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指机体进食热量多于身体消耗量,造成脂肪的过度积聚与脂肪组织的过量扩增,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 20% 以上,并伴有头昏乏力、神疲气短的一类病症。
肥胖可用皮脂测定法来参考:肥胖开始起先在腰腹部堆积脂肪,所以要测算胖瘦程度,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测算皮下脂肪的厚度,用食指和大拇指捏起腰腹部皮层,测量其厚度,如果其厚度超过25 mm即为肥胖。
WHO将体重指数(BMI)作为判定肥胖的尺度。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规定:BMI在25~29.9为超重(肥胖前),超过30为肥胖。
当今,肥胖已成为全球蔓延速度最快、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统计,肥胖人数已突破12亿。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人口中肥胖人数增加了,而且不仅发生在老年人,还发生在儿童、妇女,各个年龄组身体肥胖的人数都在增加,减肥已经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确认肥胖是一种疾病,WHO肥胖症特别工作组主席向全世界发出忠告:“肥胖病将成为全球首要的健康问题。” 欧美国家的医学和社会学专家已明确提出:“肥胖病同艾滋病、吸毒是当今三大社会问题。”
肥胖症患者的寿命比常人明显缩短。医学界已公认的“死亡五重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已被证明与超重/肥胖有关。据统计,肥胖并发脑血栓与心衰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倍,患冠心病者多2~5倍,高血压发病率多2~6倍,合并糖尿病者高4倍,合并胆石症者高4~6倍。美国的生命保险协会进行调查后得出如下结果:标准死亡率为100%,超重25%的肥胖者死亡率为128%,超重35%~40%的死亡率为151%,表明随着肥胖程度的增高,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同时肥胖者也易患乳腺癌、卵巢癌、大肠及前列腺癌等等。
1肥胖症的病因学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在古医籍中早有记载,当时称“肉人”、“肥人”,发生原因与“湿、痰、虚”有关。如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多篇章节都谈到肥胖问题。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谈到:“肥胖黄人,膏梁之话也。”《灵枢·逆顺肥瘦篇》亦云:“肥人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并对肥胖的表现作了详细的描述,指出肥胖者有三个特点:①身形肥胖;②多脂,皮厚;③血液较常人有所改变,认为其血液黏稠,运行缓慢。这些论述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与现代医学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后世又有“大抵禀素之盛,从无所苦,惟是湿痰颇多”(陈修园),“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汪昂)之说。这些都为中医认识肥胖症奠定了理论基础。
肥胖症的病因与“湿、痰、虚”有关,可归纳为六个方面:
1.1先天禀赋
肥胖者因个体差异所致,是先天禀赋所决定的,这与现代医学遗传因素相似。相当多的肥胖患者有一定的家族倾向,父母肥胖者,其子女及兄弟姐妹肥胖者亦较多,大约有1/3的人与父母肥胖有关。
1.2过食肥甘,膏粱厚味
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如吃肥甘厚味的美食过量,吃零食、甜食、含糖水果无度,不吃蔬菜,或吃含脂肪多的食物(如肥肉、肥鸭、猪油等) 可直接引起脂肪的大量合成,影响脾的运化,水谷精微不能化成精血,膏脂痰浊蓄积体内,遂成肥胖。
1.3长期抑郁精神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如果长期精神抑郁,则肝气不好,气机阻塞,以致气结痰凝或肝气失疏,脾胃失和,痰湿内生,肥胖形成。
1.4久坐久卧,缺少劳作
久卧,久坐,气和郁滞,使脾气运化无力,转输失调,胃实脾虚者能食而不消化,主燥气,腹满不适,宿食停积,大便秘结。脾虚湿滞者,脾称湿土,脾虚脾气不布,湿邪滞留,痰湿内生,故食滞不运而生肥胖。
1.5其他疾病
中医认识到肥胖可以是单独的一个病,也可以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一个证。
1.6性别
临床所见,肥胖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特别是经产妇女或绝经后的妇女。肝郁气滞,肝主疏泄条达,肝气不舒,冲任失调,月经不能应期而至,继而影响内分泌,导致肥胖。
1.7其他因素
年龄差异、职业考虑、环境因素、吸烟饮酒等。
总而言之,肥胖主要与饮食、体质、劳逸、情志等因素有关。
2 中医药对肥胖症的治疗
中医治疗肥胖的原则在于启动身体自有的机能,恢复原本的机能后,再适当塑身和减重,让身材找回原有的健康。对肥胖多湿、多痰、多气虚的治法有辨证施治、单方、验方、气功、针灸、耳针、药膳等,这些方法对肥胖症的治疗起到良好的效果。
2.1中药减肥
即采用中药内服的方法来减肥。
中药通过祛湿利水、健脾、活血行气等方法,有助调理脏腑和内分泌,令身体气血运行更佳,可将体内多余水分以及积聚于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排除,加速新陈代谢。
一般来说,肥胖多属标实本虚之证。标实以湿、水、痰、食、瘀为主;本虚则以脾肾虚弱,肝失疏泄为主。因此,中医治疗肥胖有八个原则:化湿、祛痰、利水、通腹、消导、疏肝利胆、健脾、温阳。
按其药效大致可分成四大类:
消导药。如山楂、谷芽、麦芽等,消食导滞,特别是山楂,它含多种酸类(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等),可促进胆汁和胃液分泌,帮助分解油腻,对付动物性脂肪尤其见效。
利水渗湿药。如泽泻、云苓、车前子等,解湿热,消水肿,排出体内多余水分。
泻下药。例如大黄、番泻叶、首乌等,作用是加强肠道蠕动,速通大便。
降脂药。例如丹参、草决明、桑寄生等。丹参属理血药,能扩张周边血管,降压消脂,属补益药。
2.2针灸减肥
在对肥胖者进行辨证取穴治疗,可降低基础胃活动水平,延迟胃排空,通过调动体内积存脂肪的消耗来减重。它的选穴如同用药,要根据不同的减肥类型施针用穴,如胃热内盛,泻曲池、内庭;脾虚补脾俞、太白;肠燥便结,泻支沟、天枢;月经不调可选关元、血海。
2.3推拿减肥
以推、拿、揿等手法为主,结合摩、捏、按、合、分、清拍、刺的手法,疏通经络、减少脂肪堆积、调理胃肠功能。达到减脂减重的目的。推拿疗法按摩关元穴减肥,速度以每分钟100次为宜,每次10 min,早晚各1次;浴头面:两掌心按住前额,向下颌部反复搓擦,再翻到头后,从耳后,轻轻擦头项,达到前额,以头面微热为度。或令患者仰卧,在整个腹部用掌摩法,操作5 min,拿法2 min,自上而下捏拿腹直肌2 min,轻拍1 min,再令患者坐位,在四肢部肌肉做按摩共20 min,同样能取得一定的减肥效果。
2.4耳针减肥
通过针刺、埋皮内针、水针、电针、穴位压豆等方法刺激耳部腧穴,调节内分泌,减少进食,增加代谢,促进能量转化,达到减肥的目的。
总之,中医药学是伟大的宝库,药食同源之说更具有特色,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方法为指导,进行人体的综合调理,从而达到健康与减肥的双重效果,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