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16):排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童年回忆(16):排队


作者:谢盛友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奶奶带领我去湖山镇排队买猪肉,每个人都想买到七毛六一市斤的平价猪肉,所以大家都很早就起床排队,肉少,肯定有人买不到猪肉。我堂哥很大胆,他眼看最后只有大约几斤肉,还有很多人在那里排队,他干脆把八毛钱扔在卖肉大叔的桌子上,猛劲地拿走一市斤肉,跑了。他家那天有肉吃。我和奶奶带着遗憾回家。

有个什么经济学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资本主义是货追人,社会主义是人追货。这话太含经济规律,我一个小小的快餐店老板搞不懂。德国人说来也真傻,一个挨着一个老老实实地排队,依序上前,不是该轮到他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抢到别人的前面。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在我的外卖店里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先到者已经订好餐,正在那里等待厨房为他专门做的菜,后来者一踏入店门,马上就问那个正在等待的客人:您在我的前面吧?前者一定回答:已经有人为我服务了。只有前者同意的情况下,后者才认为该轮到他了。在店里,哪怕只有两个客人,他们也这样做,绝对不争先恐后。这样的事,我每天至少碰到很多例。
德国人很守规矩,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按规则来办,有秩有序。德国人见面时往往会问:你好吗?若是很熟悉的朋友,会这样回答:Alles in Ordnung! (一切符合秩序!其实是说“一切都很好!”)德国人办事总是循序进行,任何事情在办理之前,先计划,订规则,再定进度,然后步步跟踪。有时中国人会觉得,德国人好呆板哟!其实,这种个人的“呆板”带来的是大家的“方便”。在德国,一切凭规矩,按原则办事,官方的法律和行政政策也很详细、很透明,灵活性不大,你可以地了解法律和规章的内容,知道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何种程度,你可以预期办事的效果,自主选择,自己负责。碰到你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则可以求助律师,事情有了结果以后,一般不再有异常的变化。所以,照规办事,很方便。

我想起了好友周匀之(前星岛日报总编)的一段话:中国人在美国排队,在欧洲排队,到香港也排队,但中国人在中国就不排队了。其实,周兄太健忘,中国人在中国是必须排队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没有这张呆板的秩序网。在中国,很多事情,直到发生前的一天,你也不知道能否办成,办事情要通过关系,找熟人,遇事找规则的人会被人嘲弄为最没本事的人。在中国,是一张由“熟人”编织而成的“关系网”。有了这张关系网,很多人做事情就不按照规则,故此没有秩序,因为他要比别人“聪明”才行,而绝对不能比别人“呆板”,你要呆板地去了解法规、政策也很难,因此,很不容易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况且,法律、政策、规定不透明,不严谨,而且经常变化,即使是有明文法令,也形同虚设,因为更多的人不是守法,而是通过人情关系去绕过它。别人办不成的事,你办到了,那你就是“有本事、神通广大”。

这种“人情大于国法”的社会状态,并不完全是立法的问题,在中国,法律尽管不完善,但也不少,许多问题,比如行贿受贿等,都有法律规定,我想,主要是执法不严的问题。法治社会的运转,是在立法之后,要靠强硬地执行,这就需要清廉的、有效的执法队伍和行政管理系统。

西方国家从立法完善,到训练全社会守法,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一切排队”是非常了不起的法治文明成就。
 
 


写于1996 年 8月, 修改于2008年6月20日, 德国班贝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