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老子《道德经》心得集锦
作者:邱卓
《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孕育原始生命的海洋,润物无声的春雨,美丽如画的湖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在一次课上,某位老师让我们选择几样东西带到月球上,水得到了全票。没有水,我们何以生存?
我们用温柔如水来形容女子,这是水的“善”。夏日冰茶和冬日热奶给予我们的清凉和温暖,这也是水的“善”。 茫茫沙漠中突然出现的绿洲,那闪动的波光,让人嗅到了生命的希望,这又是水的“善”。 金秋沉甸甸的枝头,初春蠢蠢欲动的种子,它们的生命鲜活润泽。水此时没有以流动的形式表现,但这一切更说明了水的“善”。 飞流直下的瀑布,暗藏地下的泉眼,空山幽林中的缓流——水是谦逊的,是沉默的,是淡泊的。
善,就应该像水一样,利他而不自耀。 那么,人善呢? 《道德经》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特蕾莎修女的笑被人称为最迷人的笑容之一,是因为人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看到了善的光彩。她独自到深山的破房中去看那里是否有人;她会心疼街上碰到的乞讨的孩子,会立即把他们带回去洗澡并换上干净的衣服;她会耐心地待调皮的孩子,古怪的陌生人,而不在意别人的不解。对于她,诺贝尔和平奖当之无愧。和平并不只是战争的反义词。在没有硝烟的地方,善良的人的爱心在与冷酷进行无声的斗争。正如水,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它都伴随着我们。而特蕾莎修女这样的人就像一弘清泉净化着我们的灵魂。真正善良的人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因而他的笑容真切感人,他眼中的世界也阳光无限。
可是,要达到阳春白雪,高山流水这般境界,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到的。我们都是生活在纷扰世界中的平凡人,无法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又能有几个?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因此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然不是。修善也是在修道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刘备临终训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今天说这句话同样实用。一张废纸,随手扔在地上,将破坏整洁的环境;将它捡起扔入垃圾箱,则可以赢得一份尊重,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比如,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室友,每天在一起,由于个性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惯,总免不了有些摩擦,争吵。冷战只会伤害别人,自己也不会生活得愉快。如果自己的休息、学习被打扰了,可以心平气和的提出意见。当这种打扰只是偶然发生或的确无法避免,我们大可以忍一下,像水一样绕过这种烦心的事,然后平静如前。和谐的生活环境将有利于学习的进步,我总是比较喜欢和脾气好的人交往。脾气好便是一种包容力。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是要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对人多一些包容,摆正自己的位置,微笑面对生活。
知识并不等于智慧。将知识和道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升华。高科技破坏和高智商犯罪是更可怕的事情。而且,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如果要发挥集体力量大的优势,那么集体里必须具备“事善能”的领导,每个成员都甘于奉献乐于合作。这个时候,道德便起到了重要的维系作用。我国建国初期,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发展迅速,正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的结果。因此,我们学习深造,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更要注意加强道德修养。不懂如何与人相处,便得不到生存的土壤,又如何用自己的所学?若能做到“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也一定会成为一个“事善能”的人。水千万年不语,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事实胜于雄辩,你默默做出的贡献也会得到别人的认可的。因而,在名利面前应有一颗平和的心。不争才是修道人的最大特点。
现在的天空不再像老子时那样湛蓝高远,河道、海洋中的水也有了污染,生活的空间也变得拥挤嘈杂了。两千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欲横流的都市,闪烁不定的霓虹灯,花里胡哨的穿衣打粉,让人眼花缭乱,声音也似乎都被疾驰而过的笛鸣声给淹没了。这时,你能知道自己的心驶向何方吗?我们需要一种信念,这是任何时代都不能缺少的。翻开《道德经》,老子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没有水,人类无法生存;而缺失了一种精神,人类会走向堕落。
不要吝啬爱心,同时要像水一样寂寞。善,会让你得到心灵上的回报,那是宠辱不惊,悠然自得的心态。这样,人生也会收获一大串快乐的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