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清新的政治人物形象



前天晚上,看了凤凰台赵少康对马英九的的独家采访,感受良多。以我这样一个在政治运动风起云涌的国家里长大的,并且由此对政治极为反感的人的眼光看来,马英九的确以他独特的谈吐作风给我留下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清新的政治人物形象---随和,实在,真实。


马英九之所以愿意接受有大陆背景的凤凰卫视的采访,并作了这样特别节目,无疑是想借助这个媒体平台向大陆,港台以及全球的华人介绍他的政见,立场和执政后的打算。我想也可能是因为他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地启用了有绿色背景的赖幸媛而引起的强烈反响,想借此机会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大陆的人对此事的了解。当然也可能还有别的什么目的我就不得而知了。总之马英久在这段足够长的时间里主要谈了三个问题:关于聘用赖幸媛;关于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关于两岸三通。这三件事所有的媒体都有报道,不必我再赘述。


首先不想否认,对马英九我一直心存好感,像很多的台湾女选民一样认为他阳光,朝气蓬勃,温和宽容又不失坚定理性。他的确是很多女人心中男人应有的样子。但这样的好感也仅仅是建立在把他看成是普通人的前提下,因为毕竟不十分了解,所以也从没有想过要站在政治人物的角度上去做评断。而这一回有机会在长达五十分钟的参访节目里认真的全神贯注的听他表述自己的政见,立场,这真的还是第一次。但是我还是无法去从政治角度说话,只是在想,如果我是台湾人,对投票从来不感兴趣的我,一定会认真地,全心全意地投他一票。


为什么,难道就想李熬讽刺的那样女人不懂政治,支持马英九就是喜欢马英九的漂亮……”我不否认,女人看人总是感性多一点,但以我的人生经验,一个阴暗的猥琐的霸道的形象,无论怎样的有政治手腕,怎样的利害,在当今民主时代也很难再得到当年希特勒的辉煌。说来说去我发现打动我的,我是说,这位即将就任的台湾总统,马英久先生,还是他在谈话中不经意流露出的作为普通人的可爱之处。我在此列举几点,不知是否有人会与我同感。


一,众所周知,主持人赵少康是马英九的老同学,但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赵都极力保持距离,极为审慎的把握分寸,毕恭毕敬的称呼马先生。而马英九却几次很自然的称呼赵少康:少康兄。

二,大胆承认自己看到漂亮女人也会“动心”,但他说“看看就好”。

三,怀念开车送女儿上学的时光,唏嘘女儿瞬间长大成人离父母而去。并且对两个选择了从事艺术的女儿表示支持,(虽然可能并不一定理解,)但尊重她们自己的选择。和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一样无可奈何。

四,他强调尽快改善两岸关系,特别提到有限度的承认大陆的学历,使台湾和大陆的人从孩童时期从青年时代就开始有接触,就开始相互了解,两岸关系在将来必定会有根本上的改变。

五,赵少康调侃胡锦涛先生与马英九必将得到诺贝尔和平奖,如果真正解决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马英九说得不得奖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和胡先生一起努力,真正实现两岸和平。

六,谈到如何扩展台湾外交空间,马英九说台湾无论如何都没法和大陆比。全世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有一百多个,承认台湾的只有二十几个,他没有像一般政治人物那样提虚劲,而是欣然承认弱,他说,大陆已经那么强大,何必还要和我们抢,当然我们也没必要非要去争……,这已经是一个事实。

 

和中国朋友在一起,我最害怕听到谁说要打台湾,就想听到谁说要打中国一样。关于这个问题,我哪天一定要专门谈一谈我的看法。  

 

马英九简介

 

马英九,1950713日生于香港,祖籍湖南衡山,其父马鹤凌曾担任国民党中央的高级官员,从小就向马英九灌输中国传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观念,因而马英九有着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和一个中国的观念。

19817月,马英九从美国哈佛大学读完博士学位返台后,被国民党延揽为“总统府第一副局长”兼蒋经国的英文秘书。马英九不仅形象清新、学历高、口才好,而且为人谦恭、温和理性,不结党营私,深得蒋经国的喜欢。19846月,蒋经国力排众议,破格提拔年仅34岁的马英九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以改变国民党予人老化的形象。19881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后,马英九被调离“总统府”,由党务系统转往行政部门,先是出任“研考会主委”,后又降级专任“陆委会副主委”,且不得不经常在媒体上照本宣科地念一些连自己都难以相信的“陆委会”声明。1993年,马英九转任“法务部长”,由于司法只是政治的一项工具,“法务部长”并没有多大实权,故不少人揣测马英九是因为不属于以李登辉为首的国民党的主流派而遭“发配”命运,但马英九却因在任内大力肃贪、查贿、扫黑赢取了广大民众的认同,并攀上了政治生涯的另一个高峰,且炒热了“法务部”这个冷衙门。同时,马英九也得罪了不少国民党内具有黑道背景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并引起李登辉极度不满。1996年,马英九被迫离开“法务部”,在“内阁”中出任位高权虚的“政务委员”。199758日,著名的“白晓燕被绑撕票命案”发生后,马英九深感改革阻力重重,发表了酝酿已久的辞官声明。在1998年底台北市长选举前,各种民调都显示,在宋楚瑜“拒选”的情况下,马英九是国民党内唯一有希望战胜连任气势旺盛的陈水扁的人选。为了打败陈水扁、收复台北市,国民党内不少大老,尤其是国民党的基层支持群众纷纷力劝马英九出马,1998530日,马英九终于在基层支持者的苦劝下同意参选,并最终将陈水扁“斩于马下”。

20003月,陈水扁上台后,为了报当年的一箭之仇,处处对台北市进行打击、掣肘。尽管如此,马英九却因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为台北市民服务,而获得台北市选民的高度认同。

(本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tsun1956 发表评论于
对於凛子的[中立][明智]和[实事求是]的人生哲学深表敬佩
凛子 发表评论于
谢谢娓娓。我觉得你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人,我喜欢。
娓娓 发表评论于
我不太关心台湾问题,许多年来只扫大表题,从不读进去,但今天在这里补了课,从头读到尾。看来马英九是要为两岸做点事了,而且要和已往几十年的对抗做法有所不同,拭目以待。
谢谢凛子的介绍和分析。
母亲节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