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18 - 19格西克斯山,銀聖經,



日耳曼18 - 19格西克斯山,銀聖經,

2007-09-09 04:59:46/ 個人分類:日耳曼

 
18 - 格西克斯山


哥特海軍(黑色)及其它日爾曼部落对罗马帝国的侵略



日耳曼西路海军的早期进展也很顺利。在罗马帝国统治下享受了两百多年和平生活

的希腊人,早已不是原来那个尚武好战的民族了,他们长期没有修缮的城墙更是给

敌人大开方便之门。7月,日耳曼联军连续攻破雅典、斯巴达、科林斯、底比斯、阿


尔哥斯、伊庇鲁斯,在缴获大量物资和人口后北上温泉关,于8月初进围萨洛尼卡。

这次伽利安努斯被迫御驾亲征,与伊利里亚总督克劳狄合兵一处,沿多瑙河东进,

去救援萨洛尼卡。还没等到姗姗来迟的罗马援军赶到,已成强弩之末的日耳曼人便

解围北上,但却不幸地在半路上被伽利安努斯截了个正着,地点是马其顿南部的奈

苏斯城郊山谷。


奈苏斯战役被称为公元3世纪西方军事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包括同盟军在内,罗马

和哥特这一对老冤家各自在战场上投入了超过10万兵力。战斗持续了许多天,最后

以哥特人最重要的盟友-赫鲁利酋长瑙洛巴图斯向罗马军投降而分出了胜负。据说,

光是横亘在战场上的哥特人尸体就多达5万具,而瑙洛巴图斯则因功被伽利安努斯封

为罗马执政官,这个荣誉是以前从未被授予过蛮族人的。但我本人对这条记载十分


怀疑,因为在此后几年罗马执政官的名单中,并没有瑙洛巴图斯这个名字;再说,

以前色雷斯人马克西明和阿拉伯人菲利浦也都曾以皇帝的身份兼任过执政官,所以

这个职位以前并非没有蛮族人担任过。不管怎么样,罗马人的胜利是无庸置疑的。

部分留在船上的日耳曼人在爱琴海上会合了他们从小亚细亚败退回来的的东路军,

一道撤往西徐亚;另一部分日耳曼人被包围在格西克斯山脉里,而伽利安努斯皇帝


则在当年9月动身回意大利镇压骑兵将领奥利奥卢斯的叛乱去了。他在那里被部下谋

杀,克劳狄总督自立为帝。没过几天,一批阿勒曼人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波河流

域。克劳狄击退了他们,然后又回罗马过冬。当他正在永恒之城的豪华澡堂里享受

蒸汽浴时,

里那些以哥特人为首的日耳曼将士们却正在萧瑟的北风中冷得浑身发抖。克劳狄并


没有忘掉这些敌人,他希望在马其顿的深山里一点点耗尽对方的粮食储备。269年春

天,他动身前往巴尔干,在马尔西安堡附近大破哥特军,从此被尊称为“克劳狄·

哥提库斯”(哥特人的征服者克劳狄),以与公元41-56年在位的克劳狄皇帝相区别。

但是顽强的哥特人并没有投降,他们化整为零,继续在马其顿和色雷斯的群山中和

罗马军兜圈子。与此同时,一支由西哥特人、格皮德人和卡尔皮组成的陆军从多瑙


河三角洲南下,另一支由东哥特人和赫卢利人组成的海军由第聂斯特河口西进,企

图把他们的同胞从困境中解救出来。269年底,日耳曼陆军在海穆斯山打了一场胜仗,

但瘟疫很快削弱了他们的实力;而哥特和赫卢利海军则在色雷斯海岸被赶来增援的

埃及舰队击退。至此,黑海霸王哥特人不可战胜的神话终于被打破了。公元270年初,

朱同人和汪达尔人开始进犯潘诺尼亚,克劳狄皇帝委任骑兵将领奥勒良为巴尔干军


区总司令,率部前去抵抗他们。不久后,瘟疫从日耳曼人那里传入了罗马军营,导

致克劳狄皇帝于当年1月病逝。

奥勒良和他之后的几位皇帝都颇具军事才华,在他们统治时期,东日耳曼人南侵的

势头被暂时遏制住了。但在戴克里先皇帝在位初期,西日耳曼人又开始不安分了:

