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上海能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吗?


 亚洲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新加坡如此渴望成为重要的另类投资中心,以至于商务旅行者“降落在樟宜机场时,就可以获得对冲基金的全套创业材料”。确实,金融家们正纷纷穿过到港大厅,在这个城市国家建立基地,利用这里被视为远比东京和上海更为友好的监管制度。 

  新加坡吸引对冲基金的举动,不过是席卷亚太地区各个城市的残酷竞争中的一例。从孟买到悉尼,从东京到新加坡,以及它们之间的各个城市,包括香港、上海和首尔,都卷入了这场竞争之中。每个城市都有建立与伦敦和纽约相匹敌的杰出地区金融中心的计划。 

  汇丰前亚太区董事局主席大卫?埃尔敦表示:“亚洲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为它们都想在全球拥有重大影响力。”该地区的金融交易所正在争相吸引海外企业上市,同时还在开发大宗商品、债券和期货方面的交易产品,以提高收入。例如,新加坡的战略重点一直是私人银行和对冲基金。专业研究机构 Eurekahedge的数据显示,新加坡去年新创立了24只对冲基金,而香港只有8只。 

  总部设在新加坡的亚太地区对冲基金咨询公司GFIA的负责人彼得?道格拉斯表示,在这个城市国家,注册一只小型对冲基金最快只需24小时。他表示:“我至少知道15只将总部设在新加坡的日本对冲基金。” 

  与此同时,为方便海外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申请香港证监会发放的监管牌照,香港上月推出了降低成本、简化手续的计划。该监管机构计划在4到8周内向 “具备良好合规记录且财力充足”的对冲基金管理公司发放牌照。然而相比之下,新加坡平均只用两周的时间。香港证监会主席韦奕礼表示:“我们必须在保护投资者和发展市场之间寻求平衡。” 

  不甘落后的韩国将于本周对整个金融系统进行“大规模”重组,以鼓励竞争、整合和创新,力争将首尔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金融中心。澳大利亚也打算巩固其作为世界顶级资产管理中心之一的地位。该国管理资产规模在全球排名第四,总额约为1万亿美元。澳大利亚的专家们相信,到2015年,他们管理资产的规模将达到1.8万亿美元,全球排名上升至第二位。 

  东京的情况更为复杂: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但该国对亚洲主要金融中心的角色并非十拿九稳,因为日本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都在国内――由于监管障碍,东京证交所自2004年以来只吸引了4家外国企业上市,而新加坡仅在去年便吸引了逾40家外国企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的几个政府部门正在制定计划,以期明显改变监管环境,并借此提升东京成为跨境金融领袖的机会。 

  一些评论人士警告称,作为一个巨大且复杂的地区,很难预测这里能容纳多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中心。在中国,去年夏季完成的改革在重振庞大本土股市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自那以来,上海已取得明显进展。中国内地有关当局正鼓励企业在本土上市,而非选择香港或伦敦,以此推动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 

  上海似乎决意夺回1949年前作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地位,不过人们普遍认为,这可能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此外,分析人士之间也存在争论,不知道是否这座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成为香港的噩梦,抑或两个中心在未来10年会形成强大的联合体,将一个庞大本土市场与一个没有资本管制、以西方治理和法律标准为基础的交易所融合在一起。 

  不过,在中国,上海并非惟一渴望成为主要金融中心的城市。现任迪拜国际金融中心主席的埃尔敦仍在密切关注这一地区,他表示:“在谁将成为主要金融中心的问题上,中国存在着内部斗争。”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将与北京相邻的天津打造成另一个商务及金融中心。而北京自身也将加入对亚洲最有影响力金融中心的角逐。在过去10年中,北京开发了金融街,这里坐落着中国央行、中国最大商业银行的总部和许多政府高层决策机构。 

  尽管这里的建筑没有香港或上海浦东新区那么光彩夺目,但这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却容纳着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例如,它控制着中国1.3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向美国私人股本集团黑石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投资30亿美元的重大决定,就是在北京作出的。 

  推动这些城市展开竞争的是这样一种共识:虽然当今亚洲的发达经济体严重依赖于制造业,但随着生活水平和工资的增长,它们将逐渐失去竞争力。为了弥补这一点,经济学家们表示,这些国家必须将自身转变成以服务业为基础的西方模式的经济体――在这种经济体中,金融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 

  万事达亚太区经济顾问王月魂表示:“发达国家的未来,是用创意挣钱,而非靠实物产出挣钱。亚洲的主要城市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王月魂表示,在亚太地区的领先经济体中,金融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份额,最终将达到英国等国家的水平。英国金融服务业目前占GDP的比例平均为25%至 30%。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