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叫Judy,从普里斯顿大学毕业后,被世界第二大化学公司录用。因为不喜欢实验室的工作,她一直不快乐。她下决心辞了工作,尝试了很多其它的工种,最后跑到“法式烹饪学校”去学糕点制作,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结业后,在纽约一个高级餐厅当糕点师傅,现在过着低薪、忙碌却快乐、“好有趣”(Judy语)的生活。
另一个男生俞颂源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毕业后在纽约的一个软件服务公司工作。他一直喜欢烹饪,在三十岁生日前夕,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到一所烹饪学校去学厨艺,学费加上实习费共2万4千元!虽然一边工作一边去学厨很辛苦,但是因为有兴趣,他自己感觉就像参加夏令营一样。
Judy现在的同事都是高中毕业就直接进烹饪学校的,那么她去念名牌大学,花费的四年宝贵青春时光、以及昂贵学费的意义何在呢?
大多数华裔父母把培养孩子进名校当作家庭教育的终极目的,孩子的就业基本就是“四师”:医师、律师、会计师、工程师,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择业观念,使得许多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兴趣在哪儿,有的即使知道也被父母拉回“正途”,兴趣只能作为业余爱好。
许多父母为孩子设计人生计划时,执迷的是哪个饭碗装的多,哪个饭碗更结实,至于孩子喜不喜欢那只碗,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父母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们这都是为你好!”可是如果孩子最终捧上了那个大结实碗,却始终感到木然无趣,这样的生活对孩子来说会是“好”吗?
Judy的母亲对她的选择至今也是不能苟同,只不过女儿大了她管不了了。Judy当初是先斩后奏,并没有和家人商量就辞掉了工作。对于现在的工作,她向妈妈许诺将来要自己开个糕点店,她妈的感觉才好过一点。
俞颂源承认如果他十八岁时告诉父母要去学厨而不读大学,父母绝不会同意。他认为父母可以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但孩子得自己有动力才行,如果从事的工作自己一点也不喜欢,那么你绝对不会在这个领域出人头地。
他建议人们如果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就应该勇敢尝试,他自己正在为将来开饭店做各方面储备。
Judy在离开化学公司时,有个提早退休的同事很兴奋的对她说:“我终于可以去追求自己真正喜爱的生活了!你真的很勇敢,我希望自己在25年前也有勇气这么做。”
以前的Judy,每天早晨都不想起床面对一天的生活,现在却都很期待今天会发生什么事,遇到什么人。
每天都满怀期待地起床,这是多么快乐的生活!一辈子不过七、八十年,如果一直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拥有的一定是幸福的人生。
不知什么时候做父母的才会允许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主人,孩子们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职业,而不是为上大学而上大学,为找好工作而读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