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引发争议的旅美经济学家--方绍伟
(原载芝加哥<<文化与生活>>2007-11-16)
芝加哥西郊的一个秋日,进行了一天的"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科工专)第十五屆年会仍在继续。第一分会场上,一位来自芝加哥的旅美经济学家正进行着题为"中国热潮: 惊心动魄的大国崛起"的演讲。
演讲分三个论题展开:1.美国的"中国热"为何持续升温?2.中国的经济景气能否持续?3中国的崛起是经济意义上的复兴还是文化意义上的复兴?这种复兴能否在不推行"西方民主"的基楚上继续下去?
对于这些并不新鲜的问题,这位名叫方绍伟(Frank S. Fang)的旅美经济学 家却以独特的分析方法得出了与人完全不同的结论,令与会者耳目一新。在一个小时的演讲之后,许多人仍意尤未尽地围住他继续提问讨论。
方绍伟是根据他刚出版的英文新书China Fever: Fascination, Fear, and the World's Next Superpower进行演讲的。旅美华人中用英文写小说出专著的并不少
见,但以当代中国社会及其国际影响为主题的全方位论著却仍闻所未闻。而一个经济学家从文化心理角度同时刨析中美两国的制度利弊更是前所未有。
他的分析采用的是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认知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方法;分析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制度根源,中国的”脸面崇拜”背后的”耻感文化”和”恐感文化”,当前中国”十大社会问题”的原因,中国历史上”朝代周期”的制度背景,以新的任期制和多党合作为特色的”政党政治”的变革特征,以及中国的”相互依赖文化”与西方的”个人自主文化”的差别;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经济自由化并不会逐步导致政治上的西化,其政治制度也不可能走向西方人所说的逐渐崩溃,而中国的经济复兴实际上是整个文化复兴的前奏,中国对美国的挑战不是经济或军事的挑战而是”国家制度模式” 的挑战。
如果一个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的人持这样的观点或许不太奇怪,但对一个饱学西方自由经济理论的人来说,这样的结论可能就另人费解了。难怪有朋友戏称道:这不是用"极右"的理论得出"极左"的结论吗?
方绍伟1986年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文系,1986至1988到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后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1993年他出任著名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www.unirule.org.cn)副所长。同樊纲,盛洪,茅于轼,张曙光等成为中国前卫的制度经济学家。1994年后他到美国”北伊利诺大学”攻读博士。由于指导老师离校,以中国政治经济为主题的博士论文面临论题变改。方绍伟断然拒绝,并决定放弃学位,私下将论文观点拓展成书。2002年以来,他在芝加哥创办了"制度经济研究中心”(www.ieCenter.org),并将历经十年的书稿公诸于世。由于美国的"中国热"的持续升温,Chian Fever一下成为 Amazon. com上的热门畅销书。
方绍伟是如何看待西方的自由经济理论,又是如何由此分析民主问题的呢?
原来,西方经济学除了居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外,还有近年来不断有人摘取诺贝尔奖的"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特别注重从产权,交易费用,规则和文化等方面分析个人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完全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简单的自由市场加民主的经济理论。 在他看来,常识意义上的民主概念有两个方面的含混。一是将自由市场,人权,法制和对抗性竟选通通视为民主。实际上,法制比竟选要古老得多;象新加坡和香港这样有法制无"西式竟选"的地方,有的是更可靠的自由市场和人权,而多年来许多试图推行"竟选民主"的非基督教国家却既无法制,也无自由市场,更谈不上人权。美英两国硬"拷贝"出来的伊拉克民主更是混乱不堪。问题不是竟选民主没搞好,而是在另一个文化中竟选民主根本不可能高好。否则象征暴政的"柏林墙"就不会在东欧被推倒后又要在美墨边界上重新建立起来了。另外,"竟选民主"也不是根治腐败的途迳;印度,墨西哥,台湾等便是例证。亚洲新闻自由度最高的菲律宾问题更多。至于人权,那也是一个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加拿大的同性恋者比美国的有更多的权利(包括结婚),这就不是一个抽象的人权问题。中国二十多年前如果不搞计划生育,现在就会多出一个美国加上墨西哥的人口,人均收入就不可能大大超过不搞计划生育的印度。这也不是一个抽象的人权问题。
第二方面,"竟选民主"也有具体选举方式,参与的广泛度,竟选宽度和对抗程度的不同。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举,法官是任命还是竟选,妇女黑人能否参选,竟选一开始是否就是多党对抗,所有这些即便在美国也是一个"公共选择"而不是一个"道德选择"的历史过程。更重要的是,这种历史过程既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政治文化观,也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文化道德观,而这两者都离不开文化心理(”相互依赖文化”或”个人自主文化)的影响。抽象道德的和普遍适用的"竟选民主"根本就不存在。
与此同时,"竟选民主"在美国也面临重重困境。筹资至上,贿选,自由的不同价值,策略式选举(竟选博弈),滥用特权,程序僵化(从当年的越南和如今的伊拉克撤军怎么就那么难?)等等,都充分证明"竟选民主"的程序机制在抑制人的劣根性的有效性上,在公正表达民意的有效性上,确实是被"西方中心论者"大大夸张了。台湾"竟选民主"的种种丑闻(由于暴力盛行,台湾立法院是世界唯一的只能用纸杯而不能用玻璃杯的议院),更证明一个以"德能","和谐"与"一统"("一山不容二虎")为基础的政治文化在强行"竟选民主"后的悲剧。
总之,China Fever: Fascination, Fear, and the World's Next Superpower 一书论题广泛(包括人民币升值问题,美中贸易逆差问题,B2C即Back to China中的"海龟(归)-海带(待)-海藻(找)-海鸥"现象,新一代企业家的暴富,追星文化的流行,屡禁不止的"二奶经济",中国股市暴涨问题,美国侵略性的制度根源问题等等),观点尖锐鲜明,连美国的出版社在编辑过程中也小心谨慎,并删除了包括中国多神论宗教的同化兼容性与美国一神论宗教的偏激排它性等内容,以避免刺激美国的读者。但无论如何,即便是在中国(中文本即将在北京出版),对该书及其作者的争议也将是在所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