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白领们对“工资标准”为何不领情

标题:白领们对“工资标准”为何不领情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右手光阴 于 2007-11-05 09:13:03.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11月4日《广州日报》报道,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包括各城市物价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因素。该标准共分七档,以人民币为标准,从一档香港月入18500元,直到七档拉萨月入900元,都算白领。
  白领标准公布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许多达到这个标准的人不愿承认自己是白领。一些白领还抱怨,如今房价这么高,想靠“白领级”的收入买房置业,很不容易。还有白领自嘲道:“一穷二白,白领真白。”
  笔者相信,中国社科院公布的这个白领标准,自有其充分的依据。至少,相对于社会整体水平而言,白领的工资标准属于中等水平了。那么,许多白领为何感受不到安逸和幸福,相反,焦虑和不安却笼罩着他们呢? 
  笔者认为,生活成本的高企,特别是近年来房价的快速上涨,不但把一部分白领挤压出局,而且使大部分白领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白领作为社会中间阶层的重要部分,是椭圆形社会结构的中坚力量。然而,如果连白领都为住房而焦虑,收入低于白领阶层的人们,又该怎么办呢?要知道,实现“居者有其屋”,有个相对体面的生活,这样的要求并不很高。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份白领工资标准的主要价值,就在于给了我们一个坐标,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白领级”的收入水平;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窗口,让人们清晰地看出“白领级”的收入水平在社会中的实际消费能力,而这也恰恰意味着白领在高房价面前的贬值。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社科院公布了白领工资标准,只是完成了这个课题的一部分。许多达到标准的人为何不愿承认自己是白领?白领们为何感到焦虑?或许更值得专家深入研究。


转载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936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右手光阴 于 2007-11-05 09:24:08.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白领工资标准”凸显学术的无厘头倾向

时间:2007-11-05 04:16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新闻回放]据《南方日报》11月4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了一项所谓的“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据此,北京月收入5000元,上海5350元,广州4750元,杭州4980元,苏州4300元,厦门4100元……等等,才算得上“白领”。

不知道社科院的专家们花了多少经费,才“研究”出了上述数据。但笔者思忖再三,也想不出研究和公布这样一个 “标准”有什么实际意义。甚至可以说,这个所谓的“白领工资标准”实属无稽、无聊。

众所周知,“白领”是个宽泛的概念,简言之,这是城市“OFFICE上班族”的一种泛称。上到手握重权的高层领导和管理者,下到整日碌碌的普通职员,但凡以脑力劳动为主者都可称为“白领”,其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这只能是一个模糊型概念。而观诸上述社科院的“白领工资标准”,月收入却已经精确到了“10元” 线。若此,堪称无妄无稽。

给“白领”定出这样具体的收入标准,是为了让收入高的白领安心,还是为了给收入低的白领添堵?抑或,是为了引导企业调整白领的工资标准,还是要诱导白领们起而争取自己的收益?实在令人难以明白,令人能够感到的只有无聊。

因此,这些数据虽然是由权威的社科院堂皇出台,却实在很“无厘头”。这一事件,再次凸显出当前社科类科研的泡沫化倾向———这实际上才是一个更本质的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可以说,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极佳的实验场所,同时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社科研究的成果。譬如如何发展法规有效调整新型社会关系和矛盾的问题,譬如进城农民的心理适应问题,譬如压力正在逐年加大的养老问题……许许多多的问题,都需要社科研究者作出不懈努力,在推动学科发展的同时,更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期,却恰恰有一些社科研究者被浮云遮了望眼,“学术研究”不断趋于泡沫化,其一是表现在水货 “论文”“专著”充斥,以骗钱为主的“国学班”等越来越多;二是表现在诸如孙悟空家乡何在、秦可卿原型为谁、孔子身高几何等无厘头“学术成果”经常出现。由是,诸多专家简直类同于网上的“砖”家,贻笑大方。

与自然科学类的研究有所不同,社科类研究尤其需要“真问题”、“大情怀”,惟此方可显现出学术的价值、责任和尊严。社科学术研究的无厘头倾向,是对学术资源的浪费,对学术责任的背离,对学术尊严的最大亵渎。是故,对“白领工资标准”这类“学术研究成果”,或并不能一笑了之。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936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2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Qiwang 于 2007-11-05 09:44:47.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现今胡说八道已升至胡说九道了!可笑可悲啊!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936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3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张S 于 2007-11-05 09:47:05.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真是社科院搞的?假新闻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