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选中李德生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25位成员里面,八届中央政治局成员30人中,只有12人继续当选。而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成员,几乎全部包括在内。

  然而,作为解放军一位军长,在九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接着不久,7月下旬,李德生被调到北京,参加中央工作,成为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业务组、军委办事组的成员,同时,仍兼任安徽省委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后来又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的变动,非常引人注目。

  李德生到中央工作,是毛泽东提名的。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调李德生到中央工作?毛泽东又是怎样考察李德生的?

  1967年7月14日至9月23日,毛泽东到华北、中南、华东视察,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就“文化大革命”发表了许多看法,尽管他没有改变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尽管他对事态的整体发展仍然充满信心,但是他确实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措施,做“引导”工作,实际上是在纠正某些“左”的具体错误。

  毛泽东在武汉“七二O”事件之后,于1967年7月21日乘飞机到上海。安徽武斗形势严重的时候,他同意调十二军到安徽,但是他不可能预见到十二军的工作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而十二军从8月7日到安徽,30多天,就取得制止武斗、收缴武器的明显成绩。40多天,促进了两派的大联合,9月20日,举行两派20万人大游行。接着,十二军又举办造反派头头和省地市领导干部万人学习班,为实现大联合、“三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二军在安徽的活动,通过十二军的报告,新华社的内部参考,不断送到中央。十二军的报告,两次被中央转发。显然,十二军的许多做法,特别是制止武斗、促进联合、解放干部、实现“三结合”,符合毛泽东讲话中有关纠正“左”的具体错误的精神,它得到毛泽东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

  毛泽东选李德生到中央工作,也不是单从李德生在安徽“三支两军”工作的成绩,不是单看文字报告就确定的。他从许多方面调查情况,多次当面考察。了解了李德生的历史、年龄、身体、文化知识等许多方面,乃至从更多层面思考的。毛泽东后来亲自对李德生讲过,我不是只从南京军区,而是从多方面了解你的。

  我们只是看一下,在李德生到中央工作以前,毛泽东两次当面考察李德生的情况。

  第一次是1968年10月,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的开幕式上。

  10月13日,八届十二中全会开幕,周恩来宣布会议议程、人员组成和编组、会议开法。当时宣布的会议议程是:九大代表产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党章草案,国际国内形势,专案审查工作。周恩来宣布出席会议人员的编组名单。当他念到华东组列席的李德生时,毛泽东突然打断周恩来的话,问道: “哪个叫李德生?”这是因为毛泽东虽然在多次文字报告中,熟悉了十二军在安徽“三支两军”的情况,却未见其人。

  周恩来曾在向李德生交待十二军到安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时,见到过李德生,后来又见过几次。他当即介绍说:“李德生同志,是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十二军军长。”他随即向李德生招招手,说:“李德生同志,请你站起来一下。”

  李德生从列席人员的位置站起来。

  参加会议的人也有点奇怪,毛泽东为什么对一位列席人员、一位军长感兴趣,不由得回过头来看李德生是个什么模样。

  毛泽东当着众多与会人员,笑着说:“不认识你呀,你这个同志。”

  毛泽东这样亲切地询问到会同志,使人们想起战争年代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的亲密关系。毛泽东确实不认识李德生,而李德生当然认识毛泽东,并且从红军时期起,他多次在各种场合见过毛泽东。他对于毛泽东的点名,也感到有点意外。

  “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啊?”毛泽东再次发问。

  “我是河南省新县人。”李德生大声回答。

  毛泽东接着问:“你今年多大岁数了?”

  李德生回答:“52岁。”

  毛泽东转向与会人员,他说:“我看安徽的事情办得不错。我们不是通报了他那个整芜湖吗,芜湖整得不错嘛!那个芜湖问题可是复杂了。”

  两个月前,毛泽东亲自确定转发十二军“整芜湖”的报告,芜湖制止武斗的经验,他是了解的。现在,他还要直接听听李德生的看法。又问李德生:“你们是怎么搞的啊?”

  人们掉转目光,准备听李德生介绍经验。不料李德生只说了一句话:“就是大造舆论!”大家以为只是开场白,静了一会,却听不见下文。这才明白李德生讲完了,隔了片刻,引起一阵笑声。

  毛泽东也笑了。他肯定李德生的经验,并且把这一话题引导到我党我军的历史经验:“是啊,就是要造舆论。我们共产党人闹革命,几十年了,就是靠造舆论。不然的话,怎么能拉起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搞那么多队伍。不做群众工作,你没有群众,也就没有军队,没有党,没有无产阶级政权。”

  在宣布编组名单的时候,出现毛泽东同列席人员这样大段对话,是很少有的事啊!

  毛泽东同李德生的第二次谈话,是在1969年4月,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德生作为安徽省选出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4月28日,九届一中全会正式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周恩来宣布选举结果,在念到政治局候补委员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再次提出:“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

  周恩来示意李德生,李德生习惯地戴好军帽,站起来敬了一个军礼。周恩来笑着说:“德生同志,请你把军帽摘下来吧。”

  李德生摘下军帽,露出一头浓密乌黑的寸发,宽宽的额头,微微谢顶。他端庄地面向主席台,十分精神。毛泽东看到这位参加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负过6次伤的老红军战士,正值壮年,体魄魁梧,红光满面,风华正茂,当时年已76岁的毛泽东不禁再次问道: “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李德生答道:“我53岁了。”

  “啊,53岁,53岁!”比李德生年长23岁的毛泽东,接连重复几遍。

  党的九大和九届一中全会之后,许世友回到南京,陈锡联回到沈阳,李德生回到安徽。

  谢富治说,李德生当总政治部主任不合适。毛泽东说,你就合适?

