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算不算“百戏之祖”

最近在网上看到几个“娱乐界的文化人”鼓吹昆曲是百戏之祖,担心地域观念深重的国人在哪个地方戏历史最悠久这个问题上开打,发展出新的地域之争,查了写资料,特作此文。


一、元代前

宋之前的戏确切说是戏曲,不是戏剧。先秦有成语“尤孟衣冠”;汉代百戏;南北朝歌舞戏;唐代参军戏;宋金诸宫调。具备了戏曲的基本要素:故事情节、角色、说白、服饰化装,甚至舞台布置等。梨园这个典故,就是唐朝留下来的。


重点说一下诸宫调。诸宫调是宋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北宋时由汴京(河南开封)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因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以唱为主、说唱相间的、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唱歌部分由多种宫调不同的曲牌组成,伴奏乐器宋时主要有鼓、板、笛。金代董解元作《西厢记诸官调》是现存诸宫调作品中最完整的一种。全书采用了14个宫调,基本曲牌151个,连同变体共计444个,是宋元说唱高度成熟的标志。


二、南北戏

蒙古人南侵,经济中心南移到杭州,政治中心北移到北京,南北分立,在文化上也是如此。北方有北曲构成的杂剧,南方有南曲构成的南戏,二者区分明确。


元杂剧的成就不用多说了,关汉卿大概人人皆知。


元代中期,南戏广泛吸收北曲营养,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发展出传奇剧。明代著名的传奇剧有梁伯龙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初叶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传奇与各地民间音乐结合,根据各地语言音调的不同,派生出了“四大声腔”: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浙江)、弋阳腔(江西)、昆山腔(江苏)。出现最早的是“海盐腔”,但该声腔今已无曲谱传世,已成绝响。流传最广的是弋阳腔。从弋阳腔中演变出了不少新剧种:京腔、清戏、调腔、下江南等。余姚腔,约形成于元末明初。

昆曲,曲调宛转细腻,对许多剧种影响深远。

三、京剧

清中叶后,四大声腔渐衰。


京剧。清乾隆年间弋阳腔系统的四大徽班入京后,对秦腔、昆曲等诸腔调兼收并蓄,嘉庆、道光年间又和进京的汉调艺人合作,使西皮、二簧两种声腔合流,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史称京剧。对各剧种影响很大。


明清时期,各种地方小戏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如豫剧、楚剧、锡剧、沪剧、扬剧、淮剧、黄梅剧等。


四、结论

昆曲无愧为“中国戏曲活化石”。但说到百戏之祖,不如说是诸宫调或者元杂剧。

本文数据基本都是抄的,但我保证抄的都是历史资料。


后记:当初看到陈逸飞在周庄捧昆曲,觉得有点拿下里巴人当阳春白雪的架势,就弄了这篇文章。没想到,过了半年,逸飞死了,痛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