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专访德国前驻华大使康拉德•赛兹
专访德国前驻华大使康拉德•赛兹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专访德国前驻华大使康拉德•赛兹
本周三(6月25日),洪堡大学经济论坛(HUFW)组织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和西方”的讨论会。作为中西对话的倡导者,德国前驻华大使康拉德•赛兹博士(Dr. Konrad Seitz)在会上致开幕词。讨论会后,赛兹博士接受了德国之声记者的采访。
德国之声:您在书中描述了很多中国历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但是西方似乎对此却知之甚少。是因为西方社会对中国过去的成就和今天的进步不屑一顾吗?
赛兹: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西方的狭隘。德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他们实际上并不真正关心外国的事情。中国已经算是个例外了,现在在德国能看到很多关于中国的信息,不过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被扭曲的中国形象。媒体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政府为脱贫所作出的努力和成就关注很少,却聚焦于关押政治犯这类政治话题。这主要出于西方人对民主价值观的强调和重视,但是他们忽略了并不是每个社会都适合建立西方式民主的事实。其实在德国一直都不缺乏关于中国的话题,不过很多讨论都是基于这个扭曲的中国形象上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中国。同时我们也看到,跟十年前相比,在德国获得的关于中国的信息全面了很多,中国的形象也改善了很多。
德国之声:最近一段时间德国媒体上充斥了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比如在对西藏事件中的报道中,媒体甚至使用了错误的图片信息,引起了中国民众的极大不满。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赛兹:我在给《南德意志报》写的一篇文章提到这个现象。从长远来看,这损害了中国跟西方的未来关系发展。中国对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满怀期待,并希望以最佳状态迎接来自各国的运动员和游客。但是扑面而来的负面报道、呼吁抵制奥运会等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恶意中伤德国足球队的话,德国可能也会有同样的反应。因此很多有识之士,比如前总理施密特,都站出来批评这种现象。
德国之声:不少人对中国的崛起感到害怕,您认为中国的强大会威胁到西方社会的生存吗?
赛兹: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中国威胁论兴起,西方社会主要是担心中国强大以后带来的军事上的威胁。现在这种论调已经落伍了,而西方的担心更多来自于经济、能源、环境等方面的考虑。当然还有不少人都在为建立双方互利互惠的关系而努力,认为中国的强大对西方来说更多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德国之声: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速度的确让世人瞩目,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也开始扮演一个大国的角色了吗?
赛兹:事实上我认为从2004年,中国已经开始渐入佳境,成为一个政治大国了,这不仅仅因为中国在安理会占有重要的一席。无论是在贸易关系中还是从中非关系、中国跟拉美国家的关系上来看,中国的影响都举足轻重。中国通过跟非洲国家、拉美国家的合作,逐渐建立起能跟西方社会抗衡的力量,促进形成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德国之声:您认为西方对崛起中的中国有什么期待?
赛兹:西方希望中国在促进地区稳定方面能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说在朝鲜问题上。但是也要看到西方的兴趣跟中国的兴趣也有冲突的时候,所以我们要注意避免产生冲突。例如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跟西方社会都不愿意看到伊朗最终掌握核技术,但是中国更希望能够从伊朗获得石油,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矛盾。此外在环保问题上,中西也应该加强合作。如果没有中国的合作和努力,那全球环保问题就不可能真正解决。
德国之声:您认为中国本身适应了这样一个世界大国的角色吗?
赛兹:北京政府对目前中国的世界地位相当清楚,也自信地执行相应的政策。过去中国政府对此相当谦虚,如果你向官员表扬中国取得经济成就,他们总会谦虚地说,我们还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今天北京政府对自己的影响力相当自信了。在外交政策上,中国也逐渐融入国际秩序。让传统强国接纳中国并承认中国的崛起,同时互相尊重各自的兴趣,这无论对中国还是西方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点上,我相当乐观。目前为止,中国很好地适应了这样一个角色。此外,人们要认识到,虽然中国的复兴在某些方面挑战了传统强国的影响力,但是没有哪个明智的西方政治家不希望中国继续成功地发展下去。大家都明白,如果有一天中国陷入混乱,那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种灾难。
德国之声:西方社会经常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以及新闻和言论自由。难道中国的人权状况真像他们所说得那么可怕,还是因为双方在价值观、衡量标准上的差异,导致了这种批评?
赛兹: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要分清楚是否出于政府的本意。由于中国要保持目前的体制,就不得不采取一些专制的措施,比如说限制某些政治权利,这跟西方民主体制的确不一样。如果中国政府认为,目前的很多问题并不能通过西方式的民主解决的话,那么中国也不必为了西方的意见改变目前的情况。但是有很多问题,并不是中国政府本身希望发生的,比如说农民维权遭到殴打等,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很多东西不完善,同样的事情也可能会在印度或者别的民主国家发生。这个跟中国的文化并没有关系,主要还是因为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西方用了上百年才形成了一套相对健全的体制,不能指望中国用二十年就全盘接受并变得无懈可击。我们要看到中国在改善人权状况中做出的努力。在关于人权状况的报道上,西方媒体应该更全面一些,除了坏消息,也要报道一些好消息,人们也要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多一份理解。
德国之声:最近几年中国与非洲关系密切,参与了很多当地事务。但是西方经常批评中国只顾剥削非洲的能源,并不在乎当地的民主建设和稳定。您如何评价中国在非洲的活动?
赛兹:这样的说法也是片面的。中国在非洲获得了石油和原材料,同时帮助非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公路、铁路、医院和学校。或许中国也可以参考一下西方的援助政策,对有需要的人提供一些直接的帮助而不是总跟政府打交道。总体来说,我认为西方无法改变中国的非洲政策,因为那不符合中国的逻辑。中国不会屈服其他国家的指手画脚,要求他们一定要建立民主制度。中国也可以反过来对西方说,现在非洲的很多战争和冲突恰恰是非洲无法维持西方式的民主而导致的后果。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指责中国的非洲政策。
德国之声:由美国、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倡导的华盛顿共识并没有带领非洲和拉美国家走向繁荣,您认为北京共识能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给非洲发展提供参考吗?
赛兹:对很多非洲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一个真正愿意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的领导人。看看现在的津巴布韦,无论是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都没用。非洲的未来掌握在非洲的领导人手中。
采访人物:
康拉德•赛兹博士于1995年至1999年间担任德国驻华大使,并于2003年撰写了《中国 - 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China. Eine Weltmacht kehrt zurück)。赛兹博士在书中向读者介绍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以及成就,讲述了19世纪儒家帝制的崩溃以及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失望。该书描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及后来全力发展经济,奠定未来强国基础的历程。这本书被美国彭博资讯(Bloomberg)列为最重要的十本经济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