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

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奏 华彦钧曲

华彦钧(1893-1950),乳名阿炳,江苏省无锡东亭人,是当地“雷尊殿”一位道士华清和的儿子。他4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乐演奏;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因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卖空,他无法再做道士,只得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华彦钧天资聪颖,自小学习十分刻苦。13岁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华彦钧的民族器乐演奏植根于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民族底蕴,它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从民间艺术遗产中超凡脱俗,创作、改编、演奏出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呐曲,具有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在街头流浪卖艺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演奏、加工、创作,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歌、小调、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滩簧腔甚至广东音乐《三潭映月》的音调。它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结构,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才得以形成,华彦钧称之为“依心曲”或“自来腔”。在1950年夏天,我国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等人在民间音乐的“抢救”性采风中,为其录制了钢丝录音,并与华彦钧先生商榷,定名为《二泉映月》。在这首乐曲中,阿炳借无锡惠山胜景“天下第二泉”,运用二胡上五个把位的宽广音域演奏,配合苍劲的运弓处理,抒发了自已饱经辛酸的一生,流露出对坎坷命运运的愤懑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和磨难的流浪艺人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此曲纯粹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旋律优美婉转,质朴动人,平静深沉而不乏昂扬之志,缠绵哀怨而饱含愤慨之情,充满浓郁的江南风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