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孩子们活得真累。从进托儿所、幼儿园开始,就开始每星期六天的学习了。进幼儿园要考试,一门考的可能还是英文。考得好,还不一定进得去名牌幼儿院,还得开后门、走人情,有时这人情还得走到高层次的政府领导处,譬如市一级的。进小学、初中就更不用说了。为了子女有个好出息,父母真是全力以赴。惟恐其独苗进不了好的幼儿园,从而进不了好的小学,进而进不了好的中学、大学;进不了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或出不了国。真是得从小抓起。由于整个社会的各个家庭,只要有条件,都在为子女而拼博,你不跟进,就亏待子女了。于是各种补习班、私人家教、课外技能学习,就遍地开花了。对生意人来说,中国的教育市场真是一大块宝地。反正其他的钱好省,花在子女教育上的钱,再穷再苦,也要挤出来。
对从3岁以上的中国幼儿、儿童与少年来说,如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他们的童年将是在无穷无尽的学习压力中度过的。(这里撇开高中生以上的青年不谈,因为他们一般已有独立思考、行事能力而不全受父母支配与控制。)笔者遇到很多家长,他们的(独生)孩子在住宿小学读书,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除了吃饭与短暂的休息,永远在学习。好不容易周五晚上回家,周六还有一天的校外补习或兴趣班。对一般学生来说,众多的家庭作业,不断的模拟考试,便是童年人生的唯一目标与“乐趣”。许多大学生周末打工的对象就是幼儿园幼童的英语游戏,或中、小学生的英语及其他课程的补习。好的钢琴老师在市面上,已很长时间奇货难居,须排队等候、高价聘请。而农村与城市中的穷人,为了子女的教育,每天又有多少悲欢离合、辛酸感人的故事在发生。且不谈大学,即使公立中、小学生一年的学校费用,已占一般农村家庭收入的很大比例,能上学已经是很大福分了,哪有钱再去上补习班。在大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男女,许多都是念完初中后,念不起高中,而出来挣钱养家的。为了这些付不起的学费,他们放弃就学,从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这些家庭中有幸念完高中的子女,是完全靠自己的勤奋与天分在与富有家庭的子女不公平地竞争着人生前途。在这种全民抓教育、人人争上游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新一代,或新二代,他们的书本知识功底与文化教育素质,与美国的下一代真有天壤之别。 美国的儿童生活正好相反。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他们的父母会为子女购买玩具,携带他们出去旅游,尽量使子女开心。“美国是儿童的天堂”这句话可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的。
父母的愿望是让子女活得健康、开心,现时的开心,至于将来怎么样,是孩子自己选择的道路,家长决不会强迫让孩子去学无兴趣的东西,孩子尽管小,可是他们的主意与选择,永远是家长最优先考虑的因素。一般家长为子女所做的是选一个好的公立学校,这是在购房或搬家时,甚至找工作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或选一个好的私立学校,如家庭经济允许的话。其余的基础教育则一般都交给学校,只要学生成绩过得去,什么课外补习,额外作业,那是闻所未闻的。对大部分学童,课余兴趣爱好最多的就是各类体育,特别是男孩的各项球类运动。而学校则严格按照进程教学,下课铃响一定散课;学校的校车从来都是准时地按规定路线送学童回家。教师的敬业精神远不如中国的老师,为学生开“小灶”、家庭访问是极其罕见的。从书本知识来说,美国学生起码比中国学生晚两年。
中国儿童进小学时有的已要考乘法,而美国学生三年级才开始学乘法。中国学生三年级看的武侠小说,已相当于美国学生五年级的暑期阅读水平。在中国念过几年书后去美国的中国孩子,很少不在学校里名列前茅,并感到在美国读书真是轻松。美国学生所作的各类作业题,可能只有中国同“行”们的十分之一。对基础课程,能将教科书认真阅读,已是好学生了,哪有去看同类教材参考书的事!在这种环境下,书本知识学的少,基础不牢固,学习自然也没有什么压力,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玩、交朋友、看电视、享受大自然,无拘无束地成长。对于要学习的孩子,没有父母的“规划”,他们也会去图书馆、网上学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听高年级的课,尽情地发挥与发展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