  李德生奉命于1969年7月28日到京,周恩来同他谈话,已经明确他参加中央政治局的日常工作会议,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并且明确他“固定管理军委办事组的总政工作”。然而,李德生被中央正式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却是在1970年4月30日。也就是说,中间隔了9个月。这里面有什么蹊跷呢?是个什么谜呢?

  党的九大以后,林彪、江青集团的成员在中央政治局里占据了相当数量。但是他们并不满足已有的权势,还是在互相争夺,在扩展自己的势力。

  1968年3月,林彪和江青合谋,制造所谓“杨、余、傅事件”,撤销了代总参谋长杨成武、空军政治委员余立金、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的职务,任命黄永胜为总参谋长,控制了总参谋部的领导权。后来,又提名将吴法宪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李作鹏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治委员,邱会作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

  至此,军委有两个总部和海、空军,都可以直接听命于林彪。只有总政治部还没有安插他的人。

  谋取对总政治部的实际控制权,林彪觊觎已久。

  1967年7月25日,在所谓百万人欢迎王力“胜利”归来的大会上,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军队的造反派煽动:“你们要战斗,要突击,彻底砸烂总政阎王店。”掀起“砸烂”总政治部的风暴。总政治部主任萧华被批斗、抄家,副主任也无一幸免,都戴上“阎王”的帽子。正副部长成为所谓的“判官”,处长成为所谓的“牛头马面”,一般干部也成为“小鬼”。一时间,总政治部有40多名副部长以上干部被批斗,机关和直属单位有767名干部被立案审查,其中有17人被迫害致死。总政治部被他们说成是“一筐烂梨”。

  11月,林彪指示在军委办事组下设立政工组、干部组,直接取代了总政治部的职能。1968年10月,林彪宣布对总政治部实行“军事管制”,由野战部队派干部战士到总政治部,把所有机关干部集中起来,编成班、排、连,离开机关办学习班,把被审查的部级干部集中起来加以“监护”。就这样,作为全军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关总政治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军事管制”,这是我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其荒谬的旷古奇闻。

  总政治部被“砸烂”、被“军管”以后,谁来当总政治部主任?林彪自有打算。

  他的本意是从吴法宪、李作鹏中任命一个。黄、吴、李、邱四员大将,黄永胜掌管总参谋部,邱会作掌管总后勤部,从吴、李中选一人掌管总政治部,这样三总部就全部掌握在他的手里了。在他们的圈子里,这种传闻,早已不是秘密。在李德生到了军委办事组并分管总政治部工作后,他们依然毫不隐讳,经常互相恭维。李作鹏见到吴法宪时,半开玩笑地叫:“吴主任,你好!”吴法宪也爱回敬李作鹏:“李主任,你好!”李德生的警卫参谋多次听他们的警卫人员互相询问:“你们首长什么时候上任哪?”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似乎已经在他们的囊中了。

  然而事情并不像林彪想的那样如意。毛泽东重用林彪,但又对他保持着警觉。对他重用亲信,很不满意。后来在1970年夏天庐山会议期间,他就曾经说:我是一方面军的,我身边没有一方面军的人;我是湖南的,我身边没有湖南人。

  总政治部主任人选,毛泽东同样有自己的想法。李德生进入军委办事组,“固定管理军委办事组的总政工作”,就是毛泽东的意见。

  李德生“固定管理军委办事组的总政工作”,却一直没有下达总政治部主任的命令。有一次毛泽东主持政治局会议,议论起此事,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军委办事组成员谢富治发言,他表示不同意李德生担任总政治部主任。谢富治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队政治委员、八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政治委员,很长时间是李德生的上级。应当说,他对于李德生的全面情况,是应当了解的。但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跟上了林彪、江青。他明知毛泽东对李德生作了详细考察,有好的印象,却发言说:“李德生是带兵打仗的人,不是搞政治工作的,不适合做政治工作。”这个发言,正好说出了林彪一伙想说又不好说的话。

  毛泽东对李德生在安徽做群众思想工作,“大造舆论”,印象颇佳,他是赞成由李德生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在听了谢富治的发言后,很不高兴,当即批评说:“李德生不合适,你就合适?”

  就在政治局讨论确定以后,黄、吴、李、邱仍然想方设法,加以拖延。按照惯例,李德生的任命手续,是应当由军委办事组办理的。他们以军委办事组的名义,写给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报告却说:“建议李德生同志任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或主任。”由此看来,他们的倾向性很明显,如果毛泽东画了圈,就可以按办文的惯例,按照报告上写的第一个职务,任命李德生为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以后他们再相机提名任命吴法宪或李作鹏为主任,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毛泽东焉能看不出他们的用意,他在报告上批上了“同意”二字。同意和画圈不同,究竟是同意哪一个职务,毛泽东又没有明说。中央办公厅把批件退回军委办事组。那么,究竟是任命为主任呢,还是任命为第一副主任?难题回到了军委办事组。

  12月10日,中央再次明确李德生任总政治部主任,交军委办事组按这一决定办理报批手续。按说,这一次该明确了吧!黄永胜等居然又把报批手续拖延了4个多月,直到1970年4月30日,才向全军公布了党中央任命李德生为总政治部主任的命令。

  这就是李德生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的曲折经过。

  总政治部负责全军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管理全军高级干部的任免和他们的历史档案,这是林彪集团志在必得的部门。林彪在1960年整了总政治部主任谭政,毛泽东重新任命罗荣桓为总政治部主任。时隔10年,林彪在污蔑总政治部为“阎王店”后,又想任命吴法宪或者李作鹏为总政治部主任,依然没有能够如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