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尝云: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 ( 《道德经》)
如今且说大明朝时候,某省某府某县有个小儿,名子唤个林观过。一日,这林观过与一文人抬杠,讥笑那文人卖文为生,说你卖文也便罢了,没事你还作诗,作诗也便罢了,你还非得要忧家患国。你写点应用文章,倒有人买,你家家国国的,百姓那个买你的啊?这类文章只是官场的人有兴趣,可人家玩这个比你还在行啊。再说了,文章是可以卖卖,你那些破诗谁买?就算有人买,论字数算划不来啊!
那文人不以为然,说做诗不是用来卖的,那是言志。小孩说呀,言你个头啊,还言志,纯粹没本事的表现,有本事的都去种田啦,谁没事跟大街上为家国担忧啊,弄不好还碰上文字狱。种不得田,讨不来饭,没啥本领,只好就做诗,做诗很容易啦!
文人自然不服气:容易?你做个我瞧瞧,当然风花雪月的,我还留这自己做呢,给你出个难的。做个咏屁的诗。
不料小孩脱口而出:
视之不见名曰希,
听之不闻名曰夷。
不啻若从其口出,
人皆掩鼻而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