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面条而想开去

离开生活学习多年的北京, 在海外已经几年。 辗转法国马赛, 美国加州洛杉矶,学习, 工作, 对海外的生活有了自己的经济与人生有了自己的看法。现在生活在巴黎近郊的枫丹白露, 专心于学术研究之余, 也偶尔关心天下大事。这里的文章,是自己对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前几天,一个寒假归国探亲的朋友回来,带了不少国内的土特产,大包小裹,满载而归,让人感动的是,她也没有忘记这里的中国老同学,送给每个人一个新年小礼物,不过让人意外,竟然是一大包中国面条。我还是要客气几句,这么远,从国内拿什么面条啊,其实这边的商店也有。她笑答,这边中国商店的面条挺贵的,很多又是香港、台湾产的,哪如中国的正宗?我无言以对,只能用开玩笑的口气回答,美国也不是阿富汗,还用中国的救济物资?

其实,这个同学的心意我深深感激,人家从太平洋的那一端带过一包面条来,正所谓礼轻仁义重。特别是当春节临近,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包国内的面条,亲情和故乡情确实扑面而来。但稍稍多思考一点,却让人生发出更多的思绪。面条并非中国特产,韩国,意大利都以面条闻名,朝鲜有冷面,意大利有通心粉,而中国的担担面,拉面,抑或是无数的地方面食,都让人垂涎。但世界各地,面条的区别究竟在哪里?若说形状不同,其实我倒是觉得意大利的通心粉增大了面条的表面积,更容易吸收滋味,也更容易进食,不会如中国面条吃得满嘴满脸。要说原料和工艺,美国这边的面条大都是用燕麦做的,相比中国面条更坚韧,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烹饪,而中国面条大都质地比较软,汤汤水水,味道更容易吸收到面条本身之中,似乎更有滋味。但一言以蔽之,面条,顾名思义,无非是面(当然是各种面)做成条状,或者大体条状,以供人类食用。既然如此,世界上的面条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但为什么只有中国的面条才更有滋味,更正宗呢?

记得我几年前在法国读书的时候,生活的城市中国人很少,也没有什么成规模的中国超市,只能去洋人开的洋店,一看基本上不懂,中餐里面需要的调料找不到,瓶子上写得字也不明白,但毕竟吃饭是硬道理,只好拿着字典,到洋人的商店里一个一个去查,去研究瓶子上写的说明文字的意思。然后自己动手,尝试做饭。做饭的原料完全是洋人的,但胃和肚子确是中国人的,这个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能骗得了自己,所以杂七杂八,什么印度调料,泰国的酱油和大米,法国的红酒和奶酪,意大利的通心粉,还有一些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中文对应名字的蔬菜和叶子,最后做成了能通过我自己这个长着中国肚子的评委的审查。到美国之后一次我做饭请我的德国室友品尝厨艺,他竟然惊讶我如何用跟他一样的原料组合出味道不同的菜肴。我于是有了一点心得,其实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道理都是相同的,确实是殊途同归。大蒜也好,生姜也好,中外都有;国外虽然不产大葱,但洋葱其实功能也相差不大,而且从营养角度,洋葱的功效更高;马铃薯、西红柿本不是产自中国,但现在不是也成为中国家庭的家常菜?有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就地取材,洋
为中用,自主地适应当地生活,用洋人的东西打造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新菜谱呢?

烹饪是如此,做人与为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斯如人言,美国乃是最发达的国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物质、精神生活高度发达,但为什么很多中国同学到了这里反而觉得生活上和物质上有落差精神上很寂寞甚至苦闷乃至于吵着要回国呢?问题恐怕在于,你自己是究竟游离于美国这个社会之外,抱着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的信条;还是投身其中,去享受美国高度的物
质精神文明呢?这一点上在精神文明方面似乎更加明显。我感觉,不少在美国的中国同胞,不论原来在国内基础如何,出国前在国内地位如何,但经过在美国几十年的积累和打拼,无论是开着的奔驰宝马,还是住着的花园洋房,都可以证明,主人在物质上已经进入到了衣食无忧,高床暖枕的人生阶段,相比于在国内为生计奔波的几亿农民、下岗工人,相比在美国社会那些东躲西藏、打黑工的墨西哥移民,甚至相比那些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蓝领工人,的确是高人一头。但进入精神世界,情况就大不相同,中国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不但不如欧洲国家的白人移民,甚至也低于黑人。华人社区的兴趣爱好与一般的美国人更是迥然相异。随便举个例子,美国最受欢迎的运动是篮球、棒球和橄榄球,但问那些在美国生活数十年的中国人,有多少人可以欣赏这三大运动?好莱坞是世界电影中心,每年生产的电影和音像制品数以万计,品种不可谓不多,制作不可谓不精良,但若问那些在美国多年的中国人,有多少人可以象欣赏周星驰电影一般欣赏美国大片的?对白能够听懂多少?我认识一个在美国已生活10年的大学老师,他自称只能充分听懂美国电影里面90%左右的对白。

生活方面尚且要遇到这些问题,感情生活上和为人交往上就更有困境。美国一般的白人女孩对亚洲男人兴趣不大,特别是对中国大陆那些身材不是非常健美的男人更加兴趣寥寥,加上生活习惯上的巨大差异,虽然美国人口不算稀少,也不乏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但绝大部分中国男孩还是选择仅仅在自己的圈子里活动,交朋友。可以想象,在美国华人本就是少数,再除去一半的男人,和华人女性里面占很大部分的名花有主者,能够选择的范围就实在寥寥了。即使在这个本已经相当小的圈子里,再加上对相貌、身高、体重、收入甚至床上做爱偏好的选择和博弈,能够两厢契合的就少之又少了。但如果换个思维,不要抱着自己的中国人圈子不放,把自己放在美国社会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定位成这个国际化社会的一员和一分子,不退让,不逃避,是不是就可以大大扩宽交往的空间,给自己多一些选择和机会呢?这点上,我们倒是可以更多看看美国黑人逐渐成长的历史。二百年前黑人跟华人一样到美国做苦工,所不同的是,他们是来自“没有文化”、“尚未开化”的“黑非洲”,而华工却来自自诩有着灿烂文明的中国,这种文化上的矜持与自持是否也成了华人社会与美国“主流”若即若离的禁锢?

苏东坡有句诗讲过我心安处是故乡。其实,故乡异乡与其说是一种空间上和物理上的距离,宁勿说是一种时间上的和心理上的距离。中国面条与美国面条的区别,其实更多的也在一念之间。事实证明,美国的面条同样可以作出美妙的中国口味,虽然不那么正宗不那么地道,也很难谈得上是一种进步,但却别有风味,却入口甘美,让你的心绪得到安宁和平静,这个感觉,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指责,也只有你自己方能体会了。


2004212日于美国洛杉矶

 

蛛儿 发表评论于
有力,有理,受启发。
事后勃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有理有据!
wd0z000 发表评论于
“我心安处是故乡”... 作者言不由衷 ...
SHIWANG 发表评论于
我们倒是可以更多看看美国黑人逐渐成长的历史.....

绝大多数黑人兄弟的地位没有实质上的进步!文化的融合不是一厢情愿的,但很多情况下是恃强凌弱的!文化上的昌盛和强大是自由和快乐的根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