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作家 短命文学
这里说的“短命作家”,不是说作家英年早逝,而是说作家创作生涯如昙花一现,很快在社会舞台上消失;这里说的“短命文学”,不是说这种文学作品不好,一下子被读者唾弃,而是说这种文学作品经常被当政者干预,很快在社会上消失,使读者无从问津。以上这两种现象,只出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大陆尤甚。例如,金敬迈著的《欧阳海之歌》,曾轰动一时。大家都认为是歌颂英雄人物的好作品,金敬迈亦因此一炮而红。可是不久,这部作品,随着作者的很快消失而消失了。又如杜鹏程著的《保卫延安》,也是一部佳作。它以文学形式记载了保卫延安的史实。曾被拍成电影,深受民众的喜爱。可是随着彭德怀的倒台,这部作品和它的作者就消声绝迹了。更好笑的是《毛泽东选集》这部被誉为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巨著,随着刘少奇的倒台而把解释部份作了重大的修改。随着林彪的兴衰而大量补充林彪的资料和删除林彪的事迹。把这部经典著作改得面目全非,真是贻笑大方。
大陆为什么会出现“短命作家”、“短命文学”这种现象呢?窃认为,主要原因是出自“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个方针上。
按照哲学原理,上层建筑应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而文学、政治等都属上层建筑范畴。它们应该为经济基础服务。但大陆的当政者刚好相反,竟然在实践中提出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因而造成上述恶果。
大家都知道,政治为东西,正像小孩子的脸那样是一日三变的。苏联老大哥,一下子可以变成契弟:头号美帝,一下子可以变成朋友;“同志加兄弟”的中越,一下子大打出手,血溅谅山。如果文学跟随政治走,那就昏头转向,今天是好作品,明天就会变成毒草,作者也因此而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像官员那样而宦海浮沉。因此,本人认为“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个方针是错误的。应该是文艺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才对。
再者,大陆没的历史地看问题,一人倒台后,他以前的丰功伟绩或作品都一笔勾消,因而出现“林彪不会打仗”这个自身讽剌的大笑话。怎样才能使大陆的作家和作品,变成长命作家,长命文学,这是值得当事者深思的。 1989年3月19~21日 原载《欧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