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紫微的影评,字里行间透着刚烈绝决:<头名状>__兄弟杀我兄弟者,必杀之!

Life without dream is no life at all...
打印 被阅读次数

__兄弟杀我兄弟者,必杀之!

昨天,纠集了大队人马去金源五楼看,电影大厅里到象自由市场一样热闹,人声鼎沸.来自九省通衢之地的陆军差异道:“北京人的文化水平就是高,这要在武汉,怎么也不会因为看场电影排这么长队。而且这么贵,七十块钱一张票。”同时请八个人看电影的人是架子,我们于是都赞他人格闪亮,并纷纷鼓励他以后这样的集体活动不妨多搞。

电影看完了,评价如下。

1, 比今年的大部分华语大片像什么《太阳照常升起》《色戒》之类都好看。陈可辛至少试图精彩地讲一个故事,这里不靠铺满鲜花的铁轨或回形针体位来博取噱头,可以说是诚意之作。

2, 故事讲的是关于背叛和构陷的故事。李连杰(军官)刘德华金城武(土匪兄弟)因机缘巧合义结金兰,所谓立下头名状,同生共死;但是,当兄弟三人在前有强敌后有宫廷斗争的夹缝中好容易杀出一条血路,李连杰背叛兄弟,妄想一个人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终于腹背受敌,走上一条不归路。我要说的是,这三个人,李,刘,金,演得都很称职,尤其是李连杰,演得出奇的好,骨子里透出来阴阴的戾气,终非池中物的枭雄。刘德华,这回演了一个大老粗,感觉上又有演技又可爱,有人说赵二虎(剧中人)是刘德华演艺生涯的一大突破,嗯,有点布拉德.皮特和乔治.科鲁尼般的演技派偶像的气象了.还有金城武, 好像也不象往常那么讨厌了似的。

3, 徐静蕾的出场比想象的要多,每次出现的都有些突兀,尤其是围困苏州之战,突然就从家乡(山西?头一部分脏兮兮的,好像到处都是小煤窑)跑到军营里来支前,一个弱女子千山万水地跑来跟李连杰偷情,也不知道搭乘的什么交通工具。反正这人物有点像导演的工具。再加上满口北京乡音身材高挑的老徐,在戏里的身份是苏杭美女,更有一点隔的感觉。不过,就凭这基本不化妆敢于素面朝天大半部戏,有些北京大妞的豪情。

4,中国画里有背面敷笔之说,颜色上在背面,洇过来,隐隐约约的,借一点意思。正好,《头名状》的故事背景就是这样的,通篇没点一个字,各种宣传也绝口不提的,是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包括先围苏州后攻南京的史实。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点被隐去了,当然,也可能因为担心曾国藩的后人找麻烦,毕竟,攻陷南京城是国藩国荃哥俩的功劳。

5, 故事基本讲逻辑,有几处我觉得是败笔。第一,杀刘德华是全剧的拐点,李连杰原本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就凭陈公公很明显挑拨离间的一句话,就设了那么大一局来除掉出生入死的弟兄,让人不禁发问,至于搞得这么绝么?也许,导演是想表现李连杰无毒不丈夫的一面,但因为铺垫不够,导致李的内心变化的线索断断续续,所以观众看起来是李连杰犯了左派幼稚病,立足未稳,先斩大将。这么重要的裉节,没铺排好似的;第二,结尾处,李连杰因攻城有功,被老佛爷任命为江苏巡抚,在履新的仪式上被埋伏的暗枪所杀。这枪手谁派来的?朝廷怕他拥兵自重?还是政治对头欲除之而后快?…不管是谁的主意,都够傻的。中国不是西方,我们的政治讲究的是厚黑和官场构陷,就像太极推手,舍己从人乃制胜之道,最忌讳被抓住把柄,尤其是朝廷办事,那更是一切都在正大光明的幌子底下形成文件以会议精神的形式昭告天下的;躲在暗处打黑枪,那是香港小流氓的街头把戏。第三,也是最逗的一点,攻南京只是几千人的部队在打暂且不提,陈公公,戏里是宠宦,朝廷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其部下却对李连杰说:我这壹千五百人的队伍是陈老的家底,冒险不得。我们只助威不参战…拜托,壹千五百人成不了家底儿。

6, 故事的主题,制片方的说法是反战,企望和平。也不能说不是。怎么看完了就是一股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无耻小人的勾心斗角的感觉。有人说这部影片象大多数华语大片一样仍然让人留下对民族自身意识和文化缺乏自信的印象。我有点同意。唯一觉得头名状的状词还挺爷们的:外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外人杀我兄弟者,必杀之;兄弟杀我兄弟者,必杀之。不过,现在都不时兴讲这个了,改讲:为兄弟两肋插刀,为姑娘插兄弟两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