定了舞团舞校是否兴
旺。表一所列的艺术总监许多为原中国大陆舞蹈专业工作者。他们有的是直接赴
美,有的则是辗转其它国家或地区后到达北美。例如梁淑华从甘肃到香港,再移
民加拿大。另外一些艺术总监则来自港台东南亚等地。例如陈乃霓来自台湾,叶
慧莹则来自新加坡。叶慧莹6岁开始学习芭蕾舞,尔后对中华民族舞蹈感兴趣。
16岁起学习编导,并教授中国舞蹈。林恩恩和郑智豪来自香港。
编导和资深舞蹈教师的情况类似于艺术总监。
演(学)员:除了部分原中国大陆及港台专业舞蹈演员加入演艺团体外,热爱并学
习中华民族舞蹈的演(学)员来源非常多样化。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常常把子女送来
学习中华民族舞蹈,目的是让海外的下一代了解及欣赏传统的中国文化和舞蹈艺
术,增加共同语言,减少代沟。华人和留学生本人踊跃加入中华民族舞蹈的行列,
则有其特殊的背景。许多人在中国的中学或大学时代就是学生文艺骨干,由於许
多原因,他们没有成为专业舞蹈演员。现在在海外事业有成,家庭稳定,便重操
旧业,把荒疏的舞技再行提高。我们的许多女演员有博士学位,在高科技公司工
作,为了追求事业,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间,她们竭力挤出时间参加专业舞蹈训练
和演艺活动。在陶冶自身情操的同时,也将中华民族舞蹈艺术带入主流社会,增
进了华人社区与其他社区的文化艺术交流。
在北美出生的年轻华裔被称为”ABC”,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可能已不会写不会说中
文。但是许多ABC基於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积极投身中华民族舞蹈
的行列。他们在各演艺团体中的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近年来美国家庭到中
国领养的儿童日渐增多。据今年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公民仅在2002年
就领养了五千多名中国儿童。美国现在的领养政策特别强调: 父母亲必须帮助被
领养的孩子们去熟悉她(他)们的根源文化。这些美国父母们(他们自称”FCC”)
不但自己努力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语言,更不辞辛劳,带领领养儿童学习包
括中华民族舞蹈在内的中国文化艺术。正如一位美国FCC所说:”我的孩子是中
国人,所以我的一半也属於中国。我们要让她继承中国文化,让她知道她是从哪
里来的。” FCC领养儿童占了舞蹈学校学生相当大的比例。
舞蹈的载体是至美的人体,因而毋须语言转译既可被不同族裔所心领神会,它可
以用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和谐共处。在北美有许多其他族裔醉心于古
老神奇的东方文明,喜爱历史悠久,魅力无穷的中华民族表演艺术,从而坚持学
习表演中华民族舞蹈。以明尼苏达州明华歌舞团为例,其核心团员包括了一个美
国家庭一家四口(夫妻及两个女儿)。另外一位团员,15岁的美国姑娘Grace(中
文名字金雅文)坚持学习中国的古典和民间舞蹈已有3年。在家庭,学校和明华
歌舞团的协助下,于2002年赴昆明参加中国舞蹈节,并以蒙古族舞蹈《喜悦》
荣膺”金荷花国际友谊杯”。
4。 主要舞蹈团体的演艺方式:
各个舞蹈团体的演艺方式不尽相同,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巡回演出:要获得舞蹈团体所在地之外的城市的经常邀请,除了要有高水准高品
位的舞蹈节目,还需具有优秀的公关协调能力以把握演艺市场。不少舞蹈团体在
北美进行巡回演出。例如陈乃霓舞蹈团14年来足迹踏遍美国的土地,总共已巡回
演出超过200场。蔡福丽舞蹈团在北美及欧洲巡回演出过程中,把专场演出与参
加当地演艺活动,开办舞蹈讲座和讲习班,以及为大中学生演出等相结合,形式
灵活,影响颇佳。一般而言,巡回演出机会多,影响力就大,对市场的吸引力就
强,从而对舞蹈团体提升创作和演艺水准产生推动力,进而使舞蹈团体进入良性
循环。
专题演出:许多舞蹈团体每年精选主题,推出一到几个专题演出。例如明尼苏达
州中美舞蹈社1998年演出主题为 ” 中华三千年”,撷取从秦汉到明清的舞蹈
代表作,汇于一台晚会。明尼苏达为美中友好协会总部所在地,居民对中华文化
相对比较了解。在超过一周的演出期间,观众数目超出意料,明尼苏达州首府圣
保罗及临近城市不少中学包车送学生来观看演出。
舞蹈艺术节:北美各地每年都有不少舞蹈节,它们可以是本地的,本州的,全国
