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茶轩开展“地震震醒了什么”的活动,感到十分有意义。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也曾想写点什么,但几次握笔后都没写成。面对国家和人民这又一次劫难;面对这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照片;面对那窒息在瓦砾堆里的正是花一样年纪的孩子;那躺在担架上流血,压在废墟里呼救的平民百姓;那从天上冒雨而降,从地上徒步奔来的十万将士,我沉浸在悲痛之中。现在,茶轩这一活动,似乎在提醒人们,该从悲痛中挣扎出来,思索一些问题。这过去的一个多星期里,我脑中常想的是什么呢?
首先,2008 年中国多灾多难。这是一个中国政府和人民特别希望吉祥的一年,希望能热热闹闹地圆奥运之梦的一年,不料却偏偏多事。先是大雪灾,继而藏独闹事,又来胶济撞车,现在是这场大地震。雪灾和地震还可以说是天灾,藏独也可以说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胶济撞车无疑是管理混乱造成的恶果。对这场大地震,如果说一点也无法预测,我不太相信。唐山地震,同样的震级,波及范围还没有这次大,从后来披露的事实看,还是屡有迹象的。即使到了震前六小时,还测到了异常的光和波的信号。可惜紧急上报后未能引起重视。而三十二年后,科技和测量仪器不知先进了多少倍,怎么会毫无迹象?究竟是监控人员玩忽职守,还是上报后主管领导渎职?非常有必要将当时的原始记录,当时工作人员的状态,认真查一下,有罪必办,有错必究才行。再如大批学校倒塌,是否和校舍简陋有关?人们是否更留意于政府大楼的气派,而忽视了学校的安全。看看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看看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看看电影《盲山》,那里面的校舍连普通的农舍都比不上。我们难道不应该从这次地震中吸取教训,去认真改变一下校舍的质量吗?
关于地震发生后政府的救灾,我认为非常及时和尽心。这世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调动这么多的军队投入抢险。温家宝及时赶往灾区,非常必要。我甚至看成是这次救灾取得成果的关键。外电和网内有人认为是“做秀”,我不敢苟同。面对这么一场大灾害,需要一个权威人士去现场及时地调动各方的力量,全国也只有胡锦涛和温家宝两人堪当此任。你听听温家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看着办吧!”那句话,难道还不能从这话后面感受到他的愠怒,感受到某些领导的推诿和搪塞吗?现在已不是唐山地震那年代,那时权力高度集中,中央有个号令,地方不敢不动。现在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已是人人皆知的事实。这种状况,作为老总的温家宝不会不知道,所以他才不顾六十六岁的年纪,急如星火般地赶去。仅此一举,就是以民为本,就足以载入史册,让人尊敬。
中国人的团结精神,以前是常被人微言的。比如以前说的“一盘散沙”,现在流行的所谓“窝里斗”。但面对这一场大劫难,我看到民族精神的猛醒,民族脊梁的挺拔。热忱的团结,慷慨的捐助,奋勇的抢险,八方雷动,感人至深。有这种精神,就无坚不克,无敌不摧, 就值得大书特书。地震现在才过去了一周多,事正多,路也正长。要预防灾后疾病的流行,要清除废墟,要重建家园,要安顿成千上万的被截肢了的残疾人,抚养那失去双亲的孤儿,真是事多如麻,道路维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已不是心急火燎,不是慷慨悲歌,而是脚踏实地的细致的工作。这是摆在政府和海内外华人面前的长期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