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母亲是湖南湘乡人,在娘家的名字叫文其美,嫁给湘潭毛顺生后,按习俗称毛文氏。
毛文氏是位勤劳、善良而有思想的妇女。善于治家,对待戚里,时常周济,堪称一位贤妻良母。不过,她的丈夫却是地道的夫权主义者。对丈夫的冷酷和专制,她虽然内心不满,但从不公开或者感情上有任何流露,只是虔诚拜佛,力图以行善和积德来影响丈夫和孩子。她先后生了七八个孩子,只有毛泽东、毛泽民和毛泽覃长成。她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子们身上;尤其对实际上是长子的毛泽东关怀备至。毛泽东生于1893年,排行第三幼称三伢子;8岁上学,以后因看禁书《水浒全传》和支持韶山冲农民大闹毛氏祠堂而被强令退学。毛顺生一再让其辍学从耕或从商,还是毛文氏多次规劝、恳求,才使毛泽东得以继续就读。
毛文氏对毛泽东早年有很大影响;在她的熏陶下,毛泽东幼年也崇佛,相信普渡众生。他对母亲非常孝敬和爱戴。母亲生病时,他总是求神拜佛,希望能保佑她早日康泰。毛泽东15岁时,曾到离韶山100多公里的衡山大庙去拜佛,而且是从韶山起几步一拜,一直拜到衡山的,可见其虔诚。到后来,看的书多了,毛泽东才逐渐转变为无神论者。
1919年,毛文氏患腮腺炎。当时,毛泽东在长沙任教,得知消息,急忙赶回韶山把母亲接到省城治疗。可是由于并发其他病症,母亲还是谢世了。毛文氏享年只有53岁。母亲的离世,使毛泽东万分悲痛,他跪在母亲灵前,挥毫写下了《祭母文》和挽联。这些文字记述了毛文氏对儿子的养育恩情和盛德高风,同时,在字里行间也洋溢着儿子对母亲的真情和孝心。
毛泽东《祭母文》云: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小大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挽联两副云:
其一,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往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其二,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毛泽东始终没有忘记母亲的教养之恩。1959年他回韶山时,在故居母亲的遗像前端详良久后说,我像母亲。第二天天未亮,他独自一人寻到父母的坟墓,久久伫立,寄托哀思。他对后来找上山来的随行人员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不信鬼神;但生我者父母,这还是要讲的。
1962年, 山东师范大学 教授 高 亨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
笔下有雷声。
唤醒蛰龙飞起,
扫灭魔炎魅火,
挥剑斩长鲸。
抒慷慨,
写鏖战,
记长征。
天章云锦,
织出革命之豪情。
细检诗坛李杜,
词苑苏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携卷登山唱,
流韵壮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