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化
四川大地震遗留下来最棘手的问题,恐怕是几百万地震灾民的生计。中国政府估计的灾民人数有五百多万,但从对外提出需要的三百三十万个帐篷来看,难民人数或许超过这个数字。
从历史经验看,每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不是灾害本身,而是受灾后幸存下来的难民。从陈胜吴广到黄巢李自成,无不是动员了灾后无路可走的难民,发动起义。相信中国政府不是没有意识到危险在即,6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强调了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不少新的复杂因素,首要一条就是震灾。
即便国家对此早有防备,动用国库救济安置难民,还是救急不救穷。几百万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老可养的民众,加上他们的亲属和社会关系,不是一个小数字,影响不仅对四川省,西南地区,随着时间推移,将向全国范围放射。他们在帐篷里也许可以过一个冬天,但不能一直这样过下去。当救灾物资用尽,国家安置费用使用不公平的时候,一定出现问题。
有一个灾区的市委书记已经开始担心,他说,最怕灾民有依赖思想。是啊,不依赖你依赖谁呢?所有的资源土地财产都掌握在国家手里,所有的教育都是相信党相信政府,然后你再叫灾民自己依赖自己?有一个灾民也写出今后的担心,他估计今后的生路主要是靠走出去打工,担心的是打工受到歧视,或者工钱太低。
毫无疑问,五百万灾民将需要资金,用来重建的启动资金。假如国家有很大的通胀压力,无法向灾区大量提供资金的话,有一个考虑就是给灾民提供土地。也就是说,通过土地改革试点,把土地作为救灾的资源,分配给灾民,作为他们可以支配的个人资产,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当然,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改变,需要仔细考量和周密计划,需要大量的配套制度法律。但这是一条最简便可行的出路,对数百万灾民,是最大的福音。只要有了可以由自己支配的土地,灾民就将不再依赖政府,而要依赖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当中有农业技能的,会很好地开发利用土地。即便没有农业技能,也可以用土地作抵押,争取贷款,搞工业商业和旅游开发。
是需要担心土地被兼并,但是首先,到受灾严重地区兼并土地想牟取暴利,不是聪明人的投资。第二,政府应该有这点起码的监管能力。政府没有,交给公众舆论,也绝对有。
因为这只是在地震后的特殊条件下试点,可以顾虑少一点,放手大胆干。干得好了,将会是安徽农民搞土地承包试点那样的重大创举。干不好,也可以取得第一手经验,为今后的土地制度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