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到映秀(9)

不爱聊大天,更懒得与人争吵。有了想法放在博客里,挺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黄龙距九寨沟几十公里,是第四纪冰川后的产物,称为黄龙是因为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地表喀斯特地貌,黄色的碳酸钙沉积物像一条依着岷山主峰雪宝鼎顺山势俯卧的巨龙。龙当然需要你充分的想象。此地隶属松潘县,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一席之地。上世纪1935年间中央红军(一方面军)长征到此,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在松潘会师,以后向北经腊子口过六盘山,到达陕北。红军长征纪念碑就矗立在黄龙的附近,不过85年那会儿碑还没建,这一带的旅游业才刚刚起步,相关的配套服务那时还很落后。景区大门还没有修建,几个身穿军棉大衣双手插在袖筒里的人蹲在路边,一见车拉来乘客,就走上来收门票钱。旁边还有几个小摊,出租雨靴和军大衣,司机在车上就告诉大家一定要租雨靴,没自带厚衣服的也最好租一件。黄龙的海拔在三到四千米之间,气温较低。看着沟口这简陋的样子,拖着不大合脚的雨靴,踩着坑洼泥泞的土路往黄龙沟里面走,心里多少有那么点疑惑或是失望。

huanglong一进入景区,刚才的疑惑烟消云散,被眼前绮丽的景色震撼的目瞪口呆,目不暇接。画家更是连声大叫“蛤蟆吃天”。惊讶之余,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一切该不是人工制作的吧?这深黄、浅黄、奶黄、象牙白色的梯田状、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层层水池,晶莹的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示出蓝绿不同的色彩,其精制的程度有种令人窒息的美感(也可能是因为高山缺氧)。如果说九寨是大自然绘制的一幅绚丽多彩的油画,那黄龙则是件大自然以山为材,以水为刻刀,鬼斧神工、精心雕琢、慢工细作的雕塑珍品。

我们脚下的雨靴,现在连总统级别的贵宾也不可能再享受得到,可那时我们可是尽情地自由自在的沿着龙鳞——池堰走着,任冰冷的流水漫过脚面,我仔细的研究了脚下的梯田,华润精细,将手探入水中,冷的刺骨。水顺着山势沿着龙体缓缓流淌,漫过岩石,耐心的将岩石溶解成层层的水池。遇到陡峭之处,山石的阻挡,水穿过树丛,越过岩石形成瀑布呼啸而下。我们逆着水流,踩着水池,淌着冰水,一层层的向上走着,在瀑布前面流连往返。世界有时很小,我们在瀑布遇到几个大学的校友,寒暄之后他们就死钩钩的盯着我们脚下的雨靴,原来他们到的晚,靴子早已告罄。我们尽同窗之谊,大方的脱下雨靴,让他们过了下湿瘾。雨靴这项服务之后不久就取消了,因为要保护自然遗产,不能踩踏。我可是有当年的照片为证,不是吹牛,那照片上是身着羽绒服,阳光照耀下脚踏大雨靴,看相片的人总是很奇怪我的这身行头,可惜相片留在了国内,将来找出来给大家晒晒。爬到黄龙古寺,五彩池尽收眼底,对面是座叫睡美人的山,我使了半天劲也没看出美人哪边是头,哪边是脚。还是画家厉害,连美人的头饰都看得出来。在年久失修的破庙前,画家支起画架准备吃天,我们这些没吃天能力的蝌蚪和他就此告了别。

玩完了黄龙,经松潘、茂县、汶川、灌县(现都江堰市)往成都而去,一路是沿岷江往南,走的仍是高山间的峡谷,还是蜀道难——这已没什么新鲜的了。路上经过一个小镇,车停下来让乘客休息。路边有个简陋的餐馆,那饭店是个木结构的房子,仅有半截墙,几根柱子支着房顶,连窗户都省了,厨子就在外面的一个小棚子里炒菜。现在想起来,那馆子特像武侠电视剧大侠们先饮酒,再会友,然后打得板凳桌子乱飞的那种坐落在荒郊野岭的小酒馆。别看一下涌进这么多客人,可厨子动作特麻利,几桌人的菜一下就上来了。我坐在半墙边,咽着口水,看着我点的爆炒鳝鱼是如何从在大木桶里游水到上到我们饭桌的全部流程,看厨技表演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这道菜是我今生吃过的最好吃的一次。在我们前到这的有个旅游团也在吃饭,饭后带队的导游喊道:“去卧龙看熊猫的,上车出发了。”头次听说卧龙有熊猫,心想三国看的糙,孔明大概养过熊猫我给漏掉了。一下子勾起了我的熊猫情结,对同伴们说我们也去卧龙吧,大家一致反对,笑我和没见过世面的老外一样。他们说回北京后,去动物园,进门左拐,进熊猫馆你尽管看个够。我只有带着羡慕的眼光,目送到卧龙的车离去,心想下次一定要去,机会总会有的。

起身回车,路过一个T 型路口,见路边插着个路标,也就是三块木板钉在个木桩上,用油漆手写的地名分别指向着松潘,卧龙和灌县的方向。上车问司机这儿是什么地方,司机回道:“映秀”——这个像四川女孩儿一样秀气的名字就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万没想到的是二十多年后,一场千年万年才遇的特大地震,使这个秀气的镇子——已不是当年吃鳝鱼的小地方,举世瞩目,千古留名。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巨大的能量从这个小镇的地下喷薄而出。汶川大地震:震中——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p1_11 映秀-2

       地震前的映秀                         地震后的映秀

登录后才可评论.