住在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海滨的弗里斯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开始蠢蠢欲动,他


们的特点是擅长航海。公元286年,这三个民族的联合海军从易北河口出发,沿着英

吉利海峡西进,把不列颠南部和高卢北部的沿海城镇完完整整地洗劫了一遍,好不

容易才被罗马军队赶走。此后,莱茵河防线也多次受到法兰克人和阿勒曼人的攻击,

损失十分惨重。直至君士坦丁大帝即位,罗马帝国才改变它长期以来被动挨打的局

面。




                    日爾曼部落至前300年的擴張,紅色和黃色                                     

                                                        19               银圣经

                                                                     

公元341年,一位名叫乌尔菲拉的阿里乌斯教牧师被君士坦丁堡教廷委任为哥特主教,


北渡多瑙河,到那片还之前没有基督教踏足过的荒蛮土地上去宣扬自己的信仰。乌

尔菲拉的父亲是西哥特人,母亲是希腊人(在哥特海军南侵的某次战役中被他未来的

丈夫抓获),所以不仅精通这两种语言,也熟悉这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所有日耳

曼民族一样,哥特人生性残忍而又淳朴,天真而又执着,对于传教士来说,这再合

适没有了。更何况,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什么象样的宗教,除了对一些希腊神祗有


些印象以外,就只有一些原始宗教了。那些自然神祗要求他们奉献血腥的礼物,比

如动物和俘虏的内脏之类。这样简单的信仰在经过千锤百炼的阿里乌斯教义面前自

然不堪一击,乌尔菲拉主教在西哥特人那里大获成功,并很快把信众发展到了邻近

的东哥特人、格皮德人、卡尔皮人、赫卢利人等东日耳曼民族中。但《圣经》是本

大部头的书,全靠口述和记忆宣讲,相当地不方便,而哥特人中懂拉丁文和希腊文


的人又极少。乌尔菲拉主教于是决定,利用希腊字母,为哥特人发明他们自己的文

字。经过他的多年揣摩,哥特文终于诞生了,哥特语就此也成为日耳曼民族中第一

种可以书写的语言。乌尔菲拉主教亲手翻译的哥特语《圣经》文笔优雅,句意准确,

因此迅速得以广为流传。虔诚的哥特人把它的全文用金银制成的字母镶嵌在紫红色

的羊皮纸上,称为《银圣经》


。它至今还近乎完整地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博物馆里,被誉为瑞典王国价值

连城的镇国之宝。

乌尔菲拉主教在公元348年功成身退,回到多瑙河南岸的莫西亚行省,负责管理当地

的哥特移民,这一干就又是33年。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大量日耳曼人已经成为了基

督徒──不论是阿里乌斯教徒,还是天主教徒,这对于罗马帝国都是一件好事。现


在他们有了共同的信仰,人们有理由相信,帝国的北方边界将会比以往太平得多。然

而,接下来的事实却与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西哥特领袖阿塔纳里克在公元355年和

369年两次掀起了迫害基督徒的运动,不论是天主教徒,还是阿里乌斯教徒,都受到

了无情的打击。乌尔菲拉主教对此爱莫能助,他只能在多瑙河南岸收留那些流亡者,

并用书面和口头形势为阿里乌斯教徒的生存而辩护。


公元369年9月,罗马──西哥特的元首高峰会在多瑙河上的一条船上举行,瓦伦斯对

阿塔纳里克。瓦伦斯皇帝以为阿塔纳里希是正式的西哥特国王,但其实他只是当时

几位哥特领袖们的全权代表。双方都不直接与对方谈话,而是坐得远远的,通过卫

兵和翻译交流信息。最后他们达成了口头协议:双方立即停战,交换战俘,阿塔纳

里克停止迫害基督徒,罗马帝国恢复支付给西哥特人的岁币。整体来说,这是一个


对西哥特人比较有利的条约。最后瓦伦斯与阿塔纳里克亲切地握手──严格地讲,

并不是握手,而是互相握着手腕,这是当时流行的习俗。罗马帝国支付给西哥特人

的岁币都是纯金的硬币,其中包括西方古代史上创记录的几块巨型金币,比成年人

的手掌还要大,重达412克,这就是和平的代价。但不幸的是,它能维持住的和平时

间极其有限,此刻有个幽灵正在茫茫草原上蠢蠢欲动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