的,以至国际舞蹈节,许多中华民族舞蹈节目经评审后得以参加。北美中华民族
舞者在这些舞蹈节上,以轻盈灵动,纯净柔美的舞姿,很好地向舞蹈专家,舞蹈
爱好者和广大观众们展示了中华民族舞蹈所具有的数千年的文明积淀和多民族多
地域特色。
社区演出:每年的社区演出除了传统的中国节日,如春节,中秋外,还有北美节
日如复活节,感恩节等。另外还有许多跨社区多元文化交流活动。这些社区演出
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介中华文化。
考级与北美比赛:随著对北美中华民族舞蹈训练进行专业化定量化管理要求的提
高,越来越多的舞蹈团体和舞蹈学校引入了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以便
与中国正规的民族舞蹈课程接轨。为促进北美中华民族舞蹈演艺团体和舞蹈学校
之间的交流提高,更好地宏扬推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加拿大梁淑华倡议推动
下,北美中华民族舞蹈比赛每两年进行一次,至今已届八次。
5。主要舞蹈团体的生存方式:
维持北美中华民族舞蹈演艺团体运作的资金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部分:
政府基金: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为扶植文化事业,提供许多基金供非赢利组织申请。
有的基金资助单项活动,如2002年蔡福丽舞蹈团获美国国家艺术基金用于当年
专题演出:”华美舞魂”。有的政府基金资助整个项目。以现代舞见长的陈学同
舞蹈团2003年获美国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其称为”凤凰计划”的以美国华人为背
景,为期两年的新舞开发项目。为鼓励和发展多元文化,一些基金对少数族裔的
文化艺术给予一定的倾斜。联邦和州政府还通过减、免税等方式,鼓励各种社会
力量直接资助非赢利性、非商业性的文化艺术。
财团赞助:很多美国大公司乐于赞助文化艺术项目,并将其作为一项业绩写入
公司年度报告。一些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的公司甚至每年有一笔专款用于
赞助社会文艺活动。这是演艺团体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私人捐款:同样地,许多美国个人也很愿意以设立基金会或直接赠款的形式支持
文化艺术。美国的税务制度以减、免税方式优惠鼓励这种对文化艺术的私人经济
支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觉得同样出钱,与其多交税,不如把这部份钱
用于扶助文化事业来得高雅,来得更有成就感。
以上是北美“政府-财团-个人”三级共存的资助系统,在该系统中北美各地拥
有独立运作的大大小小的上万个基金会,以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专家评审的方
式,定期接受各类非赢利性艺术家和文化艺术组织团体的申请,然后经过专家委
员会评议和审核,向其中的佼佼者分门别类地提供资助。
经营收入:通过收取学生学费和公演出售门票等经营方式,是演艺团体收入的一
个部分。
6。结论:
随著本世纪的开始,经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明显地加快。民族文化面临著继承遗
产、丰富蕴涵、提升品位和全球交融的挑战与机遇。中华民族舞蹈在北美多元文
化时空中,可以为东西方文化对话与交流,为中华民族文化受众的扩大和市场的
延伸,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每年中国都有不少文艺团体前来北美访问演出,带
给西方观众高水平的东方艺术享受。与此相比较,草根性的北美中华民族舞蹈演
艺团体和舞蹈学校可以更深入,更持久地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二者相互补充。
北美中华民族舞蹈团体和舞蹈学校与中国国内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还有很大的发
展空间。不少北美团体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需要,因而已有人回国观摩文艺会演,
参加舞蹈演出,举办舞蹈夏令营,等等。如果有机构在这方面加以统一协调,可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